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 正文

处暑:润肺解暑,且慢进补(节气与健康)

 8月23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宸介绍,处暑标志着暑气渐消,天气开始转向凉爽,呈现出典型的“秋老虎”特征:白天依然炎热,早晚则明显清凉,空气也日渐干燥。今年适逢农历闰六月,使得暑热天气有所延长,高温叠加湿气形成“暑湿交困”的局面,此时更需注重身体的调养与防护。

 张宸提醒,随着暑热渐退、秋燥渐起,应着重养护肺脏以抵御秋燥。同时,经过夏季的消耗,脾胃功能亟待恢复,需注意调理。

 “饮食调理方面,应以滋阴润燥、健脾和胃为主,同时兼顾清热解暑。”张宸表示,为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干等不适,可适当食用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梨等滋阴润肺之物,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糖分摄入。山药、芡实、薏米、莲藕有助于健运脾胃,消化功能较弱者宜煮至软烂食用。绿豆、苦瓜、黄瓜、鸭肉等则能清热解暑,高尿酸人群食用鸭肉需适量。此时应减少辣椒、生姜、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贪凉,并控制高盐高脂食物。此外,处暑后进补不宜过早,建议等到白露节气前后,待暑热完全消退、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开始适度进补,具体进补时机还需结合个人体质和当地气候特点灵活调整。

 张宸建议,运动建议选择轻松平缓、适度出汗的方式,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晨晚散步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则有助于增强体质。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宜。运动前15—20分钟可饮用适量温开水,运动中每15分钟左右补充一次水分,切记避免猛喝冰水。

 处暑时节,“秋气通于肺”的特性易使人肺气旺盛,滋生“悲秋”情绪。张宸提醒,调适情绪可尝试以下方法:推荐每日进行10—15分钟正念冥想,专注于当下的身心感受;记录情绪波动,识别触发因素;通过绘画、音乐等非语言方式表达情感;保持适度社交互动,避免自我孤立。老年人需格外防范孤独感与“悲秋”情绪,保持规律的社交活动、适度接触阳光,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都有助于维护身心平衡;同时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受凉引发不适。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bjys/2025-08-22/463231.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