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铜山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连续两年捧回全省高质量发展两块奖牌

  ◎徐报融媒记者 胡明慧

  ●在35项37个考核指标中,勇夺6项全省第一,16项排名全省前10,铜山继荣获市重点工作考核、高质量考核“双第一”后,在全省综合性“大考”上也日渐展现“优等生”本色。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铜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在共建共享中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度。

  4月27日,江苏省2019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召开,通报全省2019年度综合考核结果。

  这是江苏全面推行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第二次综合性“大考”。与去年一样,铜山区又一次捧回江苏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先进县(市、区)奖牌,区委书记王维峰再度荣膺江苏省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委书记。

  再度获奖,且在全省63个县(市、区)的考核排名,从去年的12位跃升至今年的第6位,足以彰显铜山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的定力和不竭的进取心。

  在35项37个考核指标中,勇夺6项全省第一,16项排名全省前10,铜山继荣获市重点工作考核、高质量考核“双第一”后,在全省综合性“大考”上也日渐展现“优等生”本色,跻身全省高质量发展“第一方阵”。

  两次省考,铜山何以连续交出“进阶”版“高分卷”?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铜山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新发展理念和‘六个高质量’目标,破解难题、推动转型,以党建为统领,全面落实‘三主’工作总要求,心无旁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聚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铜山样本’。”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如此解读高质量发展的“铜山路径”。

  以创新驱动夯实高质量发展实力

  实现高质量发展,铜山凭什么?

  作为苏北县域经济的领头羊,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如何坚持在率先发展的同时,率先加快转型?如何加快迈过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拐点?

  把这些问号拉直,铜山以坚持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加码”。

  产业转型不易,铜山以创新驱动奋力前行。近年来,铜山立足传统产业的“家底子”,敢于咬紧牙关做减法,按照徐州市五大行业转型升级要求,关停2家钢铁企业、1家水泥企业;善于张开双臂做加法,在做好主导产业壮大、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成长和“四新经济”培育“四篇文章”的同时,构建“一特三主四新”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在筑牢转型之基、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铜山继而瞄准产业前沿、抢占发展先机,安科园获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徐州高新区获批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以创新驱动,铜山走出了一条“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创新提升;新兴产业,抢占先机”的转型之路。

  坚持“项目为王”,铜山靠创新驱动一着不让。被创新驱动新势能吸引,弘安新能源汽车引入奇瑞汽车深度合作,超高效N型HBC电池、奥斯力特晶体谐振器离子刻蚀机等一批“高新大”项目成功落地铜山;以创新优化营商环境,铜山启动“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全周期提速机制,审批由“3550”“2330”向“1220”迈进,去年34项省市级重大项目均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2个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建成,投资85亿元的徐钢特钢生产,投资25亿元的淮海数据湖等31个项目正加快工程进度,淮海国际陆港铁水联运项目扎实推进;由创新驱动带动,铜山园区平台建设快马加鞭,形成了以高新区为龙头、铜山经开区为支撑、7个工业镇为特色的“1+1+7”产业园区发展格局,全年新建在建标准厂房150万平方米。其中,柳泉、柳新、茅村、大彭、刘集、郑集6个镇级工业园区当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6家。

  让高质量发展之势燎原,铜山向创新驱动“巧借东风”。这几年,铜山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谷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31亿元的云谷创新中心项目,大学创业园获批国家级孵化器。设立140亿元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基金,20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拎包即住,引进院士团队2个、专家15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全市第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比重提高27.9个百分点,区域创新活力持续提升。

  在共融共兴中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实现高质量发展,铜山靠什么?

  将徐州打造成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铜山是最大的容量空间、最优的功能载体和最重要的区域支撑。在放大的坐标下审视区域发展,放眼整个淮海经济区建设的发展考量,全面融入主城区,成为铜山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

  如何全面融入,铜山动作频频——

  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围绕“中心区、主城区”定位,实施总投资315亿元的9大类83项城建重点工程,年度完成投资176.4亿元,列入市级重点工程58项,徐宿快速通道、黄河路贯通、大学路南延、北京路南延等道路工程建成通车,实现与新老城区快速交通、与淮海经济区周边城市互联互通。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建设万科城市广场、怡和广场等综合体,7万平方米区文化中心加快实施,搬迁后的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式运营。圭山、龙腰山、佛手山和楚河、玉泉河、玉带河“三山三河”生态提升工程全部建成开放。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3%,森林覆盖率位居全省前列。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全市第一,基本实现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全面打响乡村振兴战役,以“党建+”为统领,发挥“党员中心户”作用,系统推进“四位一体”善治模式,全面实施三乡工程,完成产业结构调整7.5万亩,入选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百千万”工作,紫山、倪园等十余村入选省特色田园乡村、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汉王镇、柳泉镇北村村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全省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会在铜山召开,全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会上铜山作为全国五家单位代表作典型发言。

  效果如何?数据说话。

  2019年,铜山城镇化率达到60.63%,当年实现城镇常住人口转移2.28万人,城镇化率提升2.01个百分点。在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铜山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位居全省第6。

  数据的背后,是铜山坚持“四化同步”理念,统筹推进现代城市、特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提升城市建设内涵品味,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的一次次生动实践。

  借共建共享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度

  实现高质量发展,铜山后劲在哪里?

  两次全省综合性“大考”,铜山作为“苏北生”实现突围,与南京、苏州等地区的老牌“优等生”,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保持齐头并进之势。

  对比两份“答卷”,铜山的“进阶”之势,从中可见端倪——长处继续保持,短板借高质量发展补齐。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原则,铜山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集中力量解决事关群众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重视解决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关键小事,在共建共享中提升高质量发展温度。

  高质量发展,让铜山人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通过实施“富民工程”,铜山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52.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15元、增长9.4%,增幅排名全省第5;通过兜住民生底线,铜山6.9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98个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标,提前一年完成农村四类重点人群危房改造任务。

  高质量发展,让铜山“民生红包”更厚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全域覆盖,38个校舍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娇山湖中学、江苏师大附小等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按照市统筹安排部署,铜山在全省率先组建医疗集团。农村公路提档升级377公里,危桥改造106座,新改建水冲式公厕1000余座,城乡供水一体化、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四级公路、镇村公交实现了全域覆盖。

  高质量发展,让铜山百姓的幸福感更强。以荣获全国“长安杯”为新起点,铜山大力实施“网格化+”工程,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先进区、省食品安全示范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建设“强富美高”新铜山、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对铜山而言,是一次次新起点上的“再出发”。未来的铜山,将打造更多具有标志性“铜山品牌”、提供更多可借鉴复制的“铜山样板”、贡献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铜山智慧”,在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20-04-30/443732.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