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高新区探路》系列报道之五
把真没想到的事,办成令人满意的事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其是强劲的驱动力、最有效的助推力。
这一点,在徐州高新区,显现得尤为明显。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去年11月21日,《POC——乳腺癌筛查仪器》项目负责人、美国专家桑杰夫·萨克斯纳上午在徐州高新区参加完“2018美国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路演”,下午便在高新区行政审批局专员的陪同下,完成了公司注册。与桑杰夫一起拿到营业执照的,还有其他两位一起来参赛的美国“同行”。一天拿到营业执照,让这几年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也算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三位“老外”对铜山速度惊叹不已:“没想到,真没想到能这么快”。
落地快,项目后续的推进自然也快。拿到营业执照后,POC——乳腺癌筛查仪器项目迅速找到了合作伙伴,与雷奥集团及三维医疗科技就中国市场现状需求达成初步市场合作意向。
当然,高新区速度并不仅只针对外资企业。去年3月正式营业的江苏华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7月就已完成一期36家企业入驻的任务,目前正朝着“年底纳税金额1000万元,努力建成淮海经济区最大、最专业的医疗器械供应链平台”的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速度只是徐州高新区优化行政审批的众多举措之一。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徐州高新区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全省推行的“3550”改革目标,铜山自加压力,改“3550”为“2330”,通过优化流程、创新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实现了“2330”改革的常态化,跑出了全市行政审批“最高速”;在“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中,铜山主动担当,大胆创新,全面构建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截止到去年10月底,共办理各类“证照分离”事项294项;坚持“规范、便民、高效、廉洁”的原则,优化流程,精简要件,推行“一窗受理、一分不收、一天办好”的“三个一”服务机制,徐州高新区实现涉企审批“零收费”,以此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审批效率,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徐州高新区如今又积极打造“新四办”服务品牌——第一次来大厅不会办,我们帮你办;第一次不会用网络,我们教你办;一个小时还没办好,我们马上办;一次没办好,我们替你办。行政审批的高效、便捷,就是看得见的招商吸引力,去年以来,徐州高新区企业登记、新立项项目,均较以往有较大增长。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去年11月27日,徐州高新区经发局将此前广受好评的企业家交流活动悄悄又变换了一种形式,20家企业的“当家人”同赴华源节水,开展区内企业互助行。
“以前的企业家交流活动是分行业的,大家相互交流,资源共享,效果也不错。现在举办的企业互助行不再分行业,原先企业间‘隐性’的关系链通过活动被打通了,就近解决了配套生产、上下游供求等问题。”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李红艳说。
这并非自己想象的“理想状态”,真实的事例就发生在最近。去年12月4日,在高新区经发局举行的第二次企业互助行活动中,木牛流马机器人科技公司在了解到财发铝业高额购置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因不会使用,而一直闲置后,当即表示,只需简单的编程,这个高端机器人马上就能派上用场。原先难以破解的技术难题,通过一次互助行活动便轻松化解,更重要的是,两家看似毫无关联的企业,如今携起手来,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协同发展。
为了让企业瞄准高质量,得到更好的发展,徐州高新区还专门制订了《铜山区重点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依据企业规模、成长速度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等关键指标,铜山区将重点培育企业分为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龙头企业、准独角兽企业和培育上市企业。对这六类企业分类施策,全力培育重点企业做大规模,提升质量。比如说,对于上年度考核新达到培育标准的准独角兽企业,徐州高新区给予80万元的奖励,对于连续两年达标的企业奖励标准则上浮10%。
通过重点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徐州高新区的目标是以独角兽企业培育为目标、上市企业为引领、龙头企业为带动、科技小巨人企业为骨干、瞪羚企业为支撑、雏鹰企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规模和综合实力,实现全区工业经济的质变和升级。
——想你所想,谋你未想。
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王佳川的电脑里有无数个招引人才的PPT版本。据他介绍,他从未用过相同的PPT去与业内的“大咖”们洽谈项目落地的事,“每个项目吸引他们的优势都不一样,做一个PPT,自己是轻松的,但我们希望的是让更多的高端人才落户铜山,形成集聚效应,带动高质量发展。所以,我们会针对每一位专家,量身定制PPT,以增加铜山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虽然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相比,铜山的产业规模、上下游供应链等外部要素尚有差距,但王佳川坦言,每位高端人才落户铜山最终就是想要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最大限度地在其发展的道路上保驾护航,是近一年来,高端人才集聚落地铜山的重要原因。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刚需”,这其中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不久前,在高新区科技局的搭桥下,格利尔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手”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君骅,由其领衔成立徐州智谷光频产业研究院,从事可见光通信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朱东亚表示:“高新区科技局在对企业‘一对一’服务时,发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积极帮助我们对接,帮助我们打通了科技创新的链条。智谷光频产业研究院的成立,将帮助我们突破一批关键性技术瓶颈,将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让格利尔有信心在产业化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据高新区科技局副局长李彬介绍,为助力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高新区科技局大力完善科技扶持政策,出台了《徐州市铜山区(徐州高新区)开展高层次产业人才政策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高新区实施细则,修改了《徐州高新区关于推动科技创新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中关于科技创新部分条款。同时,积极宣传推介科技创新政策,推进科技政策的兑现实施。
让企业和群众有更高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当营业环境瞄准了更高的目标,铜山高质量发展的步伐也变得越加踏实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