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晓荷史晓琪
3月6日,54岁的刘黑旦应邀来到卢氏县范里镇,给农民做技术指导。刘黑旦是个“土专家”,几年前,他还顶着“贫困户”的帽子。2017年,通过卢氏县中等专业学校承办的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他掌握了连翘和核桃栽培技术,不仅牵头成立合作社,打造了1300亩连翘种植基地,实现脱贫致富,还被卢氏县林业局聘为核桃技术员,闻名乡里。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迫切呼唤像刘黑旦这样的“土专家”“田秀才”,这也是县域职教的使命。近年来,我省以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依托,因地制宜办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匠心农人”,更为数以万计的贫困户播下技能致富的“金种子”。
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天气渐暖,夜幕降临时,27岁的罗娜穿上塑胶防水裤往水田里走。顺着手电筒的光望去,一只只小龙虾苗在游动,罗娜说:“要及时投饵,等到4月底就能卖个好价钱。”
罗娜是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7年前她离开城市返乡创业,流转1600余亩土地,成为一名职业农民。她参加了罗山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技能培训,成为可以操纵插秧机、旋耕机、农用无人机的“技术能手”;还试水稻虾共作,年增收近百万元,并带动160多名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路。
罗娜是家乡成长、家乡发展、家乡圆梦的典型。县域职业院校的学生多是当地人,办得好可以为一方发展提供实用人才支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省级统筹,建好办好一批县域职教中心。
2016年以来,国家和省级财政累计向我省贫困县的职业学校投入11亿元。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累计培训贫困县中职学校教师4000余人次,还启动实施贫困县中等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特聘岗计划”,资助学校聘请800名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推动县域职业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为乡亲致富培育“领头雁”
农村发展离不开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实用人才,31岁的睢县“花生哥”乔伟是其中之一。2017年8月起,他收购红皮花生通过淘宝网店出售,去年创出近200万元的销售额,在自己家庭稳定脱贫的同时,还为同乡提供就业岗位。他说,在参加睢县职教中心技能培训时听到的致富故事,让他开拓了视野、坚定了信念,在政策的支持下,青年在农村大有可为。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中职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当职业教育资源下沉到农村,从“田里种粮”到“土里刨金”有了更多可能。
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显示,依托53个贫困县的中等职业学校,我省已投入4723万元对1.84万名贫困家庭成员进行了技术技能培训;确定了20个省级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基地,在田间地头开展教学,培养了21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一群“领头雁”正在带领乡亲们奔小康。
专家观点
县域职教发展仍需“强筋健骨”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桂荣
县域职教作为地方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开展学历教育,为广大学子搭建成长成才立交桥;又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原动力。办好县域职教,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支持职业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职教发展;职业教育正在释放动能,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县域职教办学质量参差不齐,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如招生不够理想、结构不够合理、特色不够鲜明、师资不够雄厚等,仍需“强筋健骨”。
在政策支持下,县域职教要苦练内功,坚持育人为本,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需求做培训,办出特色和品牌,为更多青年提供人生出彩机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周晓荷史晓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