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矿集团:从深陷困境到全国样本,“五满”理念引领转型蝶变

 “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强富含水层下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获2020年度全国煤炭行业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落户徐矿;张双楼煤矿、天山矿业公司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国内首台百万褐煤机组——江苏能源乌拉盖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落户徐矿……以前徐矿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一一变成了现实。

 作为拥有138年历史的国有特大型省属能源企业,徐矿集团历史上为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受资源枯竭、矿井关闭等因素叠加影响,一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三年来,徐矿集团新一任领导班子对标创建一流企业行动计划,团结带领四万干部职工稳大局、破困局、开新局,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徐矿之路”。如今的徐矿,满眼都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处处都有为民服务的新气象,人人都有满脸笑容的幸福感。

 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省长吴政隆先后到徐矿调研,充分肯定了企业历史性变化和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嘱托徐矿“到国家煤矿大基地中去布局,延伸煤电、煤化工产业链”“要把徐矿发展放到全省大局来谋划”,对徐矿转型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今年下半年,马秋林、马欣两位省领导调研徐矿时点赞:“涅槃重生的非凡历程不容易了不起”“三年来徐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困境到佳境:“五满”理念引领百年老矿涅槃重生

 “坚持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根’和‘魂’,认真践行新思想新理念,来引领企业的发展。”以冯兴振为班长的徐矿党委领导班子一锤定音。

 徐矿密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结合徐矿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现实方位,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徐矿特色的“五满”理念。即以满怀对党的忠诚举旗定向,深化“走访转”,征集了1422条金句,确立了以煤电化为主体,以开发存量资源和无形资源为两翼的“一体两翼”总路径,布局“六大能源基地”,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理念经营企业,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发掘资源价值,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财富;坚持以满眼都是人才的理念选人用人育人,挖掘内部人才队伍潜力,形成了人人是人才、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的良好格局,为企业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坚持以满腔的家国情怀造福职工,统筹兴家业、厚家底、惠家人,职工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过上了好日子,凝聚了强大的民心力量,成为推动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以满满正能量重塑政治生态,创新开展具有徐矿特色的“讲大局、讲责任、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保障机制,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保障。

 在“五满”理念的引领下,徐矿集团找到了路子、走出了困境、改善了民生、重塑了形象,实现困境突围、转型重生的历史性蝶变。2017年波中求稳、扭亏为盈稳下来,2018年稳中求进、聚焦主业走出来,2019年进中提质、化解难题好起来,三年来,累计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超111亿元,实际创造经营利润77亿元,上缴税费79亿元,偿还债务及利息84亿元,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实现“三年翻番”,企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性轨道。

 从负担到担当:“三个前列”书写国企改革攻坚答卷

 “我的身份变了,岗位也变了,工资收入也比以前提高了。”徐矿集团垞电公司职工吕继峰随着“集体”企业的改革,今年6月份岗位从原来厂办“大集体”企业转岗到垞电公司人力资源部考核管理员岗位。和吕继峰一样,实现身份转变的还有1707名集体工。全集团55户、占江苏省78.6%的集体企业已全部完成改革,1708名集体工得到妥善安置,在徐矿存续40多年的集体企业完美谢幕。面对转型发展与历史包袱沉重的双重压力,徐矿以高站位强作为,破解遗留问题,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扭亏脱困、改革改制、科技创新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内源动力。

 “五血”疗法扭亏脱困。以满眼都是资源的理念经营企业,探索实施创效“造血”、扭亏“止血”、创业“补血”、防控“抑血”、融资“活血”的“五血”疗法,扭亏减亏成效明显,生产经营质量持续提升。2017年扭亏为盈,2018年利润增幅超过70%,2019年27家亏损企业基本实现扭亏,全集团基本消灭了经营性亏损。

 深化改革破解难题。作为江苏国企混改“排头兵”,10月10日、20日,徐矿集团分别在徐州、南京举行混改战投推介会,标志着徐矿集团混改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通过股权多元化,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与此同时,主动破解了一批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对2014至2016年投资设立的11家非主业新设公司进行改革清理,稳妥退出7家,止损减亏近10亿元;清理“四类企业”“三类参股投资”等劣势企业78户,推动企业卸下包袱、轻装前行。

 科技创新重塑先锋。12月5日,经国家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徐矿集团入列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三年来,徐矿集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国家能源深井安全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孟加拉国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强富含水层下特厚煤层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绿色闭坑”、深部软岩支护、冲击地压防治、矿井热害治理等多项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累计完成科研鉴定项目227项;获省部级以上创新成果奖25项,获得授权专利157项;建成长青能化、威拉里新材料、信智科技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跟跑到领跑:“三大样本”破解全国行业发展难题

