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人居环境整治的调研报告 |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作为全市乡村振兴先导试验区,铜山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作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彻底摆脱过去“扫扫地、刷刷墙、种种树”的村庄整治老路子,通过顶层设计,要素保障,典型带动,强化考核,标本兼治,实现点线连成面、盆景变风景,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农村展现新面貌、居民展现新风貌、生产展现新质态,呈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五点主要做法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推进乡村环境整治中,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用“百村示范”带动,用强化考核拉动,用奖补资金撬动,有力地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精心描绘“航标图”。恢宏开启的乡村振兴伟大征程,呼应国家发展和人民期盼,是一道使广大乡村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时代命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中央和省市工作的重要部署。习总书记对人居环境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作为乡村振兴的试验区,铜山从顶层设计入手,把人居环境整治放在乡村振兴的第一仗来打、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一号工程来做、推进全域旅游的第一支撑来抓的高度,确保乡村振兴走在全市前列的定位,密集出台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意见》《全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实施方案》和《铜山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相关文件。这些文件,明确了“十有六无”的标准,确立了 “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的思路,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了航标引领的作用。 多管齐下“破瓶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政策、特别是资金等要素的支持。为破解资金等要素瓶颈的制约,铜山采取了多措并举四管齐下的办法。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和专项资金,用好城乡建设用地指标増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建立多渠道的建设用地保障机制。二是按照统筹安排、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确保效益最大化,避免撒成芝麻盐。三是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积极与国开行、农发行寻求合作,争取20亿元的政策性金融信贷,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捐助、认购、认建等形式,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四是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激励各地早干早得、多干多得、快干快得、干好再得。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对“六无”标准的整治达标村给予10-20万元的奖补。这些奖补资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酵母作用。 选育整治“领头羊”。典型引路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开展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为营造学典型、争先进的浓厚氛围,铜山通过“百千万”工程载体,强力打造了一批百村示范的典型,做到有看头、能参观、叫得响、可推广,且聚点成片、连点成线。本着早落实、早成型,群众早受益的原则,铜山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扣着一环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目前首批12个村已经全部整治到位,10月底前第二批35个示范村整治到位,年底前100个示范村都整治出来。千村一面,不是美丽乡村。在当前的百村示范中,铜山根据各村资源禀赋、产业形态等,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不挖山、不填塘。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凸显乡村特色风貌,使农村更像农村。通过百村示范,引导形成村庄产业发展新业态,把生态变成摇钱树,把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西李、北村、紫山等地,资源禀赋特殊,通过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旅游,实现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用好考核“指挥棒”。为保证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铜山建立了区镇村三级书记抓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机制,纳入“三农”工作目标考核、区级机关争先创优考核、全区重点经济工作考核和创新奖评选等,各级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方案制订、亲自抓部署实施、亲自抓督查落实,将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对进展情况常评比、季观摩,年度考核。区乡村振兴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部门对各镇、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督查,定期通报。区乡村振兴办公室严格按照“十有六无”标准组织推进,凡不达标的坚决不予认定,凡不能及时达标的坚决进行通报,从上到下不降标准、不打和牌。集中居住区建设是铜山人居环境整治的短板和难点。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铜山研究制定了《全区集中居住项目拆迁补偿实施意见》,明确了“1+N”镇村布局模式,制定全区集中居住区建设的“任务书”、“时间 表”和“路线图”,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成功案例示范、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出现了“要我搬”为“我要搬”。 协力奏响“大合唱”。人居环境整治需要大合唱。为形成合力,抓好落实,成立了铜山区乡村振兴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下设产业发展组、集中居住组、人居环境整治组、乡风文明组、申报协调组5个工作组,抽调有关部门30余人脱产集中办公。各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的领导小组,书记、镇长亲自抓。各村也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为整合整治资源,区委、区政府与相关部门签订了帮扶挂钩责任状。在此基础上,以“改善人居环境、聚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区电视台、铜山发布、铜山要闻等主要媒体开设了“聚焦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栏目,实行多角度立体式战役式宣传。各镇、街道共出动宣传车300余辆,刷写宣传标语、悬挂条幅2000余处,创作宣传墙画9200多平方米,发放宣传材料4.9万余份,组织镇村干部群众3600余人到先进地区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解放思想,打开思路。通过多措并举,全区上下形成了关注人居环境整治、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掀起了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热潮。 四点主要成效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深受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这项工作开展以来,铜山以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显著成效,推进了乡村振兴进程,加快了全面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夯实了全域旅游的基础,巩固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更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进了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选择。