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有个头疼脑热的,给家庭签约医生打个电话,医生立即上门“望闻问切”……在西方电影中经常看到的这一镜头,如今在江苏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现实。目前我省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签约医生,签约人数和签约率均居全国前列。
家住南京市建邺区车站南村507室的蒋自余先生,21年前因为一场严重的车祸,颈部以下高位截瘫,从此瘫痪在床,长期需要康复护理和医疗指导。10月31日正好是建邺区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刘杨青到他家走访的日子,刘医生给蒋自余量了血压,听了心脏,又检查了背部,“没有压疮,血压也正常,除了肺部有点罗音外,一切都还不错!” 刘医生叮嘱蒋先生,天凉了,要注意保暖。
蒋自余告诉记者:“我个子高、块头大,过去有个头疼脑热的,要动员亲戚邻居四五个人把我从五楼抬到楼下,再打车去医院。现在可好了,身体稍有点不舒服,电话一打刘医生就上门来了。这几年来我不仅没有出现压疮,就连感冒都很少有。家庭签约医生服务,我成了最大受益者。党的十九大后,将继续深化医改,我们的健康水平肯定会进一步提高。”
住在建邺区东升村93幢306室的徐学富老人,提起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直竖大拇指。“小缪医生隔三差五来看我。没有小缪医生呀,我这把老骨头早死几回了。” 徐学富老伴去世多年,子女都在外地,而他本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每天光吃药就要11种。徐学富口中的“小缪医生”就是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签约医生——缪晓梅。如今,徐学富虽然83岁高龄了,但耳聪目明,声音洪亮。他说自从有了家庭签约医生,独居、高龄、慢病老人的健康就有了保障。家庭医生经常上门,医患之间拉近了距离,有个小毛小病的在家就能解决,再也不用跑大医院,既方便了老人,也节省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如果生了大病,南湖社区医院还与南京市第一医院等三甲医院结成“医联体”,看专家也非常方便。
徐学富老人天天看新闻,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了如指掌:“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我们老年人看病就医来说,就是看普通医生容易、看专家难之间的矛盾。有了矛盾不是坏事,有了矛盾就解决,社会才能进步。” 他相信民生会更加幸福。
“我们这里,许多家庭签约医生与居民不仅仅是医患关系,更像是亲人关系。”建邺区南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符岱佳说,医院有家庭签约医生团队11个,护佑着辖区内13万居民的身心健康。多年来,医护人员与居民之间已经亲如鱼水——不管刮风下雨,只要居民求助,他们总在第一时间赶到。
符岱佳介绍说,每个家庭医生团队一般有医生、护士、检验师、公卫医生、中医师5-7人组成,一个团队负责100-200户重点家庭的健康问题。队员之间互相合作,走门入户,进一次门基本能解决百姓健康方面的常见问题。针对近年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队员们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讲座和慢病指导,所有签约医生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细心讲解、耐心答疑。有的居民拉着家访医生的手,一唠嗑就是两三个小时。
建邺区居民享受的价廉质优的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只是我省大力推广落实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个缩影。作为国家综合医改的试点省份之一,2015年我省率先推进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把让“更多患者留在基层看病”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作为推动分级诊疗缓解百姓看病难与看病贵的突破口。
省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姜仑说,截至今年9月,全省9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82%的村卫生室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计签约2512.2万人,签约率达31.43%,签约人数和签约率均居全国首位。许多地方还实行了签约“打包”服务,老百姓每年只交几十元钱,就可以享受到家庭签约医生定期上门量血压、血糖、慢病管理等服务,还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等等。
为提高基层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检验科、影像科的能力水平,省内近2/3的县(市、区)依托中心医院资源优势,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影像中心及远程会诊中心。老百姓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的检查结果,可通过网络上传到中心医院,由专家给予分析、诊断。许多基层医院还主动与上级大医院“攀亲”“结对”形成医联体,医联体内部开辟绿色通道,请专家来基层坐诊等。目前,全省304个医联体遍布城乡,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的签约率逐年提高,全省基层诊疗人次已占诊疗总数的近60%,比5年前提高10个百分点。
“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康复回社区”,这是医改提出的终极目标,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社区医院家庭签约医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落实医改政策的具体践行者。姜仑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医联体建设、科学配备人才等多种举措,我省将不断扩充家庭医生队伍实力,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家门口医疗改革的红利。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