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皇新海在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果汇报暨庆祝徐州煤矿开采1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摘要)

皇新海

1882年10月5日,徐州利国矿务总局成立,这是徐州近代煤矿开采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民族工业之一。时空穿越三个世纪、绵延 130周年,波澜壮阔,薪火相传,一代代徐州矿工在饱览不同时代的风采中,创造了无数足以让历史和世人铭记的奇迹。乘风破浪千帆竞,“母舰”已过万重山。今天,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青春徐矿,正阔步迈向大型能化企业行列。回顾徐州煤矿开采史,是一部厚重的奋斗史、创业史和转型振兴史,承载着太多艰辛与磨炼,更成就着无数光荣与梦想。

从1882年到解放前,那是一个风雨如晦的年代。徐州煤矿作为“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先后七易窑主,经历了私有经营、官商合营、日伪掠夺、收归国有四个时期。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暴贪婪,面对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历经磨难的徐州矿工挺身御敌、顽强斗争,把徐州煤矿的历史演绎得风生水起。

1948年,在淮海战役胜利号角中徐州解放,徐州煤矿得以新生。翻身做主人的徐州矿工,建设新中国的热情空前高涨。虽历经贾汪煤矿、贾汪矿务局、徐州矿务局、徐州矿务集团的演变,但广大干部职工吃大苦、流大汗、担大任,前赴后继、艰苦奋斗、拼搏奉献的精神一脉相承、愈扬愈盛,为祖国经济建设和煤炭工业改革发展作出了历史性功绩。在全国率先试验和使用水力采煤,发明了锚杆支护成套技术,成为第一批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矿区,在全煤率先实行经济总承包,放开煤价走向市场,1977 年徐州矿务局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确立了在全国煤炭企业中的重要地位,1989年名列全国最大经营规模500家工业企业第71位,行业最佳经济效益第8位。在建国后的头50多年里,发奋、坚韧、纯朴的徐州矿工,用顽强拼搏和勤劳汗水创造了一系列行业第一,谱写了一部壮丽豪迈的奋斗史,把一个年产几十万吨的小矿变成了千万吨以上的大型矿区,把一个积贫积弱的小煤窑变成了共和国的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也为徐矿百年基业积淀了宝贵的文化底蕴。

矿山有周期,煤竭矿难兴。进入新世纪,我们在见证徐矿开采辉煌的同时,也经历了资源枯竭后矿区的转型之痛。在关键时刻,集团公司作出了“走出去”创业的重大决定,以2001 年7 月徐矿与新疆塔城签订合作铁厂沟煤矿项目为发端,以 2003 年12月集团公司第七次党代会描绘的蓝图为方向,以2004年3月走出去创业动员大会为标志,全面拉开了“走出去”创业的大幕,新时期的徐矿人以大无畏的创业精神,开启了艰难壮丽的西迁征程,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转移转型史。

洒下十年汗水,奠定百年基业。十年的千辛万苦,十年的激情悲壮,十年的成就辉煌,构成了徐矿百年发展史上雄浑壮美的篇章。

这十年,我们的煤业转移取得重大成果。坚持矿井从东向西转、职工从内向外转,采取“异地办矿+商务承包”模式,积极参与省外境外煤炭资源开发,获取异地煤炭资源80多亿吨,建成和在建矿井 20对,煤炭总产能3200万吨以上,走出去创业 2万余人,构建了新疆、陕甘、贵州三个异地能源基地和省外国外商务承包生产板块,异地矿井数量、煤炭产量均占集团总量的2/3,加上异地劳务项目,徐矿队伍实际年生产煤炭达7200万吨以上,资源在哪里接替、人员往哪里转移的重大难题得到基本解决。

这十年,我们的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产业从低向高转、要素从散向聚转,围绕延伸煤基产业链,大力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主体产业,支持发展煤矿装备、矿业工程、地产置业三大关联产业,集团控参股电厂权益容量达414万千瓦,煤制甲醇、煤制气、煤焦化等煤化项目相继落地或建成,煤矿装备制造退城人园,工程施工规模裂变,地产置业提速发展,生产要素分散、产业结构单一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改善。

这十年,我们的综合实力取得重大跃升。2005年,全集团营业总收入和资产总额冲向双百亿元平台,与2002年相比均增加了一倍;2010年两项指标又双超 2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了集团公司第七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2011年完成营业总收入236.29亿元,实现利税37.76亿元,年末总资产360亿元,三项指标均实现了五年翻番。这是在徐州本部关闭了68%矿井的情况下.减量后的增量,减量后的翻番,来之十分不易。

