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近日在上海召开,在健康城市论坛上,无锡市有关领导侃侃而谈,和来自国内外的市长们共同探讨精神健康纳入健康城市理念的重要性。无锡为何能站上全球健康大会的演讲台?来自市卫计委的数据可见一斑:2015年无锡居民的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07岁,和5年前相比,“增寿”了4.47岁,健康状况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人均期望寿命是衡量健康的国际通用指标,是当前反映人民生活质量的最具综合意义的民生指标。”市卫计委专家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无锡人活得越来越健康,越来越长寿了”。
完成两轮健康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无锡居民的健康质量之所以能得到快速改善,一个很大因素是得益于无锡健康城市的持续发展。早在2006年我市就启动了每5年一轮的健康城市行动计划,这在全国走在前列,至今已经实施了两轮。在实践中无锡始终坚持从市民的健康需求出发,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机制。
健康城市的核心是人,在推进中我市坚持把重心放在基层,努力促进人群健康与环境健康的协调发展,依托社区、企业、学校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推动市民成立健康自我管理小组,通过邻里互帮互助,加强慢性病的群防群控,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全市已建成健康主题公园24个、健康小屋(居民健康自助检测站)132个、健康步道169条。早在2009年无锡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就位居全省第一。
近年来我市居民健康素质不断提升,截至2015年底,孕产妇死亡率4.53/10万,婴儿死亡率3.1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05‰,出生缺陷发生率3.99‰,《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为95.7%,这些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先进城市的平均水平。
全省率先成立“精神疾病控制中心”在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无锡的城市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同和赞许,认为值得借鉴和推广。
随着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精神疾病已成为高发的“城市病”。据我市最新开展的大规模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结果显示,无锡居民中各种心理与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约占13%-16%,这意味着全市有各类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人群为80万-100万人。
作为健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项目,无锡城市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实现了三个转变:精神卫生管理模式从个体转向群体凸显政府职能,早在2007年无锡就出台《无锡市精神卫生条例》,这是全国地级市第一家,今年还在江苏省率先成立“精神疾病控制中心”,指导精神疾病治疗康复管理;精神卫生服务方向从医院转向社区延伸服务网络,建立起“医院-社区-家庭”防治康复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目前已为全市2.6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建立管理档案;精神卫生工作理念从治疗转向预防构建心灵家园,成立市民心理健康学校、组建心理应急救援队、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入列全国首批国家级健康城市试点
今年8月份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明确要在全国范围开展健康城市建设。无锡是全国首批38个国家级健康城市试点城市之一。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和我市实际,目前已经编制完成《无锡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规划(2016-2020年)》,这意味着第三轮健康城市行动启动在即。
据悉,新一轮健康城市建设将按照突出健康、问题导向、项目管理、持续改进的建设主线,围绕营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三项主要任务,实施健康城市建设10个重点行动计划,包括蓝天行动、清水行动、无烟城市行动等。根据新目标,到2020年,无锡居民健康素养综合水平将达20%,人均期望寿命达82.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