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产业公司 > 正文

费坚真:徐矿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徐矿像一艘航船,从1882-2012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整整行驶了130年。徐矿作为“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经过130年的演化、嬗变,至今仍充满生机,屹立于国企之林,其生生不息的徐矿精神是企业恒久发展、历久弥坚的不竭动力。

一、旧中国和解放初期,徐矿形成“特别能战斗”精神

1882年10月5日(光绪八年八月二十四日),胡恩燮、胡光国父子抱着利国利民和利已的美好愿望,正式成立徐州利国矿务总局,胡恩燮担任总办,胡光国担任提调,局址设在利国驿小北山。矿务总局成立后曾先后开采了蔡山矿、青山泉矿、贾汪矿等5个煤井,拥有工人1000余人,年平均产量约3万吨。徐州利国矿务总局自成立起,就采用“西洋公司之法”经营煤矿,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改造旧式采煤工艺,接着修建铁路(1914年铺设贾汪至柳泉的轻便铁道)、自办电厂(1917年发电,贾汪发电厂前身),等等。这些作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因素,使徐州煤矿跻入近代化行列,结束了沿袭上干年土窑采煤的历史,开创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之先河。

徐矿作为“洋务运动”兴办的企业,先后七易窑主(胡恩燮、胡光国、吴味熊、袁世传、严惠宇、齐藤弼州、刘鸿生),经历了私有经营、官商合营、日伪掠夺、收归国有四个时期。在旧中国,徐矿人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的凶暴贪婪,经历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饱受了连年的战乱兵燹。江山破碎,国弊民穷,徐州煤矿也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奄奄一息。面对昏暗的世界、凶残的强盗,徐州矿工不惜挺身御敌,竞相折腰,进而把徐州煤矿的历史演绎得风生水起,烟波浩渺。徐州矿工不堪忍受窑主、官僚、军阀和帝国主义者的剥削压迫,自发进行罢工抗争活动。徐州近代煤矿史上工人的第一次罢工发生于1885年,青山泉煤矿工人为了向胡光国索要欠发的工资,“腹荷锸者万口嗷嗷,势将哗变”。当时罢工工人愤激之情以及事态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再不解决就将引起大乱,胡光国不得不把公私所有积蓄以及妻子的衣服首饰全部折卖补发工人工资,罢工以胜利告终。青山泉煤矿工人的这次罢工斗争,在中国近代煤矿工人运动史上也是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一次。在吴味熊和袁世传接办贾汪煤矿期间,徐州矿工也有数次要求改善待遇的罢工行动。

1927年10月,上海远记公司严惠宇与贾汪煤矿公司达成了为期两年的“代办”合同。由于国内战事不断,运输受阻,矿内煤积如山,亏损甚巨,代办两年后宣告解体。1928年9月,中共铜山县委派共产党员鹿周继来贾汪打入远记公司做工,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同月,在大泉村成立了中共贾汪煤矿特别支部,鹿周继任书记。在早期的革命实践中,徐州煤矿党组织组织和领导煤矿工人运动,反抗压迫剥削,争取工人权利,参与中国革命进程。1948年11月8日,贾汪解放。从1928年到1949年的21年间,徐州煤矿党组织共领导工人罢工斗争10余次。其中较大型的有:1928年的“窑木斗争”;1929年10月10日的“索薪斗争”;抗日战争时期的“红粮斗争”;解放初期的“废把斗争”等等。这些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旧窑主、日本侵略者、军阀和官僚资本家。

矿区刚解放,工人就组织护矿队,配合解放军和铜山县武装大队解除矿警队武装,消灭妄图破坏矿山的匪特;电厂和井下泵房工人昼夜不离岗位,照常发电、排水,使矿山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为了支援淮海战役,矿工们在不牢河上紧急架设浮桥。国民党军队发现后,多次出动飞机轰炸,矿工不顾危险和严寒,连夜修好,让解放大军顺利开过。同时支援前线2万多袋面粉,50多万公斤小麦。接着,迅速恢复生产,在渡江战役前,又为解放军赶造弹药发射简12门、土造炮弹600发、铁镐铁锚300余件。解放后的第一年(1949年)就生产原煤81万多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1950年,贾汪6000工人以摧枯拉朽的气势废除了封建把头制,真正成为矿山的主人。当时流传着一首歌谣:1950年,头子钻了坛,废除把头制,工人见青天。当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时,贾汪矿工奋起增产节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踊跃参加军事干部学校,自觉集资捐献“贾汪矿工号”战斗机一架,1951年煤炭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

