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正喜
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规划建设国际陆港,是提升徐州区域商贸物流产业竞争力、推动徐州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包括成都、西安、郑州等多座内陆城市将目光聚焦于国际陆港建设。对于一座城市而言,拥有国际陆港意味着什么?“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全国综合性交通枢纽,徐州应该有更大的区域性担当,也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去年底,新疆新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勇代表集团,与徐州市政府签署了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和物流园区拓展对接战略合作协议,他认为,徐州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经济敏锐性和深化改革开放眼光,构筑区域协同发展的增长极,打通了徐州横贯东西、连通欧亚的国际经济贸易新通道。
提升城市发展能级
作为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徐州各类平台众多,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完善载体。徐州是淮海经济区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开放航空口岸、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的城市,随着铁路开放口岸、航空口岸、国际邮件互换中心等平台加快建设,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体系不断健全,国际贸易区域集散地和中转站正在加快形成。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正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徐州应放大“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效应,大力发展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量经济,促进更大范围的要素流在徐州集聚、重组、辐射、扩散,加快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心城市是徐州最突出的竞争优势,要聚焦建设淮海经济区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个中心,加快把徐州打造成让徐州人幸福自豪、令外地人羡慕向往的城市。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恽绵说,节点就是枢纽。徐州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产业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都是靠着制造业发展起来的,最近几年来,徐州市通过制造业的引领,越来越注重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要素的集聚。过去枢纽网络是交通的,现在通过要素的集聚,过去的交通枢纽正在逐步变成供应链物流的枢纽,再通过大规模分销,大规模供应链等等这些产业链条,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区,这就是枢纽经济的发展模式。
做好枢纽转化大文章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徐州初步形成了以制造业物流为龙头,以铁路物流、航空物流、港口物流等为配套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进入了规模快速扩张、层次不断提升、产业加速集中的新阶段。
中巴经济走廊联委会产业与园区组专家、国家“一带一路”办公室园区课题组副组长徐永前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要避免产城分离和产业分居这两个空心化,打造工业园区和智慧城市这两颗明珠就变得势在必行。中国在新一轮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智慧园区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徐州应该抢抓新欧亚大陆桥、中巴经济走廊、中俄经济走廊、中南半岛等经济走廊大开发的机遇,尽快成为淮海经济区物流园区的中心园。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陈中涛说,徐州是江苏开通中欧班列的5个城市之一,物流体系建设对徐州来讲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既然是做枢纽,除了熟悉当地的需求外,国际通道沿线每个国家都有什么优势的资源,需求在哪里,也都要搞清楚。比如,徐州的木材每年要用到2000万立方米,可以说是全国树木加工的大户,如果我们跟“一带一路”沿线的木材资源对接好,再把哈萨克斯坦质量很好的牛羊肉进口过来,减少集装箱的空载率,国际物流市场自然会越做越大。
辐射拉动周边城市出口
3月8日,徐州国投集团与上海易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徐州淮海国际陆港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据悉,从今年起,徐州中欧班列统一命名为“徐州号”,确定了今年力争累计开行“徐州号”中欧班列300列,明年累计开行500列的目标。
徐州国投集团董事长李晓东说,运行“徐州号”中欧班列,长三角可以加强与连云港、上海洋山港、宁波舟山港等铁海联运合作,向西可形成贯穿东西的陆海联动主通道;向北经满洲里(二连浩特)打通俄罗斯通道北向一翼,向南加强与武汉、重庆合作,通过钦州港打通东南亚连接海上的丝绸之路南向一翼,进一步辐射拉动周边城市进出口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徐州国际陆港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陆港经济发展经验,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把交通枢纽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的竞争优势,把徐州的枢纽功能和枢纽经济做大做强,将为徐州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力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