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魏宁 刘玉慧 见习记者 朱二俊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勾起厚重而又难忘的记忆。 2017年,初冬,徐州。 12月12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后首次地方视察来到徐州,对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 一份牵挂,寄望殷殷。 四年来,全市上下把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牢记于心,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行之路,用汗水与奋斗书写出壮丽的“徐州答卷”。 触摸历史的细节,才能知其深刻;远眺未来的格局,方能晓其长远。走进徐州,让我们聆听发展的脉搏,感受奋斗的魅力。 (一) 时间回溯到2017年12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工集团考察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 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掷地有声、振聋发聩,时隔四年,言犹在耳。 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牢固树立“工业立市、产业强市”鲜明导向,深入做好产业转型大文章,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向中高端攀升。 装备制造业是徐州的第一产业,而徐工集团是装备制造业的第一企业。徐工以“珠峰登顶三步走、进军世界五百强”目标为牵引,牢记嘱托、勇毅前行,工程机械核心主业进入全球前三,全系列起重机械登顶全球第一。 这些年来,一项项纪录在徐工不断刷新。11月,全新千吨级起重机新品“擎风三号”“擎风四号”对外发布,创造全球风电安装新高度。今年以来,徐工突破78项关键核心技术,新增发明专利111件、授权专利861件、国际专利19件,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6项。 日前,一份基于“市场占有率”“品牌忠诚度”和“全球领导力”等关键指标分析的2021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徐工位列第395位,排名较上年大幅上升14位,连续三年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唯一入围品牌。 如今,在徐州,“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发展导向深入人心。 盘点收获、比学赶超、加压奋进,12月8日至9日,全市四季度重大产业项目观摩点评会举行。至此,今年所有县(市)区实现了现场观摩全覆盖。 这些年来,徐州压茬推进“765”计划,聚力突破招商引资“1号工程”,滚动实施市重大产业项目645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元台阶、达到7319.77亿元,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125项工作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产业“新面孔”越来越多,“老面孔”越来越强。 在徐州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氮化镓共封装器件生产线已开始24小时连轴运转,几十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投产前最后的联调联试,徐州致能半导体有限公司以新材料、新技术开启半导体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在铜山区利国镇,今年3月建成投产的徐钢三期项目,让徐钢集团实现涅槃重生,一个现代化的绿色智能企业屹立在微山湖畔,今年10月已实现超序时生产。 …… 在徐州,新兴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转型协同并进。以“6+4”先进制造业和“6+3”先进服务业为重点,徐州正着力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发展实现了从“单、小、低、散、弱”到“多、大、高、聚、强”的转变。 前三季度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8%,占规上工业总产值58.7%,较去年同期提高5.4个百分点。 对于徐州来说,时间是最忠实的见证者。它记录着一代代徐州人筚路蓝缕的艰辛,更见证着徐州产业转型的辉煌。 “谱写徐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必须把建设产业强市作为核心支撑和牵引抓手。”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再次明确了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的鲜明导向。 新征程上,徐州将持续厚植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新动能,唱响产业发展“大风歌”。 (二) 每一次扬帆起航,总会满载希望与信心。 “通车后会有效缓解现有地面道路的交通拥挤状况,行车效率大大提升。” 中铁四局徐州城东大道3标项目部安全总监王斌,指着通车的汉源大道地道说。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城市……一个更加便捷高效、更重内涵提升的新徐州加速崛起。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了“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战略目标,擘画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1小时通勤圈”“一日生活圈”写入《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区域协同发展有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 而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支持徐州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徐州、洛阳、襄阳、长治等城市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这是全新机遇,更是重大使命。 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徐州有底气。 看综合实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6000亿元、7000亿元两大台阶,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第27位; 看区域指标,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领先、拥有的普通高等学校区域领先、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区域领先; 看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顺应城市发展新形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快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能力,徐州正在更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 (三) 山抹微云,绿树成荫。 冬日暖阳下的拖龙山,鸟语花香。曾经,这里岩石裸露、灰尘弥漫。如今,拖龙山的蜕变,让原来住在山脚下的王庄村村民翟东风满是感慨:变化翻天覆地。 采石宕口治理,是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破解的发展之困。 拖龙山的巨变,是徐州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 采石宕口变身生态公园,黑臭水体变身清澈河道,蓝天白云变得“稀松平常”,生态修复治理创出徐州标准……因煤而兴,又因煤而困的百年煤城,焕发出了靓丽的绿色容光。 巨变的背后,是徐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破题破局中寻求“新生”,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徐州执笔擘画,并非偶然为之,而是一次次风险与挑战的倒逼,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在云龙湖风景名胜区,潘安湖、九里湖、大沙河、安国湖4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市管国有林场林区及城区重点生态区域分别设立市级林长,分别由市领导担任。 “十三五”期间,全市治理采煤塌陷地66.73万亩、修复采石宕口40个。2020年,徐州森林覆盖面积为3419.26百公顷(约5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7.15%,连续15年居全省第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放眼今日徐州,从大气到土壤,从湖泊到麦田,天蓝了,水清了,土净了,村美了……一个个生态微观,铸就了徐州绿色转型的“金名片”。 绿色转型之路,徐州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持续推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让美丽中国的“徐州样本”更加闪亮。 