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云龙区全区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视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紧紧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大局,以“1356”工作布局为统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务实重行,奋力攻坚,较好完成了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 亿元(预计,下同),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7.13亿元,下降3.3%,税占比达90.8%,剔除减税降费等政策性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1.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88 亿元,增长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实际使用外资完成9217万美元,进出口总额完成4.5 亿美元,均超额完成市定任务。 抓产业、促转型,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坚持“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战略不动摇,突出产业集聚,壮大产业规模,加速动能转换,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经济基础。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13亿元,增长7.5%,占GDP 比重达90.8%,服务业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以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增速快于传统服务业,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9%,全年新引入金融机构10家。文旅产业融合提升,戏马台景区完成景观提升重新开放,户部山(回龙窝)步行街被确定为省级高品位步行街试点街区,第六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吸引游客38.3万人次、实现交易额1.52亿元,全区4A级景区游客量增幅超过50%。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突出把项目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举措,年度93项重大产业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完成投资额195.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投资;18项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99.5 亿元,均按序时推进;“765”项目实现签约20项、开工20项、竣工13项,完成市定任务。中央百货大楼完成搬迁重装开业,绿地缤纷城即将开业运营,淮海国际博览中心、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红星智能家居产业设计博览中心开工建设,万科全息科技文旅城局部封顶,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主体封顶。创新驱动战略深入推进。深度推进传统商贸市场转型升级,启动29 家传统市场搬迁提升改造计划,升辉现代产业设计中心一期竣工。持续强化创新驱动,10家企业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实现零突破,电商科技产业园、云邮电商众创基地荣膺省级示范园区。全年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30%,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7%,电商交易额达65 亿元、增长6.5%。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顺利完成新城区体制调整,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繁荣新城区实施意见落实,全力推动新城区产城融合,使之成为全区发展的新引擎。充分发挥开发区产业“主阵地”作用,绿地南大科技园等4 个特色园区项目成功落地,开发区经济发展“加速器”作用日益增强。牢牢把握招商引资生命线,全年签约落地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1个,新批外资企业4家,新增外贸获权企业62家。全年新增楼宇企业2008家,楼宇税收实现6.79亿元。 抓建管、优环境,城市品质持续提升 以提升城市品质内涵为统领,大力实施年度投资142亿元的55项城建重点工程,中心城市中心区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全力加快重大交通工程建设,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云龙迈入地铁新时代;迎宾大道高架快速路全线通车,黄山大道等4 条道路实现贯通,云和路等9 条配套道路建成,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创新采用领导包挂、合力攻坚等方式,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拆迁扫尾,回龙窝7号楼、农科院等19个长期遗留拆迁项目圆满清零。翠屏山片区二期等5 个征迁项目顺利实施,云龙工业园定销房G地块等功能性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房屋征收149 万平方米、土地出让2200 亩。城市管理更加精细。高度关注城市管理短板弱项,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新建真空装配式公厕10座,建设村庄道路2.5万平方米,农村垃圾收运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投入9800万元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20 个涉农社区6万居民吃上安全放心水。提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完成金狮、狮南、铁路民祥园等涉铁老旧小区改造,6个老旧小区完成二次供水改造。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停车泊位5000 余个。把新城区便民服务作为重中之重,昆仑农贸市场完成改造并投入使用,11家新零售终端建成使用,茶庵、国信上城生鲜超市开业运营,新城区便民服务体系健全规范。全年控制新增违建770处,拆除违法建设7.5万平方米。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围绕蓝天、碧水、净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8 个反馈问题整改到位并成功销号。严格落实扬尘管控,建成覆盖8个街道和82家工地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市率先试点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改造淘汰30 台燃煤锅炉,“散乱污”企业实现动态清零。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河湖“三乱”治理专项行动,实施一道中沟水系贯通、5条黑臭河道治理工程,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管护,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完成翠屏山垃圾填埋场及周边土壤勘探,36家产废单位纳入日常监管。完成幸福路等10 条道路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 抓投入、强保障,群众生活不断改善 始终坚持民生优先工作导向,扎实推进年度投资38.7 亿元的94 件民生实事,用实际成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富民增收成效明显。举办“春风行动”等系列专场招聘活动25场,提供就业岗位近5000个。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创成省级创业示范孵化基地2家,全年新增就业1.3万余人,支持创业3465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扶持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发展意见,稳妥推进集体股份制改革,10个经济薄弱社区全部摘帽。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全面加强各类救助帮扶,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2500 余万元,惠及困难群体7.5万人次。 