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太子参在家种品种中价格起伏较大,近二十多年的历史上曾经两次到达过100以上的高价,也曾几次到过6-10元的低谷。
一、太子参种植的基本情况
调研发现,太子参分布广泛全国均有种植,但是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三个主产区,分布是贵州施秉牛大场镇、福建柘荣、安徽宣城,三个产地合计产量预计超过全国的90%。目前三个产地中柘荣产量最大,其次是施秉,宣城最小。品质上贵州最优、柘荣其次,最后是宣城。贵州的品种杂质少,色泽好,从市场报价看,通常比柘荣和宣城要略高几元钱。
太子参的药用部分即为太子参的块根。太子参每年一个产新周期,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为太子参种植期,次年的6-8月为产新期。从产新的顺序上讲,先宣城、次柘荣,最后贵州。太子参的种苗即为太子参块根本身,每年产新期间将计划留做种苗的太子参不采挖,留在田间,待到种植期间,即当年的11月左右采挖出来进行作为种苗进行种植。太子参种植期间可以种三年休息两年或者种一年休息一年,轮作其他作物,持续种植,产量会持续下降,这一点与多数其他作物类似。
种植每亩太子参需要30-35kg的鲜太子参种苗。目前福建的太子参单产最高,2012年为约90-100kg/亩,而贵州施秉亩产仅有约35kg/亩,干货。鲜太子参和干太子参的折算比例大约为3.5:1。
二、太子参价格呈现周期性,周期中又暗藏玄机
太子参在家种品种中价格起伏较大,近二十多年的历史上曾经两次到达过100以上的高价,也曾几次到过6-10元的低谷。
上一个周期性高点为1999年。从1994年9月进入快速上涨通道,从涨价前的7.6元起步,95年-96年中价格平稳在14-20元,96年下半年价格再次快速上升,到1999年初最高价突破100元大关,至2000年底和2001年初,价格回归至11-13元。整个涨价周期历时约6年时间,价格的快速上涨与下跌经历了约三年时间,即1998-2000。1999年的高价带来了种植面积大幅扩张,造成严重供过于求,随后市场价格进入长达9年的低迷期,经过逐年种植面积下降而出现供不应求,至09年10月进入了本轮价格上升周期。
太子参历史价格周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