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南京市第一个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站——江东康复托养中心落户鼓楼区睿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它标志着南京的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迈出关键一步。
如今,社区康复站悄然运行了1个多月,精神病患者在这里托养与在医院相比,有何显著变化?昨天,记者进行了探访。
昨天早晨9点,家住鼓楼区江东街道睿城社区附近的杨旻,在妈妈杨定娟的陪同下,准时来到江东康复托养中心,开始了一天的“日托”生活。
杨旻33岁,患精神分裂症13年。“孩子患病后,就把自己关在家里,每天玩电脑,病情多次反复,尝试各种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杨定娟说, 去年,孩子偶然接触了画画,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说这的托养中心以艺术治疗为特色,便带孩子来报名。
刚到托养中心,杨旻就交上了朋友,与他们进行艺术切磋,心情好了很多。如今,每天来托养中心画画,已成为杨旻雷打不动的必修课。
江东康复托养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杨旻虽然年纪不大,但很有艺术天赋,他画的画很受欢迎。如今,也爱说话了,还是大家的“开心果”。
值得关注的是,这里还有4名来自青龙山精神病院的患者。今年48岁的石金明,去年5月因为精神分裂症,住进了青龙山精神病院。“我症状比较轻,经过申请来到社区康复,每天在这里有很多康复项目要做,日子过得很充实。”石金明笑着说。
目前,在托养中心有12名精神病患者。他们每天上午9点由家人送或独自到托养中心进行康复,下午5点后回家享受家庭生活。
免费托养,中心尝试用精神病患者的艺术作品维持运行
江东康复托养中心位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楼,占地300多平方米,是一家专门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非营利艺术机构。
中心负责人、专门研究精神病患者原生艺术创作的郭海平告诉记者,中心由市残联、鼓楼区残联、江东街道以及青龙山精神病院共同支持建立,是我市首个“日托制”的精神病患者托养机构。
“精神病患者很多是多才多艺的,他们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如果挖掘出来,这将是源源不断的艺术源泉。”郭海平说,像来这里康复的郑东辉,今年32岁,是癫痫伴发精神障碍,以前没有接触过绘画,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现专注于画蝴蝶,能将鞋垫画成惟妙惟肖的蝴蝶,连业内专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中心初衷和目标就是对前来康复的精神病患者一律免费。我们希望用艺术的手段,开辟一条精神病患者康复、托养、就业的新模式。”郭海平坦言,在这里,精神病患者每卖出一幅作品,会按照3:7的比例分成,其中学员拿三成,中心提七成,以维持正常的运转。
中心的这种运作尝试,受到了患者家属的一致好评。“我们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但是孩子待在家里时,又不利于病情的康复。在社区托养中心,孩子不仅可以享受免费康复,还能有一定的收入。”杨定娟自豪地说,儿子杨旻光卖画已经有6900多元的收入了,在他们这个群体中已经小有名气。
走出医院,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迈出关键一步
根据统计,南京至少有1万名重症精神病患者,病床缺口至少达7000张。“不过,单纯依靠增加精神病院,不断扩建床位,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精神病患者通过不同途径康复治疗回归社会才是解决的根本。”青龙山精神病院院长王明忠说。
王明忠说,在社区康复站,有专业的医生陪护,让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在社区享受“日托服务”,晚上再由家属接回家享受家的温暖,既有利于患者的康复,也可以缓解床位紧张的局面,江东康复托养中心的运作,使得南京的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迈出了关键一步。
由于前期街道、社区宣传比较到位,附近的居民对此大多能够理解。家住苏宁睿城的王先生表示,精神病患者是弱势群体,长期以来被“妖魔化”了,希望他们走出医院,通过社区康复,享受到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据了解,青龙山精神病院已在江东康复托养中心配备专业的医生,随时了解患者情况。“我们每周会进行一至两次的诊疗服务,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药物调理,随时关注他们的言行,避免精神病患者带来的危险给市民造成的恐慌。”该院负责社区康复站的医生王玉说。(马道军)
来源: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