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徐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大会举行。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徐州将如何建?目前徐州遇到了哪些瓶颈?将采取哪些行动?
一个主题
“创新引领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两大瓶颈
(一)传统工矿废弃地可持续利用难度大
1 工矿废弃地修复形势严峻复杂:采煤沉陷区问题突出、采石宕口整治亟待加强、工业废弃遗留地块环境风险凸显;
2 传统用地方式粗放问题亟需破解;传统用地方式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导向不相匹配,迫切需要探索低碳、集约、高附加值的土地开发模式。
(二)要素供给结构性矛盾制约新老产业接续
1 引领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资源供给能力较弱
源头引领性技术创新水平不高
催生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供给不足
2 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产业基础能力还不强
产业链韧性和抗冲击调整能力不足
产业转型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较为突出
四大行动
生态修复与低碳绿色开发行动
产业转型与竞争力攀升行动
就业保障与结构优化行动
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四项体制机制
创新可持续发展投融资机制
完善技术路径实现机制
改革人才汇聚招引机制
构建多元参与治理机制
五大保障
强化组织领导、责任主体、支撑平台、动态监测、督查考核五个方面保障措施,着力破解徐州可持续发展瓶颈问题,打造新老产业接续发展典范、工矿废弃地综合利用典范和城市生态修复典范,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有特色的资源枯竭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典范区。
重大行动
1 生态修复与低碳绿色开发行动
针对徐州采煤沉陷区、采石宕口和关闭搬迁工业遗留地块整治与生态修复问题,实施工业遗留地块修复、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采石宕口治理、深地空间建设与示范、中心城市生态功能提升五大工程,研究制定黄淮海平原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技术标准、采石宕口生态修复技术标准等。
运用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灌注水泥粉煤灰浆充填等技术系统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
运用地形重塑、边坡绿化、土壤重构、景观提升等手段治理采石宕口,彻底修复损毁山体;
运用风险管控和治理与修复技术整治关闭搬迁工业遗留地块,实现工矿废弃地生态和经济价值再生的示范;
运用深地资源开发利用、深地空间抽水储能等技术,探索深地空间建设与示范,全面提升中心城市生态功能,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
重点工程:工业遗留地块修复工程。采煤沉陷区综合整治工程。采石宕口治理工程。深地空间建设与示范工程。中心城市生态功能提升工程。
2 产业转型与竞争力攀升行动
针对新老产业接续不畅、新兴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传统产业转型任务艰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不高等重点问题,实施新兴产业集群打造、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整治、生产性服务业增效、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五大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设施装备智能化改造技术、重化工业整治与优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绿色循环技术的应用,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步伐,走创新供给、精品创造、集群集约、智能升级的高端发展之路,实施先进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翼并举”,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打通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着力延长链、增粗链、补缺链,发挥产业基地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实现补齐短板、错位竞争和特色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工程。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程。重化工业布局优化和整治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增效工程。现代农业竞争力提升工程。
3 就业保障与结构优化行动
针对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就业结构性矛盾和创业环境难以适应现代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等问题,实施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质量就业促进、全民社会保障提升、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四大工程,推进智能教学助手、人工智能(AI)教师技术、智能化交互化在线教育技术、大数据和移动应用技术、“线上虚拟空间”和“线下实体空间”结合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智慧教育云计算服务平台和网络学习空间,推进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完善职业培训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创业载体融合,构建适应创新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
重点工程: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程。高质量就业促进工程。全民社会保障提升工程。创业支撑平台打造工程。
4 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提升行动
针对科技创新支撑引领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四大工程,加强关键领域自主知识产权先进技术、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绿色低碳技术、前沿和共性技术、大数据人才地图分析技术的开发和利用,统筹推进“产业+企业+平台+高校+人才+金融+政策”的七大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全力构建区域性产业研发、创新产业孵化、产业化发展和创新创业人才四个集聚中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科技赋能产业和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布局提供示范。
重点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支撑工程。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工程。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
以生态优先、绿色低碳为取向,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破解可持续发展关键瓶颈问题,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发展全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加快实现资源型地区中心城市转型发展,显著提升区域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能级,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现实样本和徐州经验。
来源:徐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22—2024年) (本报记者 唐婧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