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刘玉慧
徐州到淮北,
车程不足一个小时。
徐州与淮北,
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融。
如今,两座城,越走越近。
6月17日,淮北市党政代表团再次来徐,
深化交流、结对合作,
在新起点上,开启两地合作新篇章。
走亲戚
两市再签合作协议
2021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徐州与安徽省淮北市结对合作帮扶。
对于频繁走动、关系紧密的徐淮两市来说,手牵得更紧、心贴得更近。
为贯彻落实国家重大部署要求,6月17日,徐州市与淮北市结对合作交流会在徐召开。
“国家作出沪苏浙城市帮扶皖北城市的重大部署,并安排徐州与淮北结对合作,标志着两市合作上升到国家指导层面。”市委书记宋乐伟如是说。
徐州与淮北,是“好邻居”“好兄弟”。
履新市委书记半个多月,淮北市委书记、市长覃卫国便率党政代表团来徐对接合作,再次表明淮北积极融入徐州都市圈的决心和信心。交流会上,覃卫国开门见山地说,徐淮两市是“亲兄弟”“一家人”,此次来徐州,一是“走亲戚”,二是学经验,三是谈合作。
交流会上,两地签订了《结对合作帮扶协议》,明确了8大类18个合作事项,掀开了两市结对合作新篇章。
结情谊
两市人民亲如一家
徐淮牵手,历史悠久。
上世纪五十年代,淮北煤田开发期间,徐州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有力支援了淮北建设。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淮北发电厂建设过程中,徐州电力系统又给予了大力协助。
2007年,两市签订经济社会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来,双方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率队互访,彼此结下了深厚情谊。
2018年以来,由淮海经济区10个城市参加的协同发展机制正式建立,连续四年分别在徐州、淮北、菏泽、济宁召开协同发展座谈会,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广泛凝聚。
2021年,淮北市党政代表团两赴我市考察对接、深化合作,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机制更加顺畅,互联互通更加紧密。
如今,从政府间互访交流,到民间互动、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徐州和淮北越走越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格局。
从园区合作共建看,依托杜集经济开发区,启动共建徐淮产业合作园区,打造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目前园区城市设计、建设发展等专项规划已经编制完成。
从产业协同发展看,目前,在淮北的徐州籍企业超过100家,淮北杜集区段园镇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约占40%。
从基础设施共建看,徐州淮北之间目前已有10条通道相互连接,徐州地铁1号线的路窝站距离段园镇仅4公里。S101淮徐快速通道正在建设、年底可全线通车。
从民生资源共享看,徐淮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在淮海经济区跨省通办专区率先开通上线,实现88个事项“一网通办”,到徐州消费、就医、就业、上学,成为很多淮北人的选择。
……
频繁的走动,让徐淮关系更加紧密的同时,也激活了两地发展的“活水”。
近年来,徐州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迈上8000亿元新量级;“十三五”以来,淮北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五个百亿元台阶和千亿元关口。
并肩走
两市未来更加美好
站在结对合作的新起点上,徐州、淮北如何走好合作交流之路?
同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同处省际毗邻地区,同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叠加区域,同担更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时代使命,双方合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2021年1月,淮北市委八届十三次全会上,明确了淮北主动融入徐州都市圈的战略定位。2021年9月,淮北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深化淮徐战略合作,提升“双招双引”实效,加快园区改革创新。
此次签订的《结对合作帮扶协议》中,特别是立足双方发展需求,在共同承接长三角中心区产业转移、加快嵌入长三角供应链产业链,积极推动徐淮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方面,各扬所长、相互促进。
两市还将在优化结对合作机制、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深化产业融合互补、畅通人流物流通道、提升民生共享水平等方面深化合作。
淮北的绿金湖与徐州的潘安湖,同为采煤塌陷区修复工程,如今都已成为两座城市的标志性风景,为淮北、徐州携手推进高质量转型增添了绿色发展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