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图/通讯员 赵祥明 冯钰茹 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到位,“追产能”成为当前徐州经开区工业企业的大事要事。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复工产业链、一企一人包挂帮扶……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产业项目的主阵地,徐州经开区正与企业携手攻坚克难,和时间赛跑,与市场争赢。 产线全开 24小时不停机 3月2日上午10时许,江苏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嗡嗡,红灯闪烁,穿着洁净服的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忙碌着。 一块块普通的硅片,经过背银、烘干,背铝、烘干,正银、烘干、烧结等程序后,便完成了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片”的“旅程”,成了一片片硬核“能量卡”。 作为一家新能源企业,华恒新能源持续保持产销两旺的势头,根据《中国电池片出口数据报告》,江苏华恒新能源2020年1月电池片总出口量跃居全国第3,较去年同期增长97%。在2020开局之年,华恒海外出口呈现强劲势头,迎来“开门红”。 “在做足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措施的前提下,我们现在18条生产线火力全开,满负荷运转,安全生产持续稳定,日产电池片100万片。”华恒新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吴德苏告诉记者,即便如此,企业一季度订单依旧供不应求,目前,800名员工已全部上岗,企业正通过技术更新、产品升级、科学排班的方式全面提高生产效率。 在江苏天科合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晶体生长车间内,一台台单晶生长炉上的红色数据不停闪烁。车间一角,值班班长正通过电子屏对各生长炉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高科技的运用,让晶体生长车间实现了24小时连续生产。 “企业到岗工人现在已达150人,复工后,我们的机器24小时不停机,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最大程度节能:恒温生产,避免了热能损耗。”江苏天科合达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平告诉记者,天科合达现共有四大生产车间,目前,企业正按照生产工序,梯次恢复生产,每个车间一旦开机就是昼夜不停,预计到本月中旬,四个车间四大产线将全线复工,届时将有大量成品下线。 一企牵动 百企相率走起 喷上最后一道漆,拧紧最后一颗螺丝,仔细贴好车标……3月4日,在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一辆辆“新出炉”的徐工矿用车正缓缓驶出生产车间。眼下,徐工矿机复工人数已超过千人,产能基本恢复至同期水平,价值30亿元的订单正在有序生产中。 作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核心区,在徐州经开区这片热土上,一台台徐工产品的下线,不仅意味着徐工旗下企业的全面复工复产,也意味着相关工程机械企业均已同步走上了复工复产的快车道,整个工程机械产业链已实现有序运转。 在景安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数十名身着蓝色工装的员工井然有序接受体温测量后,陆续进入厂区忙碌起来。企业负责人陈小青介绍说,目前,为确保春节期间的各项订单的如期交付,景安重工正开足马力生产,产能恢复达90%以上。在徐州鲲鹏重工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各车间也实现了满负荷生产,全力完成徐工订单。 蓝海湾装备制造产业园内企业多为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配套供应商。随着卡特的全线复工,园区内的东宇机械、世通重工、阪神机械等均是机器响起来、工人忙起来的火热场景。 目前,徐工、卡特等工程机械制造业龙头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同时带动了辖区内的近300家配套企业复工达产。 一人 一企 包挂帮扶 江苏华亚变压器有限公司内,以陆强为代表的一批本地小伙子正在车间内专注细致地忙碌着。华亚变压器目前到岗员工已达150人,各产线均实现了满员生产。这些员工中,有103人为企业包挂人徐庄镇党委委员陈雪峰协助输送。 在富港电子徐州有限公司,300多名员工正在忙碌生产。该批员工中,除小部分为企业原有职工外,大部分是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通过“云招聘”方式为企业招录并包车接回的员工。 在企业复工复产中,徐州经开区积极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市开展“一人一企驻点帮扶”活动的通知》要求,突出精准服务,全面助推企业达产。建立沟通会商、问题交办机制,对特别重大和复杂的问题,及时上报协调解决。用工方面,对重点骨干企业实行清单式服务,准确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招工缺口,充分发挥淮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平台作用,开展线上招聘;鼓励企业采取包车、定制化运输等方式,组织非疫区员工返岗,细化补贴方案和程序。 政策支持方面,徐州经开区用足用好省惠企“50条”、市“21条”和经开区“黄金10条”,深化政策落地和服务指导,帮扶企业尽快恢复最大产能。原材料供应方面,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确保本地配套企业复工的基础上,广泛建立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外市供应商尽快达产。 下一步,经开区还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科学精准、动态高效、可靠可用”的原则,加快建设经开区“智慧经济”云平台。以产值、利润、成本等传统经济指标为基础,通过数据模型推演,实现对经开区经济运行趋势的及时深入研判。特别是针对此次疫情,对原材料、劳动力、产能、仓储、市场需求量等基础数据,进行多维度的摸底性统计,为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