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魏宁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制造业是徐州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的重点、难点。
日前,我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大技术改造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打响“徐州制造”品牌,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表,制定了路线图,配套了“施工图”。
时间表:三年实现“四提高”
意见指出,到2017年,技术改造水平明显提高,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占工业投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每年新增工业技改投资300亿元以上,工业技改投资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投资占比不断增加。
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创建10至15个“智能车间”,“两化融合”示范企业达到30家、“两化融合”试点企业达到200家;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大中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全覆盖,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崛起。
绿色制造水平明显提高,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使用率提高到35%以上,实现年节能能力15万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削减。
质量效益水平明显提高,工业产品质量合格率稳步提高,其中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
路线图:完成七项重点任务
意见指出,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快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支持重点企业瞄准世界前沿技术,加快装备升级改造,推动关键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进智能研发设计,智能生产、管理和服务,建立及时响应、持续改进、全流程创新的研发设计体系,促进生产与销售、业务与财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联动协同,构建基于云计算的互联网服务平台。
促进企业绿色发展。围绕重点行业和重点耗能企业,加快推广应用先进节能节水节材技术,组织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工程,推动重点用能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鼓励发展大吨位工程机械高端系列、工业机器人、聚光柔性等新型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刻机等产品。开发绿色节能产品,推进先进质量管理,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国内、国际知名品牌。
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推动重点行业电子交易平台、云服务平台、综合信息平台做强做大。支持互联网金融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融合发展,力争实现互联网经济跨越发展。
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绿色智能制造平台,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加强公共技术平台、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加快实施重点示范工程。实施机器人应用示范工程,实施职能车间建设、节能改造示范、减排改造示范、再制造示范等工程。
施工图:制定七项保障措施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4年,市经信委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各类扶持资金7000余万元,推荐获得市级“拨改投”资金项目10项,资金3800万元。帮助企业获得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资格,免税进口额度10733万美元;为企业办理“绿卡”项目,减免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约2000万元。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共推荐各类融资项目230余项、合同签约181亿元。
为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意见明确了七项保障措施。意见指出,瞄准国内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研究制定行业推进重点,建立三年滚动实施项目库,科学引导技术改造投资方向。加大对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引导和支持力度。
在落实税费政策上,意见明确指出,严格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产业升级、技术改造等方面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兑现到位。加快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减轻税负,加快企业设备更新、科技创新等。
在财政支持力度上,意见要求,优化市级专项资金支出结构,加大对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鼓励方向的项目,按照省政府要求,免征相关建设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对企业实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的项目,市“拨改投”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此次意见明确了实施差别化资源价格政策。对超过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施惩罚性电价;对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电机、风机、水泵、空压机等落后用能设备的企业,实施淘汰类差别电价;对电解铝企业、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实行差别化电价政策,逐步扩大到其他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严格落实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节水减排的用水机制,对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实施差别水价。
在拓宽融资渠道上,意见指出,将组织开展融资洽谈活动,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企业融资方式,完善信贷体系与保险、担保之间的联动机制,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
在用地保障上,加强重点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改造项目用地保障,在省下达的用地计划指标中统筹安排支持智能化、绿色化改造项目。此外,在营造优良环境方面,意见指出,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审批程序,全面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宣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