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吉利区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政法综治工作高质量
吉利区委主要领导到六门村调研经济发展和平安创建工作 |
吉利区政法干警深入基层宣传扫黑除恶知识 |
□本报记者田宜龙本报通讯员孙成立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上世纪60年代由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历经全国各地传承、创新,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生机与活力。
寒冬时节,走进黄河岸边的洛阳市吉利区,邻里相安好,老幼面带笑,处处洋溢着“平安祥和”;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洛阳石化炼油结构调整项目等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经济发展平稳健康。
“吉利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传承弘扬‘枫桥经验’,以党建高质量推动政法综治工作高质量,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1月9日,吉利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军民介绍说。
根据河南省、洛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吉利区公众安全感指数一直位居全省、洛阳市前列,取得了2017年上半年和下半年两次全省第一,2018年第一季度、第三季度全市第二,上半年全省第二的优异成绩。该区还获得“2017年度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2017年度全省综治和平安建设考评优秀区”等荣誉称号。
走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吉利区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目标,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和谐稳定“基础桩”
按照党建工作“项目化”的思路,吉利区委实施“1295”工程,围绕“打造党建工作强区”这一目标,利用两年时间,通过采取九项措施,达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五大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吉利区政法系统坚持党建引领,“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载体,积极开展党建主题活动;政法各部门都将干警教育培训特别是政治轮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切实提高政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政法工作高质量。
在全区政法系统开展“新时代展现新形象,新担当实现新作为”教育实践活动和政法队伍建设专项督导,进行作风纪律整顿,树立全区政法干警良好形象。
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区委政法委员会会议,督促政法机关严格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和意识形态责任制,不断强化党对政法机关的绝对领导。
全区政法机关持续深化司法公开,以执法司法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区公安局被表彰为全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点,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执法质量省市领先。
多元化解纠纷,配齐和谐稳定“消防栓”
2018年8月,西霞院街道马洞村村民卢某和孔某因菜地界限问题产生矛盾,且有激化倾向。得知这一情况后,该村调委会立即介入调解,调解员站在当事人的立场辩明法理、分析事理、讲清情理,从法理上理清法律规定,从人情上说透纠纷事实,向其释明不理智可能出现的后果。让情绪过激的孔某冷静下来,打消了其采取极端手段的念头。随后,在村委的主持下,双方重新划定界限,签订了人民调解协议书,一场纠纷在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下归于平静。
近年来,结合地方实际,吉利区政法系统着力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枫桥经验”,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运用“法、理、情”的结合,以专业的知识和诚恳的态度有效推动了纠纷多元化解,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效。
吉利区不断完善区、街道、村(社区)、小组(楼栋)四级调解体系,还建立了18个专业性调解组织,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配齐了和谐稳定“消防栓”。
2018年,全区各调解组织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71起,切实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收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的良好社会效果,实现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畅通信访渠道,建好和谐稳定“减压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平台。
近年以来,吉利区坚持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吉利区北陈村村民只要碰见张某,就会禁不住问道:“老张,你的胡子咋刮了”。留了十几年的胡子已经成为张某一个显著特征,村民见到没有胡子的他反而不太适应。昔日的他曾因一起土地承包问题,连续10余年进京、赴省进行上访,还表示“问题一日未解决,胡子一日不剃”。剃掉留了10余年的花白胡子,原因在于街道党工委和北陈村党支部的共同努力,使他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
吉利区构建了包括区委书记、区长每周一轮流接访在内的各责任单位信访工作责任体系,推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开展公开接访、带案下访和重点约访活动,扎实开展包案责任制,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有效化解了疑难案件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适应新形势,适应群众诉求多元化,吉利区畅通方便快捷的信访渠道,坚持来信与来访同等重要原则,鼓励群众采用成本小、效果好的方式反映利益诉求,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让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反映问题或提出建议,搭好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全面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大力开展“四无”街道和“零访”村(社区)创建活动,“零访”村(社区)率达71%。
警力下沉基层,搭好和谐稳定“保护盾”
吉利区活跃着一支由法官、检察官、警官、法律服务官“四官”组成的政法服务队,他们通过进村(社区)入户俯下身贴心工作,拉近政法机关与群众的距离,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搭好和谐稳定“保护盾”。
前不久,孔某特意找到负责康乐街道康窑村政法服务队道谢。此前,在政法服务队的调解下,孔某婆婆的7名子女达成了赡养协议,让老人安度晚年。
据悉,吉利区共组成了38支政法服务队,在全区38个村(社区)设立“四官”工作室,实现门牌标识、人员公示牌、驻村工作制度、工作台账“四统一”。
政法服务队实行“组长单位负责制”,明确一个政法单位对口联系一个街道,具体负责本区域内“四官”工作开展,村(社区)全部成立由街道人员、村干部和“四官”成员共同组成的工作组。“四官”每月要深入所驻村(社区)2次以上,做好入户走访、法治宣传、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和巡逻防范等工作。
截至目前,政法服务队共直接调解或参与街道、村(社区)调解组织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5起,为群众解决一大批难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违法犯罪。
深化群防群治,筑牢和谐稳定“安全墙”
在西霞院街道西霞社区,有一个“舒灵”心理咨询室非常受欢迎。自2017年4月成立以来,咨询室已经接待居民咨询100余人次,为10余位求助者有效缓解“烦恼”,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心灵驿站”。
在吉利区,12支这样的特殊人群平安志愿者队伍,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特殊群体提供关爱、送去温暖,实现为民服务“只有中心,没有边缘”,把平安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近年来,吉利区持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大巡防格局,整合社会力量,着力打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筑牢和谐稳定“安全墙”。
强化打击。吉利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总抓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连续21年命案全破、逃犯全抓,没有发生在省、市有重大影响的刑事治安案件、危害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的案事件。
完善技防。去年,吉利区总投资2300余万元的立体化防控指挥中心高效运行,完成全区农村和中小学校技防联网,全区所有交通主干道路口和城区出入口的高清卡口实现全覆盖,有效提高了全区的治安防控能力和城市管理效率。
巡逻防控。吉利区建立了区、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治安巡防队伍,全面推行“社会联动大巡防”工作模式。公安机关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原则,坚持以汽车巡逻和着装步巡相结合、常规巡逻和重点部位巡逻相结合,实行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不间断巡逻防控,有效控制和减少了辖区案件的发生,去年全年没有发生街面“双抢”案件。
持续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近年来,河阳街道河阳新村社区摸索出了“划界定责—建队立制—岗位培训—量化考核—张榜公示—协作联动”网格化服务管理“六步工作法”。去年以来,吉利区在全区社区农村推广,做到网格人员配备到位、工作平台建设到位、居民信息登记到位、职责制度规范到位、民情日志登记到位、居民需求办结到位的“六到位”工作格局,实现“社区农村全覆盖、居民信息全掌握、服务管理全天候”的“三全”工作目标。
吉利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区深入开展平安村、平安小区创建活动,制定创建标准,明确考核细则,实现动态管理,每季度对平安村、平安小区创建进行打分排名,动态达标率保持在85%以上,其中有5个社区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安全社区促进合作中心(WHOCCCSP)命名为“国际安全社区”。
同时,持续抓好“平安校园”“平安企业”“平安市场”等行业平安创建工作,以行业平安促进全社会平安,以小平安累积大平安,群策群力,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唱响了全民参与的“平安曲”,开创了全区政法和平安建设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