 9月2日,国内首台百万褐煤机组——江苏能源乌拉盖电厂2×100万千瓦项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核准,填补了我国百万级褐煤发电机组空白,标志着徐矿服务江苏能源安全保障再添新“砝码”。

 “我们认真贯彻省委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调研徐矿指示精神,聚焦主业、聚力转型,破解产业接续、人员安置、生态治理‘三大难题’,创出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关闭矿井重生、衰老矿区生态修复‘三大样本’。”徐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冯兴振介绍。

 三年来,徐矿集团聚焦主业发展,创出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样本,先后布局建设了“蒙电送苏”“陕电送苏”“晋焦入苏”、新疆煤电化、“一带一路”能源服务、省内清洁能源六大基地,新疆天山公司产能成功核增至750万吨、建成全疆最大井工煤矿,内蒙古锡盟332万千瓦煤电一体化项目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关闭矿井12对、退出产能1295万吨;参控股电厂17个、电力装机容量1728万千瓦,长青能化煤制甲醇项目运营水平全国领先,推动产业结构由一煤独大向煤基高级化升级。聚焦持续发展,拓展服务外包,创出关闭矿井重生样本,开展以煤矿技术管理为主的服务外包,三年来开发能源服务外包项目36个、累计创收58亿元、创利6亿元,在孟加拉国建设运营了唯一现代化矿井,打响了中国煤电国际品牌,成为一带一跟合作的典范。聚焦绿色发展,主动融入地方盘活存量资源、修复治理生态,累计投入生态治理和村庄搬迁资金44.4亿元,在采煤塌陷区上相继建成了潘安湖、安国湖、九里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创出了衰老矿区变绿水青山的样本。

 从愁容到笑容:“三三民生”让全体徐矿人都过上好日子

 2019年9月22日,从“千米井下”走上“数据云端”的华美电厂大数据产业园区技术员武家龙的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武家龙的成长主要得益于徐矿集团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2019年底,作为全省产改试点单位,高含金量的产改“十条”出台了,在身份转换、帮扶政策、晋升通道等十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不断提升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成为全国产改的“亮点”。

 三年来,徐矿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思想,把“让全体徐矿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作为使命追求,把“不让一名职工下岗”作为庄严承诺,统筹兴家业、厚家底、惠家人,广泛开展以“百年徐矿、业兴家旺”为主题的家文化建设,突出抓好底线、基本、质量“三大”民生,关注弱势群体、困难家庭、特困户“三大群体”,做好涨工资、提待遇、美环境“三件实事”,三年来用于改善民生支出超过30亿元。

 稳住就业岗位,稳妥实施煤炭去产能,妥善安置职工2万多人;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增加就业岗位1万多个;对于2017年以来关井闭坑的三河尖矿、陕西秦源煤业公司的4326名职工全部进行妥善安置,实现关井不走人。

 增加职工工资,恢复职工七项福利待遇,职工收入在2017年恢复性增长35%、2018年增长15%的基础上,2019年再次增长15%,今年1-10月份在岗职工工资同比增长8.28%,三年来职工收入基本实现翻番,内退及放假人员工资实现了同步增长。

 关爱困难群体,率先设立100万元专项基金,70户特困户全部实现脱贫。开展医疗互助脱贫,对低收入、重大疾病人员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对困难群体报销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三年来累计走访慰问职工和困难党员1.7万人次,发放慰问金3000多万元;大力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帮助2200多名困难职工子女圆了上学梦。

 改善生活环境,投入20多亿元,集中建设了五大矿工社区,改善城市面貌和职工居住条件,成为徐州市棚改工程的亮点;坚持每年兴办10年民生实事,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归属感明显增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先后选派三批29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等防疫一线,抽调27名医务人员配合地方开展疫情检测,对外捐款捐物1341万元,免除、减少中小企业租金2934万元。同时,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发展,到2月底整体复工复产率达到90%,3月份恢复正常水平,呈现出首季度保持平稳、二季度恢复正常、上半年全面向好的发展态势。

 徐矿集团作为江苏唯一省属能源企业,困境突围、转型重生的历史性蝶变,带给世人许多有益启示,更给未来注入无限想象:明确主业定位、明确“瘦身”目标和责任、压减管理层级、完善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一流”企业的考核“硬指标”,在它身上,都有着善作善成的模样。作为我国实体企业中为数不多的百年老企业,站在历史交汇点上,它还将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在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上争当表率,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上争做示范,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行业前列,奋力实现百年徐矿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文、图/由徐矿集团提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20-12-18/44730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