铜山区名义上是区,但绝大多数的行政区划基层单位还是镇和行政村,约一半的居民生活在镇村,超过五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仍依赖于农业生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通过乡村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铜山新修乡村道路1000多公里,新修和改建农村水冲式无公害公厕1000多座,建设和改造中小学、幼儿园89所完成250座村级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建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百万居民于今年8月全部喝上了来自骆马湖的优质水……这些大手笔的补短板工程,补齐了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填平了城乡公共服务的落差,打造了生态宜居环境,有力地推进了乡村振兴的进程。 加快了中心城市的融入步伐。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徐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铜山的最大发展机遇。“铜山要在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展现格局,干在先走在前,不仅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区,更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区委书记王维峰认为:“我们要坚持两条腿齐步走,推动城市反哺农村,把更多的财力、精力投入到公共空间治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来,尽快打开农村融入城市的瓶颈制约。”为全方位推进城区周边镇融入主城区,区委区政府要求相关镇要摒弃镇域思维,跳出“一亩三分地”,放眼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按照主城区发展要求,划定绕城近郊区域、黄河故道沿线、微山湖沿岸、吕梁山片区四大片区,把人居环境整治与中心城市特色功能片区建设结合起来,以乡村振兴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计划为引领,推动了村民市民化、小区社区化,进一步提升广大乡村的魅力和颜值,加快了融入中心城市的步伐。 强大了全域旅游的载体支撑。铜山山水资源丰富,历史遗存众多,村庄形态各异,发展全域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按照“城镇像城镇、农村像农村”的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布局、历史风貌、资源禀赋等因素,高水平开展乡村规划,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的形态风格。为彰显乡村田园风貌,铜山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特色,不搞千村一面,合理利用地形,借山造势、借水造景,依照田园风光型、山水生态型、红色文化传承型、历史文化保护型要求,编制出集基础设施、产业、文化、旅游和古村落与历史建筑保护等“多位一体”的综合性规划。汉王村的绿水白墙、江南水韵,倪园村的石径通幽、宁静安然,潘楼村的清水蜿蜒、家家枕河,北村村的湖光山色、荷香四溢等等,无不在绽放铜山“淮北深处小江南”的美景,无不在彰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丰富了人居环境的精神内涵。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手抓, “口袋”“脑袋”一起富。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铜山以“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引领,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广场、行政村综合文化中心、自然村(社区)文体活动设施等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已完成142个村和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计划从2018 年到2020年分三年建设完成。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复制推广三堡街道潘楼村“十星级文明户”评比经验,今年每镇挑选2至3个村作为示范点推进,到2020年实现村级全覆盖,着力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铜山还结合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通过设立村史馆、建设文化墙、设计乡村标识等方式,传承优秀文化、记住浓浓乡愁,不断增强乡村文化底蕴。为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铜山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一年评出各类好人、乡贤近千人,涌现出“铜山妈妈”等一大批好人群体。如今当好人,做好事,已成为铜山的主流价值观。 四点主要启示 铜山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以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胸怀和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干,不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的红利,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带来了几点启示。 顶层设计是“龙头”。为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序开展,铜山在出台系列保障政策,明确了“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万户集中居住”整治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村庄条件分两类推进:条件较好村按照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富民产业、有信息网络、有清洁能源 “十有”标准整治;条件较差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六无”标准整治,并制订了考核细则和工作方案,发挥了航标引领的龙头作用。 财政资金是“酵母”。 为发挥整治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铜山拿出5亿元政策引导扶持资金,对创建成功的首批“十有”标准示范村给予300-400万元奖补,对第二批、第三批创建成功的示范村分别给予100-300万元奖补,有效地激励了“百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了干多干少、干孬干好和干晚干早不一样。这些奖补资金,不仅激发了示范村庄的典型带动作用,还增强了它们配套投入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黄集镇黄西村以配套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厕所革命,在全市农村率先建成5个五星级公厕,使群众“方便”更方便,增加了群众的幸福感。 分类考核是“动能”。 考核是指挥棒,也是推进急难险重工作的有效抓手。铜山破除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摒弃“干好干差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大锅饭思想,按照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科学设置人居环境整治考核指标,适当增加考核权重,把衡量担当作为的标尺亮出来,把注重实绩的鲜明导向树起来,真正使考核结果与评先奖优挂起钩来,这些举措有效地增强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在铜山2000多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从北部的柳泉北村到南部的三堡潘楼,从西部的汉王紫山到东部的单集贺庄,到处都是热火朝天建设场面,许许多多的村庄悄然间发生着从“土脏乱”到“洁净美”的蝶变。 因村施治是“法宝”。 乡村是中国的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是多少人心驰神往的记忆。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践中,铜山充分尊重村庄自然肌理与禀赋特色,把因村施治作为法宝,在分类打造“生态旅游型”“三产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整治提升型”四类村庄的基础上,对适宜集中居住,需要整体搬迁的村庄,通过成功案例示范和生活实质改善来引导农民主动搬、主动拆,不赶农民上楼、不逼农民进城,真正变“要我搬”为“我要搬”,有效地防止了一刀切,杜绝了前村一面。 北村村的湖光山色、潘楼村的水韵悠然、汉王村的精致精美……今天的铜山乡村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犹如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正在尽情绽放。 (李大伟 魏朝星 尚庆迎) 来源:2018年11月14日徐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