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记者 陆铭
医生从业的第一公理是敬畏生命。
张雷,徐州市中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从医28年间,一直在用行动诠释其从业的第一公理。
抢救中争分夺秒
争分夺秒的含义是一分一秒也不放过,形容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次大抢救中,张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争分夺秒。
“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中午,一位外地患者被送到我们医院抢救。”虽然那次抢救已经过去了一年时间,但张雷记忆犹新。
“患者是胸部和腹部的复合外伤,伤到了肝、肺以及肋骨。右肋骨位置有个很大的上下伤口,肝脏穿透伤;肋骨断了3根,肺部也有外伤。”
张雷告诉记者,患者大约40岁左右,送到医院时,已经失血性休克了。
不能等,必须最快抢救。
患者被紧急送进手术室后,张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给患者进行肝脏缝合以及肺部修补手术,但是令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患者除外伤之外,居然还有凝血功能障碍,也就是说患者的血止不住。一边手术,一边输血,在那次惊心动魄的手术中,张雷只能这么处理了。“整整输了12000毫升血,把血库中这种型号的血都用完了。”
血没有白用,在张雷的努力下,那位中年汉子的命是保住了。3个多小时的抢救后,患者被送进重症监护室,又经过3天的护理加上药物治疗,患者的体征终于正常了。
“血管出血,我们进行了缝扎。但血管止住了,血却往外渗,像出汗一样,颜色比正常的血液颜色淡。”张雷告诉记者,这例手术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因为那不仅仅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战斗,更展现了该院各个科室之间无间合作的聚力作用。“为了抢救那个患者,我们医院除了我们胸外科外,普外科、手术室、ICU的医护人员都参与了。”
心细如发的救治
医生抢救生命,永远争分夺秒。但是争分夺秒的同时,还必须做到心细如发,这是从医者最基本的要求。
2015年4月的一天,安徽省灵璧县70岁的徐老汉在家门外的墙垛子下晒太阳。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老人起身准备回家时,墙塌了。
“这墙有年头了,前段时间刚下完雨,砸中人也是巧合,而且老人的个子也不高,所以被砸得很严实。”老人的家属介绍。
在邻居的呼喊声中,老人的家人发现了这一惨剧,急忙将老人从墙里扒出,风驰电掣般送到徐州市中医院。
“患者被送到医院后,我们经过初步诊断发现,患者双侧肋骨多发性肋骨外伤,双侧血气胸,还有肺挫裂伤、心脏挫伤、脑挫裂伤……到我们医院已经休克了。”
张雷告诉记者,老人的病情非常严重,因为心肺挫伤,都不敢呼吸,因为呼吸会导致疼痛厉害。
为了挽救老人的生命,张雷立即对其进行了手术,对患者进行胸部外固定,辅助患者吸氧,进行抗休克治疗。
“患者年龄太大了,心脏的伤情会导致心率失常、心脏骤停等险情,肺部受伤会导致创伤性湿肺、呼吸衰竭等。”
张雷医生和他的同事在技术方面是首屈一指的,不然外地的患者也不会跑到徐州来找他治疗。除了医技高超外,张雷的细心也是此次救治成功的关键。
“抢救大约进行了4个小时,随后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在重症监护室的四五天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仔细的、精细的观察,一旦发现新问题,立刻采取措施,及时调整并制订出新的、相应的治疗方案。”
老人在重症监护室躺了四五天,张雷和他的医疗团队就密切关注了四五天。
当老人从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时,家属拉着张雷的手掉泪了。
为了患者的利益
微创,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创口、创伤,相对传统手术而言,主要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少四大特点。医学界一致认为,微创手术是高科技带来的医学革命!
“我们科室是2011年掀起这场医学革命的!”没想到,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中一直细语慢声、面善和气的张雷医生,在自己驰骋的医学方面,居然也会调侃一下的。
“我们科室2011年就具备用微创手术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了,尤其是一些女性患者,她们爱美之心虽有,但不得不面对消除病痛的无奈。当我们科室有了这一能力后,可以说是大家的福音。”
张雷告诉记者,一位年轻的女性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经检查发现是心房间隔缺损,当她到医院检查完得知自己的病情后怅然若失。“这位患者的先天性心脏病必须采取手术治疗,但传统的手术需要在前胸部开胸,这样对一个年轻的女性而言非常痛苦,不是手术的痛苦,而是术后的痛苦,毕竟是个大姑娘家。”
如果没有微创手术的出现,如果没有中医院心胸外科的医者对微创手术精准的掌握,也许前胸一道疤痕将会伴随那位姑娘一生。当张雷和同事一起把微创手术介绍给那位患者时,对方终于不再怅然若失了。“手术很成功,我们在那位患者肋部和前胸处开了3个微创的孔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可以进行美容缝合处理,过一段时间就像没有开过孔一样了。”
患者陆续出院,当中医院工作人员对患者进行回访时,收到的都是忙不迭的道谢声。这就是对张雷和他的同事们的认可。作为医者,他们在拥有精湛医技的同时,还能坚持为患者利益着想,这是难能可贵的。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徐州市中医院心胸外科自2011年开展微创手术以来,已为500余位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