这十年,我们的民生改善取得重大变化。新增职工住房215 万平方米,2.6 万户家庭.8 万名职工家属受益,人均新增面积20多平方米,圆了几代矿工的住房梦。在岗职工收入继2002年以来实现十连增,尤其是 2007 年以来,人均每年增长5000元以上,处于徐矿历史上的高增长期。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职业健康得到有效保护,民主权益得到有力维护,分流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困弱群体得到及时救助,幸福企业创建稳步推进。

这十年,我们的安全工作取得重大进步。树立“人本至尊、生命至上”的安全工作理念,确立“零伤亡”的目标追求,以“安全唯一”原则处理安全与产量、效益的关系,在行业内率先开展“本质安全型”矿井创建,大力度实施科技装备升级,大规模开展职工岗位行为规范教育,全面推行安全隐患预控管理,高标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好转,十年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比上个十年下降了66.9%,2011 年徐州本部为 0.107。

这十年,我们的改革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关闭了13对衰老矿井,移交了21所中小学,整合工程、房产、机械等板块,坚定不移推进改制上市,有效剥离了企业负担,促进优质资源聚合。实施精煤战略,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存量土地,资源增值效果明显。成立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建成江苏省首个省属企业大学,创建国家能源深井开采实验中心,深部降温系统等5项科研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这十年,我们的党建工作取得重大成绩。持续开展“四种境界”教育,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实施中层正职境外培训工程,公推公选基层支部书记,煤炭主体专业和煤化工、电力等产业的人才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上级充分肯定,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和党组织建设始终走在省属企业前列,本质廉洁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和谐企业等创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企务公开工作被评为全国的标兵和先进。

这十年,我们的生态建设取得重大成效。坚持高耗企业低碳发展,集团公司被评为中国节能减排二十佳企业。历史遗留采煤塌陷地得到有效治理,参与合作了九里湖风景区和潘安湖万亩生态湿地公园建设,破败的采煤迹地变成了风景优美的休闲度假区。华裕焦化项目入驻义安矿工广,宝通物流项目嵌人大黄山矿工广,新河温泉度假旅游、权台养老养生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已经启动,萧条的关闭矿山变成了新型产业园区。徐州本部矿井吨煤提取20元主要用于生态修复,认养绿化荒山2000亩,矿区环境正在实现由灰向绿的转变。

转移转型改变了徐矿的命运,延伸扩展了徐矿的基业,振兴了老工业基地,使百年老矿峰回路转、历久弥新,正在实现由衰向兴的历史性大转折。十年转移,形成徐矿特色;十年转型,成就徐矿梦想;十年奋进,塑造徐矿精神;十年振兴,开启新的征程。徐矿十年转型发展取得的重大业绩,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和各界朋友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集团广大干部职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结果,与徐矿历届领导班子、历代矿工辛勤努力打下的坚实基础分不开的。

回顾徐州煤矿 130年的开采奋斗史,特别是近10年的转型振兴史,我们深深感受到,徐矿不仅开采煤炭、开采光明、开采辉煌,也开采着宝贵的精神矿藏,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发扬光大。

第一,必须坚持战略创新,以思想解放引领企业破浪远行。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命运。我们之所以能走出资源型企业关井走人的宿命,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思路,探索出了一条转型振兴新路。近十年来,我们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委省政府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的难得机遇,跳出徐矿谋发展,跳出江苏谋发展,跳出煤炭谋发展,始终围绕一个“转”字,充分利用内外两个资源,大力实施“走出去创业和引进来开发”战略,全力推动主业转移、业态转型、资源再生、生态再造,围绕煤炭主业拓空间,围绕煤基产业调结构,围绕非矿资源做文章,由坐地发展向飞地经济转变,由一煤独大向煤基多元转型,由粗放加工向做精做细转轨,初步形成了空间布局好、产业结构优、综合效益高的良性循环。

第二,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核心技术增创安全发展优势。科技进步是能源企业安全和发展的保障。徐矿人长期从事复杂条件下的煤炭开采,创造和积累了各种地质条件的核心开采技术,其中,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锚杆支护工艺、第一批推行综合机械化采煤具有革命性意义,新世纪以来探索的深井开采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这些都是徐矿比肩大型煤炭集团、参与煤炭资源开发的核心竞争力。徐矿一直都注重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提出了“科技+素质”管理模式,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高度重视电力、煤化工等产业关键技术,通过项目孵化、社会招聘和高校毕业生引进等途径,已为建设大型能化企业集团做好了人才和技术储备。

