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聚焦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等议题。“从交通大省迈向交通强省,必须走可持续交通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此,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江苏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交通运输发展全过程,多式联运集约高效、互联互通融合区域、智慧交通低碳生态,一幅更可持续、更加协调的高质量交通运输发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多式联运更高效
伴随列车出站的呼啸声,装载80个标准集装箱的专列驶出苏州国际铁路物流中心,6小时后,这批由苏州制造、总货值约24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太阳能组件抵达洋山港,直接坐马士基的海运船去往世界各地。
不久前开行的苏州西-上海洋山港海铁联运(马士基)专列,正以每月300个标准集装箱的发运规模运行。“搭上这班专列,苏州外贸企业可以避开海运市场的拥堵,快速出海。”苏州新捷运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颉说。
“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像苏州这样高效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已在全省铺开。”省交通运输厅运管局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比如中集苏航(常州)物流有限公司采用“公转铁”运输方式替换原有的纯公路运输,始发地上门取货,到达地送货上门,中间干线运输采用铁路,综合能耗和单位能耗大幅降低。南京密尔克卫化工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采用公水联运方式,将大批货物由陆路运输至码头,再通过水路运输至目的地港口,客户、运输合作伙伴均能跟踪运输过程。中国外运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吴淞江综合物流园利用江海联运对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太仓港等沿海港口,在推动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同时,有效缓解了公路运输压力,使园区形成了水陆兼备的综合运输体系。
目前,江苏已建成南京龙潭物流园区、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等25个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开通示范线路116条,居全国首位。
不同运输方式组合,多式联运的优势正在凸显——截至去年底,江苏水路货运周转量占比达到62%,居全国前列;铁路货运周转量及货运量分别比2015年增长17亿吨公里、1800万吨;沿海主要港口大宗货物铁路和水路集疏港比例由91.9%提升至94.9%。今年前三季度,江苏综合货运生产整体保持较快增长,全省公铁水空完成综合货运量21.2亿吨、货物周转量8637.1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7%、8.5%。
与此同时,据统计,“十三五”期间,江苏交通减少碳排放量约100万吨,水路和铁路运输低能耗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未来,江苏将重点从枢纽布局、多式联运、大宗货物绿色运输、内河集装箱、智慧物流等方面不断优化调整,提高综合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梅正荣介绍,目前,江苏规划建设超过20个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场站项目,将以南京都市圈多类国家物流枢纽叠加为核心承载区,以苏锡通和徐连淮物流枢纽组团为重点,建设以多式联运型货运枢纽为骨干、通用集散型货运枢纽为支撑的货运枢纽场站体系,同步畅通转运微循环系统,完善货运枢纽布局。
互联互通更便捷
“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后,这座融合了长三角三地地名的跨江大桥,把南北两岸紧紧拉在了一起。”在南通从事销售工作的王琪感慨,朋友圈因此扩大了,业务越做越好。
轨道交通在互联互通过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目前,江苏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4204公里,南京至上海、杭州、合肥基本实现高频次1小时快速通达,“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还在不断提速。
铁路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消除省际“断头路”能让区域群众出行更加便利。2018年6月,长三角三省一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签署的《长三角地区打通省际断头路合作框架协议》,其中有11个省际“断头路”项目涉及江苏,目前,已建成6个,在建5个,协议设定的目标全部完成。
去年11月,连通上海市青浦区和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康力大道—东航路正式通车,从吴江汾湖到青浦金泽的车程由原来的40多分钟缩短到5分钟。今年年初,宜(兴)长(兴)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通车,南京经宜兴到浙江安吉可缩短大约40公里路程。
“断头路”打通后,毗邻城乡区域间公交通行越来越密切。11月15日,沪昆之间的第7条毗邻公交C11线正式开通运营,为昆山石浦区域居民换乘上海轨道17号线提供了便利条件。居住在昆山石浦村的陈钰阳说:“只需2元就可到达上海,感觉就像同城出行。”
“近年来,江苏着力构建跨区域公交发展机制,推进毗邻县市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省内毗邻县市公交线路开通了297条,覆盖所有县市。省际毗邻公交线路开通了60条,为长三角一体化互联互通提供了强有力运输保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凌耀初介绍。
为解决人民群众便捷交通出行需求,江苏已在全国率先实现全省所有市、县(区)交通一卡通全覆盖,并与全国300余个主要城市实现互联互通。今年,省交通运输厅与省人社厅一道推进第三代社保卡加载交通出行功能,目前,已有南京、苏州、常州、泰州、连云港、宿迁6个市正式对外发行加载交通功能的第三代社保卡,全省累计发行378万张,有效解决了群众“一人多卡”使用不便问题。
智慧绿色更低碳
“行人过街能发出安全预警、能诱导雾区行车,还能智能消冰除雪。”近日,全国首个大流量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江苏342省道智慧公路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通过有效探索,已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技术。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日益迫切,智慧交通是实现传统交通方式转型升级、提供便捷舒适服务的有效手段,以智慧交通为抓手,推动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运输服务需求,是未来一个时期江苏交通重点任务之一。”省交通运输厅科技处相关负责人说,近几年来,许多技术革新在交通建设各领域落地应用,我们省还在全国率先探索智慧高速公路应用技术,其中沪宁高速公路在全国首创大流量扩容平台,通行效率提升15%以上。
“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是大势所趋。”省交通运输厅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十四五”期间,江苏将推动新建、改扩建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公路同步开展智慧公路建设,以沿江地区、苏南片区、南京都市圈等为重点,完成存量公路智慧化升级1200公里以上,在约200公里道路上实现车路协同,完成京杭运河江苏段全线智慧航道建设,存量航道智慧化升级达到700公里以上,并在重点航道提供自动导航辅助航行服务。
不久前,位于苏州高新区的邓尉路充电站完成升级改造并正式对外运营。据估算,该站年发电量可达8万度。“光伏发出的电直接在站内消纳,从源头上实现能源供应清洁化,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0吨,实现用绿色电服务城市绿色交通。”国网苏州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运维专职谢鹰说。
“当前,江苏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已取得良好成效。可持续交通,意味着要把智慧、绿色、低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源头到终端,全面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组织的绿色水平。”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说,根据规划,到2025年,江苏交通将初步形成数据平台一体化、基础设施数字化、运输服务全链化、行业治理精准化、创新融合深度化、智慧产业集聚化的发展格局;以5G、物联网、交通专网、数据中心为代表的信息化基础支撑平台底座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交通运输重点领域碳排放强度将稳步下降,用能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深入发展,污染排放有效控制,环境友好程度明显改善。
□ 本报记者 梅剑飞 朱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