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医学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就医过程中,这一原则似乎被倒了过来,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小门诊,输液室都是最忙碌的地方。去年底,省卫计委下发通知,对门诊输液作出新的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除了儿童医院,全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为何要取消门诊输液?取消后会否影响患者正常就医?确实需要输液的患者该怎么办?近日,记者走访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就“限输令”带来的一连串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早在2015年11月11日,省卫计委发布《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宣布自2016年7月1日起,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也就是说,自今日起,我市各大医院就不能为成人输液头孢类、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了。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这也意味着,不仅是抗生素,今后医院也不允许其他药品门诊输液。
国家发改委曾公布的一组数据让人心惊:去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每人输液8瓶,远远高于国际上2.5-3.3瓶的平均水平,过度用药正在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记者了解到,此次“限输令”限制的对象并非所有医院,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等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在限制范围内,急诊、住院和社区医院则不包含在内。根据《通知》规定,各医院儿科都将保留门诊输液。
27日下午,记者来到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门诊部二楼输液室,和以往人满为患的场面不同,此时的输液大厅里患者寥寥,粗略一数只有十来个人。据该院急诊科主任孙明介绍,在输液室注射抗生素的成人以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以及泌尿科病人和一些心脑血管病人为主。而与以往同期相比,该院门诊和急诊的输液总人数有了明显减少。“以往平均每天的输液人数(成人)都在300人左右,多的时候达到500人,而最近几个月每天只有140人左右。且急诊输液量多于门诊,比例约为4:3。”
“‘限输令’是为了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减轻老百姓负担,杜绝滥用抗生素,倡导合理用药。既满足了倡导分级诊疗,为急、危、重症患者服务的理念,也满足了医院周边居民的就诊需求。”孙明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份起,市人民医院已经对门诊输液进行有效控制,现在医院总输液量下降了五成,患者普遍对输液有了科学的认识,“限输令”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以前有不少患者要求医生给自己开点水挂一挂,希望早点把病情控制住。最近几年,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这样‘执拗’的患者少了很多,但是依然存在。”孙明介绍,“输液好得快”是市民在看病时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事实上有些疾病完全不需要输液,部分肠道感染类病状通过服用口服药效果反而更好。
“感冒加咳嗽三四天了,吃了药也不见好,不挂水咋办?”23日上午,55岁的周大爷到医院主动“请针”。“以前我每次感冒都要来挂水,虽然有好几次医生建议我吃药,但我总觉得挂水好得快,已经习惯了。”周大爷表示,吃药还要经过肠胃吸收,而挂水直接到达血液,见效肯定快。
记者随后又采访了10余位市民,大部分人对医院实行“限输令”点赞称好,但也有市民表示不理解,担心会耽误病情。采访中有医生表示,坐诊时经常遇到过度依赖挂水的患者,“比如一些患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他们认为输液能预防脑血管病复发,如果我们诊断后认为不需要输液,他们反而会埋怨医生不负责任,并执意要挂水。”
“其实,普通门诊不设输液服务是国际惯例。之所以限制输液,是因为输液存在弊端。”该院医务处处长李兵介绍,一次性给药是门诊输液的一个弊端,好比细菌感染导致发烧的患者,医生往往会开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等,但这些药的半衰期较短,需要一天给两三次药,也就是8小时或12小时给一次药。“对于住院的患者来说,护士可以定时给药,但在门诊输液,通常把一天的药一次给足,容易造成患者短时间内血液浓度骤升或骤降,有效浓度难以维持,抗菌效果不好。”
同时,输液在医学上属于侵入性操作范畴,等于一次小手术,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进入血液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肺水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等。“像青霉素,严重的话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李兵表示,一些中老年人偏爱的中成药,也可能出现静脉炎、重症皮疹等并发症,而输液室的条件有限,几个护士负责几十上百人,要是得不到及时处理,就会增加患者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在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中,静脉滴注的给药途径占比最高,约占75%,这意味着大多数药物不良反应都是由输液引起的。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输液的机会多,发生输液反应的机会也就多。
1.儿童医院为何不禁?
“既然门诊输液是一种不规范、不适合的诊疗习惯,为何要保留儿童医院的门诊输液?”采访中,有市民提出疑问。
“应该是考虑到儿童体质的特殊性,才保留了儿童医院可以门诊挂水。”李兵告诉记者,儿童的体质以及免疫力不如成年人,病情发展迅速,一个感冒可能迅速转为肺炎等炎症,需要快速控制病情。同时,儿童不像成人会比较“安静”的吞服口服药,一些小孩服用药物会因为剂型的原因不便服用,还有的儿童刚吃进去就吐出来,影响药物的吸收。因此,在儿童医院以及门诊保留输液,有一定的合理性。
2.取消门诊输液后会否“被住院”?
今年年底,大医院即将取消门诊输液,有市民担心,如果想输液,会不会“被急诊”、“被住院”?
记者采访后得知,卫生部门对不同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处方权限有严格限定,明确各级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权限,“输液处方”不是随便可以开的。按照医院看病流程,门诊医生无权开“输液处方”,按照病情,确实需要输液治疗的,医生会建议患者去急诊,急诊医生可以开“输液处方”。实在病重的,肯定要住院治疗。
专家表示,医院看病的流程都很规范,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作出合理判断,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挂抗生素的要求,都要按实际情况来定。专家认为,市民对于该政策有一个理解适应的过程,相比较挂水而言,口服药物治疗的话,医疗费很有可能会减少,市民无需担心会增加经济负担。
3.社区医院可以随便挂水?
大医院实行“限输令”,社区医院、私人诊所等输液患者会不会大幅度增加?李兵表示,成人确因感染需挂水治疗,还可去社区医院,这也体现了分级诊疗的精神。
但李兵还表示,无论是哪种医院都要按规范进行。一方面要控制输液量,另一方面对抗生素使用要进行严格管理。他建议,相关部门最好能制定“输液指南”,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输液,什么情况下不可以输液。(吴越 张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