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2021云龙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徐报融媒记者 颜子舒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开局起步期,也是云龙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设中心城市中心区的重要攻关期。云龙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紧扣“强富美高”总目标,聚焦“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创造高品质生活为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以“1356”工作布局为统揽,全面繁荣新城区、提升老城区、建设开发区,着力打造“五大中心”,协同推进“六大云龙”建设,加快经济转型、动能转换、治理创新、生态优化、民生改善,实现综合实力、发展位次全市争先、全省进位,奋力谱写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努力释放产业发展新动能

  牢固树立“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战略不动摇,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生命线”,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牛鼻子”,推动产业发展在做大总量中调优结构、在提升质量中加快升级。

  优化产业结构促转型。以坚定不移的定力、破立并举的魄力,下大力气突破传统产业瓶颈,推动“四主两新”产业做大做强。金融服务产业围绕“金融+”战略,提速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全面构建“商务+会展”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大龙湖国际文旅中心落地建设,积极开发户部山、回龙窝、汉文化景区等特色IP,不断打响“楚韵汉风、山水云龙”文旅品牌。以青龙湖文旅康养片区开发为龙头,打造集旅游度假、休闲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加快云龙科创园、科教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进度,推动检验检测科研实验中心等园区企业集聚。

  扩大有效投入增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投资的关键抓手,压茬推进产业项目“765”计划,以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好项目筑牢产业发展基础。千方百计招大引强,打造一批产业结构优、带动能力强的产城融合示范项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强化用地、施工等要素保障,切实提升投资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达效率。

  狠抓平台载体强支撑。以起步即冲刺态势建设开发区,重点围绕科技服务、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全力推进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产业园、淮海绿色生态检验认证产业园等园区续建,加快推动环保科技产业园、建设工程检测中心等园区开工。以先繁荣再提升理念做强楼宇平台,坚持存量增效和增量提质并重,加快39座已运营楼宇扩容提质,新增税收超亿元楼宇1座、超五千万元楼宇2座,确保楼宇税收贡献突破10亿元。

  深化创新开放添动能。推动云盛等平台公司深度参与产业创投,加快实现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强江苏师范大学、徐州工程学院校地资源整合,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源头技术供给,建设一批特色产品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发掘消费潜能促进潜力释放,积极推广社交营销、直播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打造以户部山月光市集为代表的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场景,为城市增添更多“烟火气”。

  努力展现美丽云龙新面貌

  突出抓好绿化、美化、文化“三化”工程,加快城市有机更新,擦亮城市生态底色,厚植城市文化底蕴,高水平展现美丽云龙建设实践。

  高效率推进城市建设。抢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修契机,合理划定潘塘等片区“三区三线”,形成生产、生态、生活“三生共融”的空间布局。全力保障轨道交通3、5、6号线及城东高架快速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云苑路南延、淮塔路东延等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打通庆丰路、金沙路等15条断头路,进一步优化新老城区立体化交通格局。重点抓好徐州工程学院扩建、中山医院等重大功能性设施建设。

  高标准加强城市管理。构建城市精细化管理体系,以绣花功夫抓好背街小巷、农贸市场、交通路口等重点区域长效管理,实施徐州火车站地区综合整治工程,加快丰储街、黄山路综合改造,促进城市环境再美化、公共秩序再优化,切实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坚持以“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管理、资源化利用、社会化参与,力争把新城区打造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样板。推进停车便利化工程,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

  高水平优化生态环境。继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精准化治理工地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挥发性有机物,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推动全区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推进污水处理增效达标区建设,完成老房亭河、三八河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潘塘片区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确保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置率达75%,实现水环境水生态质量进一步提升。精准打好净土保卫战,加快推进翠屏山垃圾填埋场治理工程,确保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省考要求。

  高质量供给精品文化。大力传承徐州特色文化基因,支持户部山打造样板式运河文化名片,推动汉文化景区创建国家遗址公园,打通回龙窝——快哉亭、大同街——老东门等五大历史文化展示片区,延续古韵彭城千年文脉。持续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精心办好风筝节、龙舟赛、欢乐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旅活动,积极打造“曲韵云龙”“寻味云龙”“娱悦云龙”等特色品牌,切实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

  努力增进人民群众新福祉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办好100件民生实事,持续提高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更大力度优化公共服务。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新建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9所,招聘编制教师258人,增加优质学位1.45万个,让更多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力争率先创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点单式”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丰富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打造云龙特色的全民健身品牌。

  更实举措强化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有序推进新增被征地农民刚性入保,积极推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相应保障体系,实现法定参保对象全覆盖,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持续稳定在98%以上。持续开展“牵手助困”精准帮扶行动,全面落实困境儿童、失独家庭、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关爱政策,及时做好城乡居民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和孤儿供养提标扩面工作,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全方位救助体系。

  更宽渠道促进富民增收。全面构建经济发展、就业充分与收入增长联动机制,努力让居民的“口袋”鼓起来。将稳就业、保就业放在突出位置,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大力推动女性平等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万人以上。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等群体创业,力争创业带动就业6500人以上。抓好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预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实施物业购置、资源发包等增收项目,推动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满血”活起来。

  努力开创社会善治新格局

  加快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全力维护安全大局和社会稳定,持续提升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共建共享幸福云龙“大家庭”。

  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可知可控、精准防控”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有序组织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街道、社区公共卫生职能,完善区级疫情监测、预警响应“两大平台”,提高核酸检测、物资储备和防控应急保障水平,确保第一时间响应、科学规范处置。

  持续增强社会治理能力。深入开展“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和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打造“四位一体”社会善治云龙模式。加速“警格+网格”双网融合,形成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格局。深化“法治云龙”建设,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确保“八五”普法实现良好开局。深化双拥共建和军民融合,抓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全力夺取全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高质量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

  全面提升公共安全水平。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大力推广“一年小灶”典型经验做法,高标准高质量转入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抓好商贸市场、建筑施工等22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进一步提高全区本质安全水平。大力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加快应急指挥中心、消防综合设施、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数字化、网格化应用,支持社会化应急救援力量发展,提高公共安全和防灾减灾能力。实行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切实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强化各类风险分析评估,健全风险预测预警预防机制,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包案化解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严守政府债务限额要求,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确保政府债务水平保持在安全区间。严厉打击套路贷、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持续巩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果。不断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成效,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新起点、新目标、新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云龙区还将紧紧围绕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积极打造法治政府、有为政府、高效政府和廉洁政府,不断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和凝聚力。

  2021年,云龙区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担负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奋斗、勇往直前,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中心城市中心区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21-01-18/447827.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