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三农 > 正文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沛县经验

 

 

 

文/图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颜子舒

农村环境、生活垃圾的治理,是城乡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解决环境的“顽疾”,补齐环保的“短板”,是农村生态宜居的第一步。据了解,2012年以来,沛县在我市率先建立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初步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出路问题。2017年6月,沛县被住建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其中大屯街道被省住建厅表彰为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2018年7月,沛县被省住建厅确定为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创新示范项目,全县18个涉农镇(街道、场)全面推动该项工作,“户分类、村收集、镇回收、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运作模式初步形成。沛县垃圾分类工作被中宣部列为2018年重点新闻选题,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宣传报道沛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8年11月,省住建厅组织全省13个设区市、79个涉农县(市)区在沛县召开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现场推进会。

现象

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大变革

据了解,沛县农村生活垃圾采取“两分法”方式进行,镇政府为每家每户配备两个密闭垃圾桶,由农户按“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为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易学易用、易记易分,很接地气,切合沛县农村实际。农户将“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两类垃圾投放后,保洁员利用收集车定时上门分类收集,“可堆肥垃圾”就近送至分类处置中心(阳光堆肥房或沼气设施),“其他垃圾”经中转站压缩后送至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生活垃圾收运“不落地”。

采取“一村一建”或“多村合建”的模式,按照“服务半径3公里、覆盖3-4个行政村,服务人口8000-10000人”的标准选址,发酵工艺统一设计、施工和建设,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建设阳光房,不搞一刀切,避免重复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沛县模式”。2017年以来,各镇(街道、场)分别建设了适合小型自然村的1.0版阳光房,适合

覆盖3-4个行政村的2.0阳光房,适合产业化的3.0版阳光房和4.0版阳光房四种模式。阳光房屋顶安装透明玻璃,利用自然光提高堆肥温度,加入微生物菌剂辅助发酵助热,堆肥时间由半年缩短至2-3个月。同时配套建设通风和保湿除臭系统,有效去除苍蝇、臭味等。有机垃圾成肥后,由专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用于制作有机肥辅料或直接还田增肥。据测算,1吨可堆肥垃圾经过阳光房处理后,可产生30%的有机肥,经省农业部门检测中心检测,有机质含量达60%,且氮磷钾含量较高,适合还田。在五段、安国、鹿楼、张寨等镇建设沼气池设施,通过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可堆肥垃圾,实现了沼渣、沼液还田,沼气惠及附近群众,达到了良好效果。

目前,全县已建成47处垃圾分类处置设施,其中34处阳光堆肥房、13处沼气池设施,日处理可堆肥生活垃圾近30吨左右。

经验

“金点子”提高村民积极性

沛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经验在哪里?根据人口规模、地域远近、经济发达程度等因素,2017年在全县10个不同类型的乡镇开展先行试点,逐步摸索积累工作经验,至2018年12月底,在全县18个镇(街道、场)的188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政村覆盖率达58%,“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已初步建成。

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在建立“三个1元”垃圾收运体系资金筹集模式的基础上,垃圾收集分类员、分类车、阳光房设施建设等硬件设施建设快速到位。同时垃圾分类员培训到位,垃圾分类员绩效工资增加200元到位。在农村垃圾分类后端处理上,积极打造垃圾分类产品产业链,利用市场化手段引进有机肥生产企业及种植大户使用,在打造产业链良性发展上下功夫。对每处阳光堆肥房按建成并运行验收后进行额外奖补,有效保障全县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有序推进。

定期对镇环卫所工作人员、村干部及村民代表进行培训,提高村民分类投放的自觉性和准确性。同时采取了丰富多样的激励措施,沛城街道对农户分别设置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档次,设立“点赞墙”“红黑榜”,对做法优异的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大屯街道推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度,对每户分类的垃圾称重并记录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对年度积分超1万分的,直接奖励空调或彩电1台。五段镇采取“直接购买”方式,设置“荣誉榜”鼓励百姓源头分类,同时按照0.08元/斤直接奖励保洁员和农户。从而提高了村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形成了懂得分、方便分、愿意分的良好氛围。

思考

走出3条环保新路子

走出一条实现垃圾减量化的新路子。据测算,在农村生活垃圾中,可堆肥垃圾占农村生活垃圾总量的30%左右。以大屯街道安庄村为例,该村阳光堆肥房可辐射4个行政村,服务1万人左右。据统计,每天村内分拣员收集的可堆肥垃圾0.8吨左右,用于生产有机肥,全年近300吨的生活垃圾无需焚烧或填埋,在源头上实现了减量化。五段镇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全镇15个行政村,2017年1-11月全镇生活垃圾进场量为5927吨,2018年1-11月全镇生活垃圾进场量为4937吨,同比减少990吨,垃圾分类源头减量达17.6%。据此测算,到2020年沛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后,日处理农村可堆肥垃圾能力达100吨,年消减农村生活垃圾量约4万吨,按目前生活垃圾处理费48元/吨并折算转运费用,每年可为政府节省资金近500余万元。

走出一条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新路子。通过堆肥产生的有机肥料,部分由百姓回田增肥自行消耗,部分送至有机蔬菜外延基地、千亩芦笋农场、宋庄百果园家庭农场等种植大户使用。到2020年达到规模化后,依托江苏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产业化营运,逐步打造由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到有机肥生产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完全产业化后,通过阳光堆肥可生产有机肥近1万吨/年,经济效益约200万元,实现农户分类积分奖励、市场化效益反哺及政府节省资金奖补的良性循环。

走出一条提高百姓生态环保意识的新路子。通过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使百姓的环境卫生意识不断增强,生态环保意识也随之提高,由原来的被动行为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在安庄、潘阁、任庄等村有些老党员、老干部义务担当起环境卫生督察员、垃圾分类志愿者,共同维护村庄环境,传递保护生态环境的正能量,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群众基础越来越牢固,彻底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sannong/2019-01-10/43222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垃圾  分类  生活  农村  处理  阳光  有机  建设
街道  工作  收集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