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我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
|
◎徐报融媒记者 季芳 郑微 企业是复工复产主体,也是疫情防控“重地”。眼下,全市实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一个个工厂、车间在有条不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正加速满工满产,驶入增量提产的快车道。近日,徐报融媒记者走进多家工厂车间,探访我市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了解各大企业在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方面的典型做法。 医药企业:“全副武装”后两次手部消毒,才能进入车间 4月3日,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入口处,安保人员正对入厂员工进行分流及体温测量。入厂后,工人们穿上防护服,戴好口罩、束发帽,“全副武装”后,再经过两次手部消毒、强劲风淋,才能进入洁净车间,开始一天的生产。 作为我市重要制药企业,早在2月6日,万邦医药两条生产线已提前复工;2月10日,万邦医药获批正式复工,根据市场和患者需求、按照急需药品先行复产的原则,逐步分批恢复生产线。 复工复产以来,万邦医药坚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所有工作场所、餐厅等严格进行每日消毒,错峰吃饭减少人员聚集,既确保职工生命健康安全,更确保发展步伐不放松。 到2月底,万邦医药已全面恢复至疫情前的生产水平。疫情的出现,倒逼很多医药企业加快创新步伐,万邦医院更是加快了国际化步伐,计划在2020年初步形成以欧美、拉美市场为主的国际化业务版图。 制造企业:生产高度智能化,提升安全生产系数 “间隔一米以上,有序排队,检测、消毒后请尽快驶入厂区。”4月6日,在徐州二川机械有限公司入口处,两位保安正逐一对进入厂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体温测量和车辆消毒。 停好车辆,换上工作服,戴好口罩、安全帽、手套,做足各项防护措施后,工人们陆续走入各自工位。 走进二川机械的钣金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现代化生产线,精准的自动化焊接设备重复着一道道工艺,激光切割机闪烁着耀眼的火花,全自动旋转涂装线有条不紊地对产品进行磷化、抛光。生产过程的高度智能化,不仅避免了工人过于密集,安全生产系数也大大提高。 2月11日全面恢复生产以来,该公司制定了防疫应急预案,利用微信、电话通知员工返岗时间,并要求员工在疫情期间少走动、少聚集。所有人员和车辆进入园区需经过体温测量、消毒处理,生产工位实施疫情防控责任制,每日完成两次消杀,员工实行错峰就餐……一系列防控方法的组合出击,保障了企业有序生产。 目前,二川机械在岗职工160余人,已恢复满负荷运转,努力把因疫情失去的一个月产量抢回来,预计年产建筑机械液压零部件及工业用钣金工件3.5万台。 能源企业:加班加点 主动作为 每天早晨7点,在江苏徐塘发电公司门前,“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准时开始一天的防疫工作。全面消毒、精准测温,根据三重测温三道防护方案,确保决不漏检一名人员、决不放过一例体温异常人员。 下午5点,结束了防疫工作,他们的本职工作才刚刚开始——加班加点、主动作为,把白天的生产经营工作任务“补”回来。 5号机300吨水箱需要清理,要连续一周在受限空间作业,“急难险要”问题面前,“青年突击队”员工勇挑重担,打捞、沥水……简单的动作“不简单”,青年员工配合默契,数万浮球在他们无数次的重复动作中被清理干净。 “疫情期间我们也没有休息,保持生产。”公司负责人介绍,疫情发生后,徐塘发电公司一手抓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手抓安全生产保卫战。通过不懈努力,徐塘发电公司3月份实现超发2800万千瓦时,有效保障了大批复工复产企业的用电服务。 电气公司:成立疫情报告组和隔离观察组 4月6日清晨,记者来到位于徐州高新区的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厂区门口专设了检查卡口。员工们排好队依次完成消毒、测量体温、信息登记、发放口罩等一整套动作后,才能进入厂区。 进入车间前,每位员工还要进行信息登记,员工必须对出行信息、健康数据等相关信息全部登记,戴好口罩,做好手部消杀工作,才能进入车间内。而公共区域的消毒更是严之又严,厂区、车间和办公场所每天三次由专人开展消杀工作。 “复工前,单位就给我们打过两次电话统计情况了,上班当天还给每人发了一本《员工防疫手册》,吃饭也是分时段吃的,我现在都自己带碗筷。”一位工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了疫情报告组,每日在车间查看防疫管控情况,做好指导员、监督员、宣传员和服务员;同时,每日收集相关信息上报安全小组及高新区管委会网格管理人员。 为应对突发情况,公司还成立了隔离观察组。“那边有几个房间是隔离备用房间。”一位车间负责人介绍,如有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隔离观察组会马上安排房间以及隔离人员的饮食起居,做好房间的消毒和隔离人员体温测量、登记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