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保健养生 > 正文

寒露:由凉转寒,敛阳防燥(节气与健康)

 10月8日,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春琛介绍,寒露是秋季第一个带“寒”字的节气,标志着天气由凉转寒。寒露节气后,昼渐短、夜渐长,昼夜温差进一步扩大,晨晚寒意明显,秋燥也更加突出。寒露之后,自然界的阳气进一步收敛,阴气渐盛,养生应注重防寒保暖、滋阴润燥,同时注意调畅情志,以适应气候转换。

 王春琛提醒,在起居方面,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以顺应阳气收敛。此时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推荐采取“内贴中松外收口”的穿衣方法:内衣柔软贴肤,有助于增加保温性;中层衣物宽松吸湿,保持干燥;外套一定要防风,领口、袖口、腰部、脚踝处最好有收口设计,保护颈、腕、腰和脚踝不受风寒。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及足三阳经所经之处,寒露后尤其要防“寒从脚下生”。每晚可用温热水泡脚,并按摩太冲、太白、太溪等穴位,以温通足三阴经,增强防寒能力。除泡脚外,也可艾灸涌泉穴,起到滋阴补肾、调理冲任之效。

 “饮食上,当侧重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王春琛表示,寒露时节,燥邪当令,最易伤及肺和脾胃,可多食梨、苹果、葡萄、百合、银耳、莲藕等柔润之物;早餐宜温食热粥,如粳米、小米,以健脾胃、补中气;要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燥热类食物。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黑芝麻味甘、性平,具有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的作用。另外,可适当吃些柑橘、石榴等酸味果蔬,既敛肺气,又助肝气调达。

 寒露时节,风起叶落,容易引发情绪波动。王春琛提醒,此时可通过搓两胁、扩胸等简单动作,来宽胸理气、活血通络、舒畅心胸;建议多参加户外活动,如登高、赏菊、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舒畅气血、调节心神。运动不宜过量,微汗即可,以保持体内阴津内敛。

 “寒露是深秋向冬季过渡的关键时期,养生重在防寒、润燥、敛阳、守平衡,为安然入冬奠定坚实基础。”王春琛说。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bjys/2025-10-10/46358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