第三,必须坚守民生为本,以惠民举措凝聚强大发展合力。职工是财富的创造者和发展的动力源。我们坚守“强企报国,造福职工”的核心价值理念,真诚关心职工、感恩职工、造福职工。在转型发展资金最为紧张的时候,带着深厚感情实施棚户区改造,立志建全国最好的棚改房,出台优惠政策最大限度让利职工,把棚改第一难事办成群众最满意工程。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职工收入,特别是在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困难年份,明确承诺不减薪、不降薪、不裁员,降薪先降干部,加薪先加工人。本着“无情关井、有情操作”的原则,采取创业分流、转业分流、转岗分流等途径,切实做到了能分尽分,能转尽转。我们立足当前年年兴办民生实事,着眼长远积极创建幸福企业,这几年职工感受最深的是,棚拆了,楼起了,收人高了,私家车多了,创业激情更足了。

第四,必须永葆奋斗本色,以超常勇气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奉献,是徐矿人的光荣传统,是徐矿精神的特质,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困难险阻的底气所在、力量所在。在上世纪老矿挖潜、大干快上时期,广泛开展“百日红”、“千日红”活动,岩石缝里夺高产,在“走出去”创业过程中,从未出过远门的矿工,秉承“哪怕是沙漠也要把它变成绿洲”的信念,毅然奔赴天山南北、渭水河畔、云贵高原,在戈壁荒漠、深山沟壑。搭帐篷、住羊圈、喝生水、点油灯。在矿井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经济危机冲击的困难时刻,众志成城保增长、稳运行、抗灾害、战危机,一次次展现了徐矿人遇难不惧的定力、挽危为安的能力和逆势前进的魄力。

第五,必须加强党建工作,以政治优势保证企业胜利前进。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党建工作,是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组织就活跃在矿山,支援前线、捐献飞机、保家护矿。和平建设时期,局党委大力倡导“爱国爱矿爱岗,求实求严求强”的企业精神,号召广大矿工为强企报国而奋斗。面对资源枯竭的严峻考验,集团公司党委要求“不以现有资源规划未来”,引导职工破除“看摊守业、守土恋家”等旧观念,大规模走出去创业。在矿井关破、机构重组、资源优化、棚户区改造等大事难事面前,各级党组织把关定向、协调各方。坚持为企业发展管好干部、选好人才,竭力为企业转型打造着高素质的领导团队、专业人才队伍和靠得住、拉得出、打得赢的品牌职工队伍。坚持把党支部建在生产一线、创业阵地和产业链上,急难险重任务党员干部冲在前、抢在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明显。

第六,必须建立战略协同,以关系融洽促进合作互惠共赢。开放、合作、发展是当今企业的主题。我们高度重视搞好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关系,融入区域经济,赢得政府支持,徐矿在陕、在新项目分别被列入苏陕经济挂钩和苏新对口援助合作范围,尤其是在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过程中,省市政府给予了徐矿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我们树立开放理念,发扬合作精神,充分尊重和维护股东各方权益,做好跨文化管理,以人和促进了资合。坚持用户至上、合作共赢,致力于营造持久稳定的购销客服关系和企银联盟。

经过百年的沧桑变迁,历经十年的浴火巨变。今天的徐矿集团已站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起点,步入了一个大有作为的稳健发展期。我们坚定按照“转型转移、循环提升、改制创新、和谐共进”思路,更大力度地实施“走出去创业和引进来开发”战略,更高层次建设新型能化基地和生态产业园区,推进绿色生产、链式发展、低碳增长,实现煤基产业高级化、区域基地规模化、产权结构多元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到2015年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托管矿井产量6000万吨,营业总收人680亿元;中长期向亿吨级煤炭、10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1000亿元企业规模目标挺进,努力建成空间布局好、产业结构优、竞争能力强、幸福指数高的大型能化企业集团。

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优强超大、持续发展型企业。企业后备资源充足,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综合实力、发展能力和盈利能力显著增强,在新的起点上再创百年辉煌。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煤本循环、链式高端型企业。煤炭基础地位更加牢固,煤化工、电力等煤基产业高效转化,支持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循环增值效果明显。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本安高效、绿色低碳型企业。安全水平和主体装备国内先进,生产迈向集约高效,生态修复全面推进,资源零浪费、环境零污染、生产零排放。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内源成长、创新驱动型企业。发展方式主要依靠创新驱动,科技人才门类齐全充足,数字企业和感知矿山全面建成,研发能力达到国内同类型企业先进水平。我们一定要建设一个人本至尊、包容和谐型企业。职工生活得到持续改善,首创精神得到充分尊重,股东、职工、合作伙伴三者关系融洽,建成股东满意、职工感激、社会敬重的幸福企业。

沧海横流显本色,继往开来创伟业。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我们的使命崇高而神圣,我们的前景光明而美好,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一定要识大势、谋大局、担大任、成大器,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转移转制,心无旁骛地求新求优求强,为建设崭新幸福徐矿而不懈努力!

(作者:皇新海系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来源:《政工探索》2012年第3期(2012年9月30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23-09-09/45852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