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这两件事,为什么徐州最该干最能干也必须干好?

◎徐报融媒记者 曲美慧

刘玉慧 段小凡

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如何精准发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给出了答案: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建设产业强市,这是发展所需、当务之急;打造区域中心,这是机遇所在、使命所系。报告强调,这是徐州最应该干、最能够干、也是必须干好的事情。

三个“干”字掷地有声,既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真抓实干、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又积极响应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号召。同时,也在全市上下树立了一个强烈导向,即必须把建设产业强市作为核心支撑和牵引抓手,必须把打造区域中心作为战略定位和重要使命。

“这是徐州最应该干的事情”

建设产业强市,徐州有基础、有条件,但也有困难、有问题——

产业强市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决胜未来的根本所在,而徐州在产业发展上承担着重要任务。作为江苏省唯一肩负国家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地区,徐州早在2013年就被国家列入《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江苏徐州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方案(2019-2025年)》,对徐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争创国家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双典范”。

产业之于城市犹如引擎之于汽车,产业兴则城市兴。除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徐州在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让“产业强市”成为“最该干”的事情。徐州的产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工业经济总量不大、支撑力不足,产业结构亟待优化。只有建设产业强市,才能积极应对产业难题,持续激发城市活力,从而引领高质量发展。

打造区域中心,这是顶层设计的大力支持,是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

不论是中央还是省委,都对徐州的发展寄予厚望。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了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2018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强调,要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加强徐州、衢州、安庆、阜阳等区域重点城市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协同发展。此外,省委也把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列为全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的独立板块,并在省级层面出台支持政策。

对徐州而言,要想持续放大城市发展优势,取得更大突破和更多成果,打造区域中心是应有之义。尽管徐州有“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等叠加战略机遇,但也面临区域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巨大压力。中心城市能级和集聚辐射力有待增强,都市圈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体制机制还需创新。在此情况下,区域中心建设正是破题关键之一。

“这是徐州最能够干的事情”

过去的砥砺奋进带来了丰硕成果,这让处在深化转型、提速增效发展新阶段的徐州拥有更多发展底气。

建设产业强市,徐州大有可为——

徐州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被国务院表彰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城市。徐州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注重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协同推进新型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过去五年,我市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21.5和10.4个百分点;五大传统产业减质提量,服务业加快扩容提质,农业总产值、增加值跃居全省第一;“765”计划、“招商引资1号工程”、645个市重大产业项目等为稳增长、促转型提供强劲支撑。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

打造区域中心,徐州势在必行——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徐州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十三五”期间,徐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构建,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四个中心”建设成效显著。在此期间,徐州累计实施城建重点工程634个,完成投资2632亿元,大龙湖国际会议中心一期完工,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淮海经济区国际博览中心加快建设,城市功能大幅提升。

2020年,多个“首位”更是凸显徐州打造区域中心的实力和雄心——地区生产总值居区域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1.82亿元,居区域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6.09亿元,居区域首位;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096件和3196件,均居区域首位;拥有普通高等学校10所,居区域首位;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9141.99亿元,居区域首位……

数字是发展最生动的注脚。过去的发展实践与改革成果为徐州打造区域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徐州必须干好的事情”

产业是发展之本、立市之基。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奋斗目标,五年内,要想实现从7000多亿元到跻身“万亿俱乐部”的跨越式发展,唯有靠产业强市。徐州必须加快建设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高地,通过壮大规模体量、优化结构层次、增强科技支撑、推动智能引领,让“产业强”成为徐州的显著标志。

目标既定,如何才能干好?——

我们要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以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牵引,聚焦构建“6+4”先进制造业体系,推动制造业发展提速、占比提高、效益提升。

大力建设现代服务业高地,以创建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为引领,加快构建“6+3”现代服务业体系。

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项目招引机制,狠抓“招商引资1号工程”,强化精准招商,打造招商“铁军”,在各类项目特别是百亿级项目招引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大力推动板块经济全面振兴。加快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主城区都市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引导各地重点打造2—3个主导产业。

同样,区域中心建设事关徐州和区域发展大局,既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对徐州的要求,也是积极回应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百姓的热切期盼;既能促进徐州加速发展,也能引领淮海经济区加速崛起。这件事,我们也必须干好。

如何打造好区域中心?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充分利用三个“优势”的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

我们要大幅提升实力优势,始终保持快于全省、好于周边的发展态势,成为总量领先、增速领跑的区域发展增长极;

不断巩固枢纽优势,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全面增强各类平台载体功能,优化完善公共服务供给,成为创新创业、宜居宜业、近悦远来的区域首善之城;

持续放大辐射优势,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不断拓展合作交流深度广度,主动服务周边、带动周边,最大限度共享红利、共赢发展。

作为今后五年统领全局的战略目标,“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鲜明勾勒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定位和要求。如果说“最应该干”是徐州的自我审视和加压,那么“最能够干”则凸显了底气和自信。在此基础上,“必须干好”代表了一种目标、一种勇气、一种决心。

目标引领方向,奋斗成就未来。我们相信,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引领下,全市党员干部必将奋力拼搏,持续推进改革创新,让实力徐州、创新徐州、美丽徐州、善治徐州、幸福徐州的美好愿景变成徐州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21-11-04/451454.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