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余株银杏、香樟、乌桕等大规格常绿树种、色叶树种突出了植物造景,形成彭祖园特色专类植物观赏区。景石、雕塑小品相映成趣,突出了厚重的彭祖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林荫活动广场、风雨花廊架、木质座凳等则便于市民休闲和健身。
而这一切,是徐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不断加大生态绿地保护力度的可喜硕果,也与市人大常委会注重生态立法、持续监督支持密不可分。
立法保护生态
形成地方性法规体系
多年来,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期盼,加快水环境、重点绿地、风景名胜区等资源保护立法进程,经过几年努力,相继制定《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徐州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条例》、《徐州市云龙湖水环境保护条例》、《徐州市山林资源保护条例》和《徐州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构建起地方生态保护法规体系。而在其中,为彰显徐州这座具有5000年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生态、宜居的个性特色,着力打造生态城市,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市人大常委会就制定出台《徐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绿地是城市之肺,2010年我市颁布了全国首个《徐州市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更是成为一个亮点。《条例》于2010年8月27日制定,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将绿地管理提升到法律规范层面,以法制“绿线”严守生态“绿地”,显示出我市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视。2013年市人大常委会又对《徐州市城市绿化条例》进行修订,将永久性保护绿地制度纳入城市重点绿地的保护,对永久性保护绿地性质的改变设定了严于城市重点绿地性质改变的条件,该《条例》已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法规的实施,提升了城市品位,使得人居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对于巩固现有绿化成果、强化绿地保护,形成了刚性约束。
连续五年跟踪检查
推进城市重点绿地保护
迈上新台阶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2011年10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崇先带领人大检查组对《徐州城市重点绿地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首次检查。同年10月27日检查组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专题报告。自此,市人大常委会每年都对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并对检查发现问题进行跟踪监督,在人大的持续监督推动下,一个个具体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条例的各项规定逐步从纸面落地成为现实。
——推动绿线的划定。市政园林、规划等部门完成了第一批城市重点绿地绿线图划定,明确重点绿地的四至范围,并向社会公布。
——推动城市重点绿地标志设立。市政园林部门精心制作了51块城市重点绿地标志,分别设置在每一块城市重点绿地入口显著位置,这些城市重点绿地构成了彭城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
——推动第二批重点绿地划定。今年5月,市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云龙湖珠山景区等3块绿地为第二批城市重点绿地,已向社会公布并上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
——推动市区城市重点绿地公共设施维护和更新。市政府已落实949万元,重点对云龙公园、百果园等重点绿地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新。
……
探索可持续发展生态之路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城市
今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对《条例》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第五次执法检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执法检查报告,明确要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城市规划建设与重点绿地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前不久,我市编制完成了《徐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20)》和《徐州市城市绿线规划(2015-2020)》,以两个《规划》引领我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后代,把最美的风景还给市民”。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持续推动下,近几年来,我市对快哉亭、云龙山、彭祖园等16座城市老旧公园实施敞园改造,实现了免费开放,真正做到了还绿于民。目前,徐州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1.9%,位居全省第一,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87%,绿地率40.04%,名列全省前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 市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177个,5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8%。徐州主城区有300亩以上的大型公园、景区、园林近30个,并且全都免费向市民开放。生态文明建设指标基本达到现代标准,徐州已连续2013年、2014年两年荣膺中国最美丽城市。如今,一个“人在城中,城在绿中”的美丽、宜居新徐州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昔日那座满目飞灰的老煤城已渐渐消逝在人们的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鸟语花香的山水城市,一座容颜清新美丽的生态城市。李剑 张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