二、社会主义建设不同时期,徐矿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精神

徐州矿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煤炭开采过程中,培养历练了特别讲认真、特别重信义、特别顾大局、特别能战斗的品格。在国家进人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地质勘探职工冲破“贾汪煤田枯竭”的旧论,风餐露宿,转战九里山前、微山湖畔、闸河平原,唤醒了沉睡在徐州地下的宝藏,探明的储量由1亿吨增加到8.5亿吨。20世纪60年代初,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徐州矿工响亮提出:“国家有困难,我们来分担;国家需要煤,我们多增产!”矿工们战淋水、斗岩石,苦干3年,夺煤1500余万吨,展示了矿工为国分忧、顾全大局的主人翁胸怀。“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徐矿人跟共产党走,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动摇,多出煤、出好煤的干劲没有减,十年动乱有6年生产基本正常,并在唐山大地震后多生产抗灾煤近百万吨。

徐州矿区的生产建设,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科技进步为依托。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改扩建贾汪夏桥矿和韩桥矿的基础上,陆续新建了青山泉、大黄山、董庄、权台、旗山、新河、卧牛山、东城、庞庄、夹河、张小楼、义安、垞城、张集、三河尖、张双楼等十多处矿井。在生产技术上,从1950年起,徐矿全面推行长壁式采煤法;1956年青山泉煤矿在全国率先试验和使用水力采煤,成为我国第一个成功的全盘水力化矿井。20世纪70年代,我国引进国外采煤技术和设备时,徐矿又是第一批推行综采的矿区,并设计制造出全国第一台薄煤层刨煤机;在开采技术上成功地突破了“太原组煤层水大煤薄不可采”的结论,打开了占矿区总储量四分之一的“禁区”。

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徐州矿区几乎是江苏省唯一的煤产地,而徐矿一直担负着江苏能源基地和全省支柱产业的重任。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为支援江苏工业迅速崛起,徐矿人认真贯彻国家“老矿挖革改”、“有水快流”、“东部掩护西部”的煤炭生产方针,长期超强度开采,为江苏、为华东地区乃至中国的工业发展提供能源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徐矿在国家和全省人民的支援下,从解放时年产量几十万吨的矿区,到1977年跻身全国年产1000万吨以上特大型煤炭企业和国家特大型工商企业行列,成为华东最重要的煤炭基地,并使徐州市成为全国闻名的煤城。1979年徐州矿务局获综采工作面单产、效率、设备使用率、坑木消耗和乳化液消耗5项指标全国第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发展。1979年全局产煤1285万吨,创历史最高纪录,并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先进企业,之后又被煤炭部命名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七五”时期,徐矿注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导职工走向市场。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总方针为徐矿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职工思想的解放。1983年至1990年,省政府对矿务局先后实行两轮为期8年的经济总承包,徐州矿务局为全国煤矿实行总承包开辟了新路,提供了经验。

三、1990年起,徐矿倡扬“爱国、爱矿、爱岗,求实、求严、求强”的企业精神

1990年5月10日,局党政通过《徐州矿工报》全文刊登了《关于认真宣传我局企业精神的通知》。决定将我局企业精神确定为:爱国、爱矿、爱岗,求实、求严、求强(简称“三爱三求”)。“局企业精神的内涵包括: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精神;热爱矿山,干好本职的主人翁精神;依靠科技,多办实事的求实精神;从严过细,一丝不苟的求严精神;老矿求春,开拓创新的自强不息精神。”局“三爱三求”企业精神制定后,在全局职工中引起很大反响。“爱国、爱矿、爱岗”,这是企业精神的基础和前提。爱国,指热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祖国自觉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爱矿,指全局职工热爱煤矿这个为社会主义采光奉热的事业,爱岗,就是要求全局12万职工要干一行、爱一行,以国家主人翁责任感,对待自己的工作,说主人话,干主人活,尽主人责,出色完成各项生产或工作任务。“求实、求严、求强”,要求不断开拓进取。求实,是指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又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诚实劳动,合法经营,靠优质的服务、优秀的产品质量去占领市场,公平竞争,脚踏实地地走科技兴局之路。求严,指各项工作均应有严细的作风,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求强,指我们煤矿开采事业是个艰苦的事业,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光荣事业。徐州煤矿又是逐渐衰老的矿区,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发扬自强不息、知难而进、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企业素质;坚持深化改革,实现减人提效,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坚持发展,增强企业动力,争取在同行业、同等条件的矿区中居于先进行列。

