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与精细化工业产业,这一颇为高大上的专业名词,近年来成为淮北市转型发展中屡屡提及的高频热词。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行市”理念,淮北正全力构建“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正是“五群十链”中的重要板块,也是推动城市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极,淮北市新型煤化工基地正成为推进这一战略的主战场。
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人民网 陶涛摄
握指成拳,产业集聚
夏末秋初,安徽瑞柏新材料有限公司货物装卸区一片繁忙,工人正通过输液臂将生产原料乙醇输送到原料罐内。另一侧,公司生产的醋酸乙酯被装入危化品运输车,整装待发。
在淮北市新型煤化工基地,煤炭通过上下游企业链加工,转变为精细化工原料、医药农药中间体、功能助剂等特色产品和原料销往全国各地。润岳科技生产的某种精细化工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0%,星光新材料生产某种添加剂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0%。
曾经的淮北,以能源为傲。如今提出要发展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精细化产业,跨度是否有些大?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负责人宋愚贤坦言,仅仅把“煤”看做一种能源,是对这种资源的浪费,现如今基地正围绕“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理念,正全力延伸“煤”产业链条,紧紧围绕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主线,全力延伸甲醇、乙醇、EVA、EC等下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新兴产业,链接更多优质化工项目入园,建设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业化工园区。
再过不久,投资100亿元建设的金浦新能源电池材料一体化项目就要开工建设,这是园区近年来立足新能源产业重点招商而来的项目。“我们在招商中更看重项目补链强链的作用,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大背景下,园区始终把绿色化工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构建资源循环利用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宋愚贤介绍。
从“一煤独唱”到“百花齐放”,基地内产业呈现规模发展的背后,是园区对“选资选商”工作的重视。宋愚贤介绍,面对长三角化工企业转移的时机,淮北煤化工基地选择“谋定而后动”,严格按照产业链进行招商。只有集群化发展,才能握指成拳,激发更大能量。目前,基地拥有规上企业26家,外资企业5家,在建项目10个,亩均税收17.5万元,战新产业产值占比接近2成,高新产业产值占比超过9成,预计2022年园区工业产值同比增长30%以上,达到310亿元。随着50万吨甲醇、60万吨乙醇、30万吨丁腈胶乳、12万吨高端炭黑、1.5万吨新型农药等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实施,园区高质量发展态势加速显现。
管委会智慧园区可监测到园区动态。人民网 陶涛摄
智慧园区,生态园区
在化工园区,安全生产工作一直被放在首位。煤化工基地坚持把科技手段作为提升监管效能的“倍增器”,全面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着力实现线上线下一中心,响应联动一张网。
在基地管委会内部,有一块巨型屏幕,园区内高空瞭望监控画面、园区塔气体检测和地表水监测数据以及企业关键设备的传感器数据,都可以通过屏幕实时显示。“目前这块屏幕,基本涵盖了园区企业安全生产、环保监测和应急管理三大块内容。”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玉林介绍,通过智慧平台对园区企业生产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监测数据进行溯源分析,对危废处置进行监管。针对园区内“两重点一重大”企业,园区还会根据企业生产实际需求,在储罐、重大危险源等生产原料上增装传感器,增加监控区域与功能,确保生产安全。园区还设置起电子围栏,通过数字大屏可查看半年来出入园区的货运车辆及驾驶员信息,“我们还可以对车辆装载货物类别进行分析,分析园区的优势项目和短板。”孙玉林说。
目前,投资2000余万元的智慧园区一期已经建成投用,投资8000余万元的智慧园区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随着园区内入驻企业逐渐增多,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也变得越发“智慧”:企业也多,案例越多,数据库就越丰富,园区各项监测也会越敏感。
长期以来,污水处理都是国内化工园区在生产中遇到的共同难题,淮北市新型煤化工基地对企业环保同样有着严格要求。“所有企业都是先对工业污水进行前期处理,再通过园区浓盐水系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实现‘零排放’的化工园区。”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肖林介绍,今年上半年,基地坚持精细治理,统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和危废管理工作,引导企业开展环保改造,投入2600万元建设货运停车场,投入1.6亿元建设危化品物流园,投入3.5亿元实施污水处理系统改扩建工程,投入5000万元实施基地北路改造提升项目,有效补齐了环保配套设施设施短板,园区生态形象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