|
||
|
||
|
||
|
◎文/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王增式 图/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井贤 9月20日,徐州第一条地铁,同时也是苏北和淮海经济区的第一条地铁——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向市民开放试乘。众多市民一早就兴奋地来到1号线沿线各站点,凭之前在网上抢到的试乘票实地感受城市轨道交通的快捷。 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如同一条金腰带,贯穿徐州市东西发展主轴,联系了老城区、坝山片区和城东新区,串起了众多大型城市综合体,快速联接铁路徐州站和京沪高铁徐州东站两大综合客运枢纽,成为徐州市内公共交通的中轴线路。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者的酸甜苦辣和良苦用心,您可能知之甚少,在徐州第一条地铁试运营之际,记者为您一一揭秘。 攻克“江苏最难,全国罕见”地铁车站 走进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换乘站,同时也是1号线最大的车站——彭城广场站,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大气。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因复杂的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该车站的建设被业内专家称为地铁史上的“最难车站”。 彭城广场站占地面积近12000平方米,基坑最深处达35米,设有站台层、设备层、商业层、通道层、疏散层共5层,是目前地铁施工领域第一大基坑。基坑较大主要考虑到彭城广场位于市中心最繁华地带,这里的换乘站设置了17个出入口,确保了人流疏散,同时也为未来商业发展预留地下空间。特别在该车站东侧,地铁项目的地连墙距苏北第一高楼苏宁广场围护桩最近处仅有0.9米。 地下环境则更为复杂。基坑上部2-10米是徐州特有的老城杂填土层,土质疏松易垮塌。基坑下部是灰岩、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富含承压水,在施工中易造成桩位倾斜,带来隐患。 项目部不仅邀请专家为徐州地铁建设出谋划策,还同时增加大型设备投入,引进两台国际先进的改良版SR385RC8旋挖钻机,仅机械设备总价值就超过一亿元。通过关键技术创新攻关,短短4个月便完成了56幅地连墙、87根格构柱建设,成功解决了彭城广场站格构柱托换、盾构过站、暗挖洞室群施工、地下水超前探测及控制等诸多难题。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参与破解施工难题 地铁施工,第一步是实现全线洞通,但是徐州地质的复杂程度是工程项目部始料未及的。1号线全线富水岩溶混合地层占比突出,具有不确定性、复杂变化性等特点。不仅如此,1号线沿线周边环境复杂,建筑物和构筑物多达130多处,基础类型千姿百态,地下空间近接工程繁多,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挑战严峻。 面对众多风险源,项目组织成立的“盾构突击队”主动出击,制订精细严密的施工方案,学习国内盾构先进施工经验,同时引入自动监控信息化平台,为盾构机掘进提供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盾构掘进参数。项目部特邀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钱七虎,以及王梦恕、肖绪文、叶可明、杨秀敏、王景全、陈湘生等7名院士指导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科技创新工作。盾构下穿徐州火车站期间安全、平稳,仅仅用了76天便完成了原本计划4个月的施工任务。 49公里轨道精度误差只有0.1毫米 洞通之后就是轨通。轨道的平顺性直接影响了客车的安全性与乘客的舒适度。城市轨道交通铺轨作为整个地铁建设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作业,其施工工效及质量尤为重要。 轨道交通1号线采用高速铁路轨道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建立城铁新型CPⅢ轨道测量基础控制网,开发成套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及轨道精确定位配套测量工具装置。通过轨检小车棱镜实时反映轨道状态,进行精调全站仪自由设站后,联测8对控制点,进行线路线形定位。全站仪通过外接专用电脑,电脑显示轨道几何尺寸状态与调线调坡线型偏差,通过两者偏差进行精调。将全长49公里的轨道线路平顺性误差值控制在±0.1毫米,大大减少了后续的运营维护成本,提高了乘坐舒适度。 34890V电压驱走地下黑暗 系统机电是地铁安全运营的神经、血液和大脑,是地铁安全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隧道底部,环网电缆整齐地布放在支架上,电缆里时刻传输着地铁全部设备安全运行所需的电流。如果没有它,地铁的世界将是一片漆黑。 隧道上部,接触网静静地悬挂在电客车上方,经过严格测量计算的导高拉出值,保证与电客车的受电弓亲密接触,为电客车行驶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流。集中联锁区,信号设备交替闪烁着红绿灯,计算不同的逻辑关系,保障地铁安全运营。列车内投放的多媒体设备、报时设备以及乘客和工作人员的手机,全都由系统机电来守护。从停车场、车辆段的柔性接触网到隧道区间的刚性接触网、从牵引混合变电所到跟随所、从集中联锁区到非联锁区、从区间到车站,34890V电压驱散地下的黑暗。 徐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大事记 ■链接 2015年3月20日,全线首座车站首根围护桩施工; 2015年12月25日,首台盾构始发; 2016年4月22日,首台盾构贯通; 2017年12月14日,正式进入铺轨阶段; 2018年1月28日,全线洞通; 2018年6月29日,首列电客车接车; 2018年8月30日,全线轨通; 2018年12月30日,全线电通; 2019年1月26日,接触网冷滑成功; 2019年3月30日,热滑成功; 2019年6月4日,通过项目工程验收,进入试运行; 2019年9月10日,通过项目竣工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