20世纪90年代,徐矿人在改革探索中艰难奋进,为全国煤炭经济走向市场积累了宝贵经验,为企业随后“走出去”创业积蓄了精神力量。

四、21世纪起,徐矿铸就“转型、转移、转制,求新、求优、求强”的新时期企业精神

2000年至2012年,是贯穿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最为剧烈、改革改制任务最集中、生存发展挑战最大的时期,转移转型转制是徐矿集团在这个时期的主线和基本脉络。进入21世纪,夏桥、董庄、大黄山等3对矿井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165.56%,实行政策性关闭破产。资源枯竭型企业如何走出逐步萎缩、关井走人的宿命,再创新的百年辉煌,成为徐矿决策层和干部职工思考的重大课题。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徐矿人从没有想过坐视衰落,毅然选择了转型转移。徐矿集团在中共江苏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抢抓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西部大开发、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等重大历史机遇,以“转”立命,主动突围,坚持“走出去创业,引进来开发”双轮驱动,贯彻实施“主业转移,业态转型,资源再生,生态再造”的发展战略,成功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矿区转型振兴、科学发展新路。2002年12月2日,徐矿集团党委一届七次全委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2003年,徐矿集团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三年打基础,五年翻一番,十年达小康”的目标愿景,确立了“不以资源现状规划未来”的战略思想。

2004年2月29日,徐矿发展史上第一个“走出去创业”动员大会召开,号召干部职工走出去创业、引进来开发。一批又一批徐矿人秉持“哪怕是沙漠也要把它变成绿洲”的创业理念,毅然奔赴天山南北、渭水河畔、云贵高原,开启了自2001年铺就的艰难壮丽的西迁创业征程。在戈壁荒漠、深山沟壑,矿工们没有住房搭帐篷、住羊圈,没有电力手拉肩扛、点油灯。工作生活条件的落差远大于当年的大庆创业。靠着这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矿工精神,徐矿人用两年时间在茫茫戈壁建成了南疆第一个现代化矿井。通过十年的艰苦创业,截至 2012 年 6 月,构建了新疆、陕甘、贵州三个异地能源基地,获取煤炭资源80多亿吨,建成矿井13对、在建和近期开工矿井 7对,新增产能 2000 多万吨,其中新疆天山公司 400万吨改扩建工程已完成、1000 万吨正在实施;国内一流的宝鸡郭家河 500万吨大型现代化矿井建成投产,被称为中国第四代煤矿,极大地提升了徐矿在业内的核心竞争力。2011 年全集团生产煤炭 2100万吨,历史性突破 2000 万吨,其中异地 1177 万吨、本部 923 万吨,实现了产量外主内辅的顺转,空间布局“1+3”的裂变。徐矿集团煤业转移的成功壮举,颠覆了资源枯竭的煤炭企业关井走人的宿命,成为中国煤炭工业衰老矿井转型的典范,同时客观上也提升了项目合作当地煤炭工业安全发展水平。徐矿集团锁定“3+3”产业结构,立足煤而不依赖煤,跳出煤而不抛弃煤,在发展煤炭、电力、煤化工三大主体产业的同时,支持发展煤矿装备、矿业工程、地产置业三大关联产业,一批骨干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徐矿精神是徐矿发展的灵魂。历史就是轮回,百年徐矿的历史轮回着徐矿人的梦想、精神、价值观,也轮回着规律。触摸百年徐矿的发展文脉,历经三个世纪的岁月积淀。清朝末年,在洋务运动背景下,徐州煤矿创始人胡恩燮、胡光国等前辈先贤们,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来改造旧式采煤工艺,为了挽回国家利权而大胆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创办新型企业,曲折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不想灭亡”的强烈愿望,同时使徐州煤矿跻人近代化行列,结束了沿袭上千年土窑采煤的历史,和开平煤矿一起共同开创了中国近代煤炭工业的先河,集中体现其“自强”、“求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徐矿精神。旧中国,徐州煤矿在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艰难发展,徐州矿工英勇顽强,团结奋战,自强不息,反抗压迫剥削,争取工人权利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体现的是爱国家、爱民族的徐矿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徐州矿工多出煤、出好煤,自觉为江苏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体现的是“爱国、爱矿、爱岗,求实、求严、求强”,讲责任、顾大局、重信义、能奉献的徐矿精神。

21 世纪起,徐矿集团坚守“强企报国,造福职工”价值观,实施“走出去创业,引进来开发”战略,实现了由“一煤独大”向“煤基多元”的转型,百年老矿走出了一条转型振兴新路,正在经历由衰向兴的历史性大转折。这个时期的徐矿人用恢弘的创业实践,谱写了壮丽的西迁之歌,成功应对了矿井集中关破、旗山突水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挑战,成就了徐矿历史上鲜有的十年黄金期,创造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转型重生的新样板,铸就了“转型、转移、转制,求新、求优、求强”的新时期徐矿精神。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企业发展更需要时代精神的滋养。物质力量是精神力量的有形载体和物化,而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无形延伸和强化。百年徐矿的精神文化充分证明:徐矿精神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者:费坚真系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史志办)

来源:《政工探索》2012年第3期(2012年9月30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cygs/2023-09-09/45852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