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安徽“协调发展见行动”:城乡携手,共奔全面小康

 原标题:城乡携手,共奔全面小康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让农民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江淮大地上,城乡正日益融合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力度,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构建城乡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围绕推动城乡携手一体奋进,我省不断出台富有含金量的政策,让乡村大步赶上,共奔全面小康。

  强基固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

  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670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计划实施后,可新增粮食32.6亿公斤

  近日,省水利厅安排2016至2017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为228.95亿元以上,比上年度增加42.9亿元。 “实施后可新增供水能力2.9亿立方米,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46万亩。 ”省水利厅负责人介绍。

  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补短板”改善农业供给上的薄弱环节。

  按计划,“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深入实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670万亩,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0公斤以上。计划实施后,可新增粮食32.6亿公斤。

  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内在发展动力。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今年秋种,全省落实专用品牌小麦530万亩。积极发展果蔬茶等特色农产品,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引导发展生鲜乳、冷鲜肉,推动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实施稻鱼综合种养亩收千斤粮、亩增千元钱的“双千工程”,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勇闯新路。

  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调发展。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培育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意见,大力培育品牌龙头企业,带动联合体发展。截至9月底,家庭农场4.8万家,居全国第一;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超1000家。

  把绿色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强省,我省大力推进粮食、畜牧、渔业、休闲农业等系列绿色增效模式攻关示范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透支的资源环境得到休养生息。到2020年,我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5%以上。

  以土地确权颁证登记为突破口,我省统筹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等改革,努力形成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契合市场经济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厚植农业发展优势。

  创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要想富,先修路。在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新珠村,村民对这句话有深切体会。

  “从我们村经过的古狮路,今年被纳入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拓宽成双向两车道三级公路后,跑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村民刘宏俊说,过去是土路,坑坑洼洼,常堵车,没人愿意来。 2009年修成砂石路后,农特产销路马上好起来,人均收入提高600多元。现在铺成柏油路,很多村民琢磨搞农家乐,“修一次路,村民钱包就鼓一次”。

  统筹城乡发展,要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下乡。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创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共同发展。

  今年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启动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试点,大力推动“快递下乡”。前11个月,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11月底,全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39299.34公里,完成投资230亿元。

  让农民拥有更舒心的生活环境。今年8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安徽省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明确要求到2020年,完成全省所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

  2018年实现贫困村村村通自来水。到2020年实现全省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左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鼓励引导农民使用电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并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行动。

  软环境建设也在提速。按规划,“十三五”期间我省每年确定10个省级试点县(市、区)、1500个村,在完善农村社区共建共享机制、健全农村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方面开展试点,为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探索路径。

  办好农村基础教育,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乡村基本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开展乡村文化体育活动,农民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发展红利。

  鼓起农民腰包,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幸福家园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1元,增加723.8元,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缩小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21元,增加723.8元,增幅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44,比上年同期缩小0.0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目前,我省正在研究制定完善支持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重点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创业、农村改革赋权、农村社会保障等,挖掘新潜力、拓宽新渠道、培育新动能,确保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统筹城乡发展,还必须以新型城镇化为平台,通过规划引领,使大中城市、县城集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着力建设一批名镇名村,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已成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引导各类资金向农村倾斜。到2020年,我省将力争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

  美丽乡村离不开产业支撑。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挖掘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推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才有保障。今年我省在10个县区的12个村开展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让农民获得更多集体资产收益,为美丽乡村建设添动力。(史力)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16-12-21/379556.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农村  建设  农业  城乡  我省  发展  乡村  农民
推进  实施  美丽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