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会展频道 > 会展信息 > 正文

干!新征程已启航 ——从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徐州担当”

本报记者 郑微 王正喜 张瑾 吴云 晏飞

实干足音铿锵回响,发展蓝图催人奋进。

1月23日上午,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省长许昆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展望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字里行间洋溢着务实奋进,为全省上下2024年“继续走在前列”确立了“计划表”和“施工图”。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不断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新的蓝图已绘就,新的征程已开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徐州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从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一起来看 “徐州担当”!

江苏蓝图

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徐州担当

围绕建设制造强市,徐州着力打造工程机械、绿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大优势创新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集成电路与ICT、医药健康、安全应急4大新兴创新产业集群,以及精品钢材、高端纺织和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3大特色创新产业集群,构建梯度清晰、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343”创新产业集群体系。加快打造“1+3+100”创新矩阵,建设“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载体,云龙湖实验室被列入省重大项目并获批省重大基础设施预研。

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我市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智改数转工作。徐工汉云跃升至国家级“双跨”平台全国第二名。着眼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立足产业发展实际,我市遴选谋划氢能与新型储能、细胞和基因技术、深地等领域,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瞄准工程机械、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主攻方向,加大研发投入,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瓶颈,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创新中心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江苏蓝图

深入开展健康江苏建设,加强高水平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妇幼保健院建设。

徐州担当

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区域医疗中心,徐州积极搭建高质量发展体系,加快推进临床医学学(专)科建设,引进和培养卫生高层次人才,聚力学科、人才和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医教研协同,培名医、建名科、办名院,进一步提升徐州医疗卫生核心竞争力。2023年,徐州入围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市传染病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落地并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市中心医院成为省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4家三甲医院的6个专科通过省级区域医疗中心现场初审;徐医附院急诊医学、神经外科、麻醉科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全市现拥有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107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徐州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扩容,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断优化,群众就医获得感大幅上升。

接下来,徐州将以高水平打造区域医疗中心为抓手,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推进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院新院等医疗机构建设,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县域就诊率达到90%上;织牢基层公共卫生网底,改造提升30个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加快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力量,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健康。

江苏蓝图

大力建设全域“无废城市”,扎实抓好新污染物治理。

徐州担当

我市作为国家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着力围绕“3+3”产业体系(固体废物处置、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和高端装备制造3个制造业加上科创平台、碳经济和信息化平台3个服务业),持续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益经验。同时,围绕全域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我市专门制定绿色金融实施方案,发挥“环保担”“环保贷”等金融产品作用,探索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一链一策”专项金融服务,为推动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聚势赋能。

按照徐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稳步下降,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评估企业占比保持100%,生活垃圾清运量不高于330万吨/年。我市将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为引领,遵循构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方向,将徐州建设成为集绿色循环、节能环保、智慧管理、生态融合功能于一体,与区域互利共融、与生态和谐共生的循环利用型城市,为全国城市固废处理、资源利用树立典范。

江苏蓝图

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徐州担当

革命老区徐州承载着丰厚的红色资源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徐州新实践中,聚力红色文化弘扬,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加强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品牌,打造具有徐州特色的红色地标和文化名片,让“红色”成为城市前行最亮底色。

聚力红色文化弘扬,徐州史志部门编撰出版《红色资源概览》等红色读物,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由淮海经济区10 市政协联合征编出版的“淮海历史文化丛书”《红色淮海》,生动展现淮海经济区各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淮塔管理中心在红色场馆建设管理、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红色基因传承发扬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202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0余万人次,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2280次。

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坐标,徐州把红色文化蕴含的宝贵历史经验和精神财富转化为强大动力,积极推进淮海战役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建设,持续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做大做强红色教育品牌,让红色文化在徐州大地更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江苏蓝图

持续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高标准建设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着力构建新型电力装备等世界一流、高端装备等国际先进、航空航天等全国领先的集群方阵。

徐州担当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程机械产业,把工程机械产业链列入省“1650”产业体系重点培育打造,全力推进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创新发展。我市把徐州工程机械产业作为“一号产业”,着力构建“343”创新产业集群。这也是徐州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将牵引带动徐州中心城市建设、老工业基地转型,为徐州跻身万亿城市、推进未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工程机械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徐州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最为靓丽的产业名片。近年来,徐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凝心聚力打造工程机械“一号产业”,产业集群持续壮大、质态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活力迸发、加速攀高登峰,数实深度融合发展、引领行业风潮,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构建了“产业高原”和“产业高峰”互促并进的发展格局。

聚焦打造世界级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目标,我市将继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支持企业广泛参与全球工程机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力提升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影响力、竞争力和带动力。

江苏蓝图

着力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更好发挥平台经济在促进消费、活跃市场中的带动作用。

徐州担当

罗森、7-Eleven、修丽可、Tory Burch等知名连锁便利店、知名品牌相继开业,首店经济、首牌经济大力发展;每逢假期,各大商圈红红火火、文旅地标人流如织;彭城广场商圈获评全国示范智慧商圈,户部山——回龙窝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023年,徐州消费持续旺盛,通过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第二十届中国彭祖伏羊节、2023江苏电商直播节、2023全国农商互联大会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扩内需、促消费活动,大力激发商贸流通市场活力。其中,通过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主题活动,发放消费券超2.5亿元,拉动消费50亿元。

奋进新征程,以“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我市将加快推进德基广场、文庙商业街区等载体建设,培育扶持本土商贸品牌和老字号企业发展;深入开展“淮海新消费”系列主题活动,推动大宗消费扩容升级、新型消费突破提升,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打造淮海经济区消费首选地,进一步激发消费新潜能,扩容升级消费需求。

江苏蓝图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欧班列、洲际客货运航线扩面提效。

徐州担当

中欧班列驰而不息,已成为畅通徐州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国际合作运输的重要通道。一直以来,立足服务徐州本地企业,徐州中欧班列重点保障徐工工程机械、徐轮橡胶轮胎等全市“343”企业重点物资货物开行计划,强化运贸融合,为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和东西双向开放门户作出积极贡献。

2023年,中欧班列共开行370列,完成贸易额约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2%,其中服务保障本地“343”产业出口贸易额占比约46%,实现进口贸易落地占比约79%,回程单柜货值同比增长近两倍。并实现“省内首次开通冷链班列、首发商品汽车班列”等4项首创;开行省内接续班列55列,大幅提升了区域辐射联动水平。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立足新发展阶段,徐州将全力提升中欧班列规模,持续完善“班列+”体系,推动班列进出口常态化良性循环;同时,加快境内外揽货体系构建,探索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提升班列辐射集聚效能,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以更大格局、更高水平加快开放步伐。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finance/zixun/2024-01-26/45956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