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苏州:2017年底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将“健康中国”战略上升为“十三五”期间的国家战略,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被认为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记者近日从苏州卫生部门获悉,为响应国家战略,苏州已于日前下发《苏州市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并计划于2017年底基本建成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提升全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守门人”功能。

  明年底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分级诊疗制度中,基层首诊是关键,实现先在基层看病,再到大医院看病的就医次序。家住苏州市姑苏区秦阿婆有十多年高血压、高血脂的病史,这几年还发了风湿病,膝关节也不好,腿脚不是很利索,秦阿婆有让医生到家里来量血压、配药送药的就医需求,但她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前只对孤寡老人、卧床患者等提供上门服务,她并不符合条件。

  秦阿婆们的需求,很快就可以通过分级诊疗制度中推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来满足。苏州市卫生计生委社区卫生处处长计永昌介绍,目前,苏州社区卫生机构已经开展的家庭医生、慢病管理等服务,倾向于“基本化”,主要针对慢病患者、老年人、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提供统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这样的“一刀切”式服务,难免忽略部分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接下来,苏州将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相比现有的家庭医生,这个服务包相当于“私人定制”。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指的是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病人,由全科医生实施签约服务,实行社区首诊、双向转诊工作,并实施“长处方”制度。据了解,到2017年末,苏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全部开展签约服务,全面建立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标是二类重点人群的有效签约率达到30%以上。

  解决基层首诊问题,首先面对的是人才问题。为此,苏州将对实施有效签约的全科医师团队采取激励机制,根据有效签约人数收取签约服务费,签约服务费由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和居民共同负担,对收取签约服务费的签约居民,就医时不再收取一般诊疗费,对超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基本医疗服务范围的增值服务等费用应有居民承担,并鼓励二级医院以上医生和护士利用业余时间到社区多点执业,探索“双签约、双守门”模式。

  “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不是不愿意在家门口看病,但是总归觉得社区医生医术、经验上不如大医院医生。”33岁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担心因为社区医生医术和经验有限而耽误治疗,是她宁可花费更多时间忍受大医院拥挤的主要原因。

  要想改变患者的就医习惯,实现首诊进社区,就必须对现有的医疗资源格局作重新调整,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下一步,苏州将积极推动医院与基层医疗的合作,组建医疗联合体或者医疗保健集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三级医院为核心、二级医院为纽带组建1+1(n)+x或1+x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实现管理、人才、技术、信息资源共享。实施方案指出,到2017年,苏州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应与区域内一家或以上医院组成专业联合体,并实质性运行。

  为了满足不同居民的诊疗需求,苏州还将进一步规范双向转诊制度。每个接受上转的医院都将建立门诊双向转诊诊疗室,负责接诊、协调、下转等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工作;上级医院倡导对门诊诊疗病人实行限时限号,上级医院专家门诊号提前3天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平台优先开放;各市(区)可以对省规定的基药外新增的10%目录进行区域内统筹、或由医联体内医院采购后通过内部调剂、也可通过申请医院网上采购平台进行代采等方法,确保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与上级医院相适应的用药要求。

  将好医生留在基层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苏州将对愿意回户籍所在地乡镇、村工作的毕业生在招收、录用上给予优先,对愿意到远郊地区乡镇、村工作的毕业生应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对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推行一体化管理,每两年动态调整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人员实行区域注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并逐步建立基层卫生人才绩效工资制度。凡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的,按规定给予奖励。

  “互联网+”加快医疗资源互动共享

  近日,苏州“智慧健康”一期工程正式上线,包括区域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区域远程病理诊断平台等多个卫生信息化平台“抱团”上线,推动全市医疗资源加速共享。

  据了解,目前,苏州已建立远程病理、远程影像、远程心电图、区域临床检验集中检测和远程培训等多个区域中心,实现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拍X光片、抽血、做心电图,由大医院专家统一诊断,再将诊断结果发回社区供居民领取,大大提升了医疗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下一步,苏州还将建立慢性病网络健康管理平台,通过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向患者本人或家属实时推送;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推进健康档案云平台建设,积极鼓励和利用智能健康可穿戴设备,实现“我的健康我管理”的自我健康管理新模式。(陈雨薇 唐德春 王 丛)

 
来源:新华日报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16-03-11/347549.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