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行业信息 > 正文

关注世界卫生大会:卫生应急树立标杆 慢病防控体现中国智慧

 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第71届世界卫生大会于当地时间5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开幕,中国代表团20日召开记者会,介绍了中国卫生健康领域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情况,中国卫生事业包括“妇幼健康工程”在内的多项经验获得世界卫生组织推广。

1978年,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第一个技术合作备忘录,2018年已是中国与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技术合作的第40年。四十年间,中国发明的青蒿素成为世卫组织倡导的全球控制疟疾重要手段;上海东方医院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成为首批通过世卫组织认证评估的国际应急医疗队,可随时接受世卫组织调遣,参加国际医疗救援任务……中国卫生事业在多方面的建设与发展经验都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可与推广。

100个“妇幼健康工程”全球推行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球妇女峰会上宣布,未来5年中国将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派遣医疗专家小组开展巡医活动。如今时间过半,我国一直在用实际行动积极履行承诺。中国通过人员培训、设备援助、机构援建、人员援外等多种形式,主动向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妇幼健康领域成功经验。

例如,由湖南省承担的援助津巴布韦“妇幼健康”创新工程——宫颈疾病防治项目,于2016年年底在津巴布韦启动实施。“津巴布韦是湖南省卫生援外的对口国家之一,从1985年就已经开始,目前已有15批来自湖南的医疗队援助津巴布韦卫生事业发展,妇幼保健工作是重点领域之一。”据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蒋荣志介绍,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向当地的帕瑞仁雅塔瓦医院捐赠了用于宫颈疾病早诊早治的器械、耗材、药品,同时接受津巴布韦医务人员来医院进修,派出专家带教当地医务人员,并开展义诊、宫颈癌筛查。该项目在当地口口相传,不少当地妇女慕名前来,就连给专家组开的司机都带来家里4个亲戚接受中国医生的检查。2018年1月,湖南省又派出了第二批专家团队前往津巴布韦,进行“妇幼健康”创新工程第二期宫颈疾病义诊活动。

湖南省的这一项目正是我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100个“妇幼健康工程”的缩影。河南省每年向埃塞俄比亚派出两批妇幼专业的医疗专家赴埃进行培训指导,帮助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构建完善的妇幼健康管理体系;四川省派专家组赴佛得角开展妇幼卫生专项技术培训,通过理论培训、教具模拟操作、现场手术演示等多种形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受佛得角医务人员好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承担了援助加纳妇幼健康工程项目,并对口援建中加友好医院……

多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积极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合作,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搭建起了人才培养和政策交流的平台。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出席中国妇幼健康发展论坛、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等多种形式宣传推广我国妇幼健康成功经验,加强中外人文交流。2014年,中国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妇幼健康相关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妇幼健康成功因素报告》,将中国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

卫生应急体系树立标杆

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以来,中国卫生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水平大幅提高。在新时代,围绕以卫生应急体系和核心能力建设为主体,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力量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我国卫生应急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央。

“正是2003年非典的教训,让我们得以快速进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司局负责人许树强坦言,自2004年起,国家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上线运行。截至目前,我国疾病防控信息体系已运行28个业务应用系统,涵盖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大部分公共卫生领域,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达98%,疫情平均报告时间由5天缩短到4小时。同时,我国分区域设置了4类58支国家级和2万余支地方卫生应急处置队伍。

有了强力“抓手”,在此后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寨卡病毒疫情等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中,我国卫生应急工作都经受住了考验。在练好内功的同时,我国卫生应急也不断“走出去”,参与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应急行动。

特别是面对2014年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成功组织实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医疗卫生援外行动,夺取了国内疫情“严防控、零输入”和援非抗疫“打胜仗、零感染”的双重胜利,赢得了受援国政府、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许树强表示,中国的卫生应急工作已走在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前列,形成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这些经验和模式包括:完善多部门多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全球最大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和早治疗;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和病原实验室检测网络系统,快速检测能力大幅提升等。

中国在成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积累的经验模式和应急队伍建设也得到了国际认可。“世卫组织专家组到韩国评估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的时候曾表示,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防控,全球都应该向中国学习。”许树强说。

慢病防控展现中国智慧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状况等对健康的影响逐步显现,慢性病发病、患病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多,群众慢性病疾病负担日益沉重。2018年4月14日,我国发布的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指出,中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

慢性病影响因素的综合性、复杂性决定了防治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这一方面,我国也在不断积累起慢病防控的中国智慧,并将经验分享给国际社会。“以往我国发布的各类慢病防控的临床指南,大部分是套用北美和西欧人群的研究成果,缺乏本土化的循证医学证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说。改变,始于2004年。这一年,北京大学与英国牛津大学等高校合作,启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KB)。李立明正是项目的中方负责人。

“该项目主要探讨环境、个体生活方式、体格和生化指标、遗传等众多因素对复杂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李立明说,项目覆盖了我国5个城市(哈尔滨、青岛、苏州、柳州和海口)和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甘肃的5个农村项目点,完成了51万余人的基线调查、重复调查和长期随访。

从2015年起,项目成果陆续刊发在《柳叶刀》《美国医学会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英国医学杂志》四个全球顶级医学刊物。“随着时间推移,CKB项目已成为生产本土化、高质量病因学证据的重要来源,将作为制定重大慢性病防治策略和疾病指南的基础。”李立明说,未来,在大数据时代,基于CKB项目的超大规模人群队列是预防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研究的核心能力支撑,也是医学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平台。

而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蒋立新看来,我国可以供全球借鉴的慢病防控经验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政府通过政策和投入主导,由医疗机构为基层提供技术支持,公共卫生机构对基层开展监测考核,三方各司其职且无缝对接。”蒋立新说,深圳市2016年以来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就是典型例子——将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防治中心结成紧密的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管理共同体,真正实现了技术和资源的下沉,以及管理和服务的前移。

另一个经验是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为基层提供智能化的诊疗辅助工具和患者管理平台,促进基层慢病防控能力的跨越式提升。目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建立的国家基层高血压管理在线培训平台刚开通5个月,已有全国70万名基层医生完成了注册,30万人通过了认证。除了培训,嵌入的辅助决策工具也将帮助基层医生制订出与专家一样的治疗方案。

在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发布的记者会上,世界卫生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表示,中国重视保障公民健康并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自我国与世卫组织第一次签署技术合作备忘录以来,中国利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势,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更新技术装备、获取最新科学信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提高卫生管理能力等方面和世卫组织开展了全面的合作。同时,通过世卫组织这个平台,开拓了与所在的西太区和其它地区的国家开展医疗卫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渠道和机遇。这些合作,为促进中国医药卫生的现代化,提高中国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增进中国人民健康作做出了积极贡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教授、原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刘培龙如是说。(实习生尹莉娜)

☆ 相关推荐 ☆

国家卫健委:突发应急怎么办?一图读懂12条公民卫生应急素养

智能母婴室2年内覆盖1000个商场、社区、机场(车站)

北京血友病儿童将基本实现“零支付”使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治疗

刘景萍:一切为了健康中国娃 葫芦里头卖的是好药

安徽金寨:大病慢病全兜底 为贫困户撑起健康“保护伞

霍勇:关注H型高血压 降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health/hyzx/2018-05-22/42401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