发放失地农民就业基本生活保障金2522 万元,落实退役军人各项待遇政策。深入推进全民参保,医疗、养老等主要险种覆盖面保持在98%以上。积极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省级创新示范、国家级改革试点工作,新建17 家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医养结合小型养老服务综合体,为4500余名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5.8万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坚持教育优先理念,全年财政投入5.2亿元,增长6.1%。建成太行路小学等4 所学校,新建使用2 所幼儿园,新招聘273名教师,新成立3 个市级名师工作室,1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解放教育集团四校区被授予全国“红军小学”称号,“优教云龙”名片进一步擦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街道、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达100%,举办首届“云龙工匠”评选表彰活动,全年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80余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成立云龙医疗集团,新城区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建成开放,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8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完成标准化改造,被推荐为全市唯一省级社区医院示范区创建单位,代表江苏在华东片区推广社区中医馆建设经验。 抓治理、重安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持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持续强化。新设立龙湖西、汉源、太行路、汉风4 家社区,新改建标准化社区25个。加强智慧社区建设,129项便民服务事项全部进入“云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新招聘专职社工85名,社工持证上岗率全市第一。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累计开展公益创投项目56个,推动部分公共服务职能向社会组织转移。安全生产全面加强。深刻吸取“3·21”响水爆炸事故教训,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各类风险隐患3382处,关停固特建材等4家涉危易爆企业,新世纪商业广场、朝阳公寓、新城市民广场等重点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最大最老涉氨冷库宏汛冷库完成改造,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完善食品快速检测体系,在主城区率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社会环境和谐稳定。扎实推进社会治理“一张网”联动平台建设,多部门信息数据实现互通共享。建成区、街、社区网格中心77个,全年采集信息、处理事件50多万条。深化金融风险防范,全力化解3家农商行不良贷款,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切实维护经济金融秩序。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题研究部署,持续压实工作责任,强化重点任务落实,共侦破黑社会性质组织案4起、恶势力犯罪集团案4 起。强化重点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和督查督办机制,积极推进信访矛盾化解攻坚,建工市场“两证”办理遗留问题等一批信访积案有效化解。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市场,用主旋律占领主阵地。此外,人防、档案、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外事、机关事务、双拥、残联、妇女儿童、青少年、关心下一代、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抓规范、提效能,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政府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实效进一步增强。行政服务效能明显提升。圆满完成行政机构改革,新组建应急管理局、退役军人事务局、行政审批局、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构建了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18个部门5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集中进驻新政务大厅,“云服务、龙速度”品牌得到广泛赞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实领导包挂服务机制,全年为企业减税降费5.7亿元,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46万件,办结率 98.5%、满意率95.4%。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深化。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政府系统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持续提升。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建议133件、政协提案140件,办结满意率达100%。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机关执法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公开政府信息4000余条。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加强。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着力抓好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定落实“基层减负年”30条工作措施,全区会议数量减少31%,向基层发文数量减少38%,文风会风持续改善。强化财政支出、政府投资、重大资金审批管理,“三公”经费连年下降。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国有资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实现全覆盖。 回望过去的一年,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新旧动能转换考验之大前所未有,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区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齐心协力、拼搏奋进的结果。 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的总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以增量消化转型中的“减量”任重道远;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强,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压力较大,转型提质任务艰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整治的任务依然繁重,主城区的形象和内涵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与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在差距,民生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不够均衡;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仍有很多工作需要深入做好;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不回避、不掩盖,坚决正视问题、正视挑战,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摘自云龙区区长周天文于2020年1月4日在云龙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