四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成绩。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徐州的新兴产业占比首次超过60%;率先在全省建成并运营77个“绿岛”项目,补齐了中小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短板。 截至11月25日,徐州市区优良天数265天、优良率80.5%,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分别排名全省第二位、第三位。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徐州再次谋划“美丽徐州”建设,让美丽中国的“徐州样本”更加深入、更有底气。 (四) 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 走进睢宁县庆安镇杜巷村莲藕基地,挖藕、挑拣、称重、装车……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莲藕种植大户周水喜上眉梢:“今年亩产能达3000斤,又是一个丰收年。” “多亏党的好政策。”新沂市棋盘镇的村民金东风高兴地说,“俺们农民收获了满满登登的‘好日子’。” “好日子”,源自乡村振兴的深入实施。 曾经铜山区路山村的村民苦于满树的黄桃一个个烂掉。如今,村子里的黄桃却可以通过农产品就地加工的方式,让村民鼓了腰包。 研发新品种、直播带货农产品……随着徐州“三乡工程”的深入实施,人、地、钱等要素加快向乡村涌流,曾经的乡村焕发了新生机——产业兴旺了、家园美丽了、农民幸福了,徐州的乡村正呈现出蓬勃火热的现代化发展图景。 “好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沛县,以可容纳7500名学生的沛县职业教育园为牵引,激活沛县高中教育的新生态,铸造起“沛县人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美好教育未来。 鼓楼,徐州佳和颐养中心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的窗口,也是徐州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的生动注脚。 …… 教育、医疗、文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破难题、促发展,一件件民生实事装进了群众的“幸福大礼包”。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考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推进村风民风改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徐州打造共建共享的高品质生活。 在马庄,百人合唱团、农村大喇叭、家庭文明档案、邻里互助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不仅让百姓口袋鼓起来,也让百姓的脑袋“富”起来。 (五) “小区的破损路面修好了,安全隐患解除了,多亏了‘党员中心户’张绪明。”近日,星湖湾小区的居民对张绪明称赞连连。 全市村(社区)建立党员中心户1.9万余户,构建以党员中心户为纽带、党员群众为基础的“10×10”组织体系。党员中心户在调解纠纷、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如今,在徐州,“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 我市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目前共建成运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2748个。同时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开展各种志愿活动,文明风尚溢满全城。 “装燃气喽,俺再也不用扛煤气罐了……”泉山区金山街道金山新村的王大爷激动地说道。今年9月,泉山区政协利用“有事好商量”平台,邀请燃气公司、社区负责人、政协委员和居民代表开展专题协商,解决了困扰金山新村已久的燃气使用问题。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坚持群众自治、让群众参与,才能不断激发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 如今,“有事好商量”基层协商民主创新实践全省领先,乡贤参事会、尊老协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服务队、邻里纠纷调解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不断拓展着社会治理新路径。数据显示,全市165个乡镇(街道)实现了协商议事全覆盖,村(社区)覆盖率达96.9%。 科技赋能,为社会治理增添了底气。 ——在邳州市,智慧环保APP整合接入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和用电监管云平台,在线监控重点污染源,及时发现企业排污异常情况。 ——在丰县,“情报导巡+智能调度”深入开展,实时巡查商业繁华区、案件高发区域、人员密集场所,及时发现现场违法犯罪等警情。 ——在鼓楼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LED显示大屏上721个网格的动态监控信息一目了然,数据筛查监测、推送服务等工作实现高效开展,让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 徐州充分发挥大数据支撑作用,为社会治理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徐州加快构建“五治融合”社会治理体系。一个更加和谐有序的法治徐州令人期待。 (六) “我们小区环境比原来好多啦!不仅汽车、电动车停放整齐,还安装了充电桩和监控。”鼓楼区千禧龙小区居民李辉对小区的变化非常满意。自2020年,在“红色物业”的管理下,这个2000年上房的老旧小区经历了从“无人理”到“有人管”再到“管得好”的转变。 在徐州经开区徐庄镇安乐村,一场“抓党建促联建助推‘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专项行动正在实施,村党支部签约金龙湖控股公司,让上百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彭城大地,从城市到乡村,以“党建强基”三年行动计划为统揽,基层党建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生动画面。 突出政治建设—— 走进鼓楼区丰财街道,智能回收箱正迅速投入使用,居民纷纷感叹生活变得健康又便捷。丰财街道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深化,将各项重点工作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更好地融合,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徐州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让党的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做优人才队伍—— “家乡发展变化一年一个样,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我将认真工作,切实为家乡建设出力添彩。”通过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孙霄回到了家乡丰县大沙河镇孙寨村。 孙霄只是万千返乡青年的一个缩影,丰县通过村级后备干部“雏鹰工程”,努力让更多优秀青年流入基层、扎根基层。 近年来,全市扎实推进“三争当”领航行动,深入开展“百千”村(社区)书记评选,实施“乡村好青年”行动,全市动态储备村级后备干部5810人。2021年换届后,基层干部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减少1.2岁,村(社区)“两委”成员平均年龄下降7.2岁。 建强基层组织—— 走进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夏庄村,新建成使用的党群服务中心干净敞亮,先锋主题公园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建村部、强支部”专项行动的主导下,这个曾经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实现了精彩蝶变。 习近平总书记在马庄调研时指出,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职能,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阵地建设是推动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徐州广泛开展“四型地标”争创活动,打造10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地标”。2021年,全市共排查确定136个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并及时整顿转化、“动态清零”。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天的徐州,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前行方向,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奋力奔跑。 本版图片:徐报融媒记者 齐浩 孙井贤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