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徐州:“第一动力”正澎湃

徐州日报记者 李悦悦

徐州此次招商活动面向深圳重点企业精准发力,主要围绕我市着力培育的“343”创新产业集群,拜访了新能源、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以及城市建设运营等领域的企业。

徐州聚焦创新“策源”,布局产业链,创新渐成徐州发展新底色。

企业修炼创新“内功”

在江苏乐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办公区,创新总工吴士岭正在和研发团队的成员们一起测试智能安全帽。

“公司创立之初,我们使用的是一些已有技术。随着市场定制化需求的增加,我们渐渐感到技术的‘受制于人’束缚了企业发展。我们加大自主研发,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发展才更有底气。”吴士岭说,目前,公司的本科及以上的研发人员六十余人,这些创新人才逐渐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

在徐州,像乐筑一样吸纳高端人才、增加研发投入、拓展创新思路从而修炼创新“内功”的企业不在少数。

截至今年8月,全市共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7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73家。

创新,是他们的“共同点”。

徐州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创造性提出双三电平交—直—交变频,实现大功率绕线电机双馈转子变频四象限调速,在提升机双馈电机调速控制领域填补国际空白;

江苏珀然股份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商用车锻造铝合金车轮,首创高吨位直锻+旋压技术,成为全球锻造铝车轮新生力量;

徐州博康信息化学品有限公司的193纳米光刻胶单体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逐步建立起了自主可控的光刻胶供应链;

……

一家家企业以创新为盾,向无人处进军,站在市场前沿,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数据是无声的印证。2021年,我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2.81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05.67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技术行业产值增长72.0%,其中医药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分别增长8.9%、107.6%和61.0%;规上工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增长79.1%。

科技招商集聚创新“外力”

对于有着“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的徐州来说,徐州有着清晰的产业发展路径——

加快培育“343”创新产业集群,聚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三个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四个新兴创新产业集群;提档升级精品钢材、高端纺织、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三个特色创新产业集群。

有着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

到2025年,力争形成3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1个、2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1个、10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4个、500亿级创新产业集群4个。

如何实现打造创新产业集群的目标?

徐州已经给出了答案:撬动创新产业加速集聚,走一条科技招商之路是关键一步。

近年来,徐州大力开展各类精准科技招商活动,加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人才集聚,用开放合作的姿态吸引高端科技资源。

徐州高新区不断健全“兵种+战区”招商工作体系,成立科技招商小组,通过精准“双招双引”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培育发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云龙区拓展招商渠道,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高端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等产业开展招引洽谈,多个项目取得新进展;鼓楼高新区紧盯半导体设备和先进封测、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智慧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一批附加值高、落地见效快的品牌企业先后落地。

从这次深圳招商活动来看,深圳正大力培育发展壮大“20+8”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化先进制造业园区和世界级“灯塔工厂”,形成一批引领型新兴产业集群。这与徐州的发展战略目标不谋而合。

徐州这次与深圳多家创新企业的成功牵手,在推动一批项目落地的同时,充分释放了这些龙头企业、优质企业的“虹吸效应”,这也将会引来更多企业落户彭城。

一次次科技招商、一个个企业落地,是推动徐州建设区域科创高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实践,也是“稳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筑“巢”引凤助力科技创新

“企业现在还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什么要求?”11月8日一早,徐州高新区科技局科技招商部主管姜远娜就来到了江苏先导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走访,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和发展方向,帮助企业对接高校高层次人才和成果。最近,她还忙着对接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争取为企业和实验室的团队“牵线搭桥”,让企业和人才共同发力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科技招商不只是“招商”,而是既要“走出去”,科技招商精准发力,更要“引进来”,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只有这样,才能下活、下完企业发展“一盘棋”,稳扎稳打、整体成势。

怎样提高人才的创新科研能力?如何扶持企业成长?徐州一直在为人才和企业“筑巢”。

近年来,徐州围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进产业科技创新,设立市县联合创新项目、高新区联合招标项目,以科研项目助推解决“卡脖子”问题;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出台《徐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内部激励机制;强化校地融合发展,精准对接高校成熟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科创平台是人才的“吸铁石”、企业的“孵化器”。徐州构建“1+3+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现创新要素市场功能更加健全、运转更加高效;全面优化发展布局,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科产城融合示范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地。

截至2021年,我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14个、省级以上孵化器60个,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1个。一个个科创平台让徐州科技创新的“四梁八柱”越扎越深、越扎越稳。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人,一流的人才是一流产业的根基所在。徐州大力创新“人才高地28条”“彭城英才计划”“555”引才工程等高标准人才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着力解决子女教育、配偶安置、医疗保障等“关键小事”,持续推进载体建设,用政策、服务、载体的联袂发力为人才育沃土。

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达1172家,新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领军人才11人、新引进专门人才5260人;入选省“双创计划”人才45人、科技类双创团队5个,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团队)29个。

这是徐州科技创新的见证,更是不断前行的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使命千钧再奋蹄。面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与责任,徐州必将乘时代东风,沿着创新的征途阔步前进,切实以创新链之强托举产业链之优,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徐州特色的“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22-11-10/45589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