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报融媒记者 王任飞 通讯员 于虹 日前,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到两封感谢信,一封来自国家卫健委,一封来自吉林省委、省政府。两封信的感谢对象均是茅一萍。 茅一萍是谁?在医务人员口中,她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对一线医务人员和感控人员进行感染防控培训的老师,也是疫情发生后最早到达武汉的专家之一。 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徐医附院感染管理科科长,茅一萍先后奔赴湖北、新疆、大连、吉林等地,高效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力支援了当地疫情防控工作,无愧“最美逆行者”的称号。 ●闻令即动● 践行医者使命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是主战场,医护人员是白衣战士。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中,感控人员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在第一时间全力以赴冲上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从2020年1月25日到2021年2月2日,茅一萍八成以上的时间都在异地支援疫情防控,湖北、新疆、大连、吉林,都留下了她辛劳的足迹。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20年1月。大年三十,徐医附院门诊接诊留观了徐州市区的第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当时茅一萍接到了国家卫健委赴武汉支援的借调函,要她用最快的速度赶赴湖北武汉负责指导当地感控工作。接到任务的她,年夜饭也顾不上吃,连夜前往单位加班,对医院及科室下一步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提前安排,一直忙到晚上11点才回到家。 大年初一早上6点,她又和科室同事们一起赶到医院,配合疾控部门完成该确诊患者的流调工作。一直到当日上午11点多,她才带着一个仅装有一点随身衣物和生活用品的小箱子,坐上了去武汉的高铁,途中和家人通了电话。哥哥说:“你为什么说走就走,难道你不要考虑一下吗?”茅一萍却说:“这还用考虑吗?防控病毒感染是院感人的责任啊!”在兄妹俩僵持不下时,茅一萍的老父亲一锤定音:“既然国家需要你妹妹这个专业,想都不用想,她就应该去!” 在湖北,茅一萍先后被派驻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雷神山医院开展工作,同时对武汉的7家新冠肺炎疫情定点救治医院,及来自江苏、黑龙江、吉林等支援武汉的多支医疗队进行感染防控指导。在武汉80天里,她围绕对驰援医院开展风险评估、优化流程、建章立制、感控查房等内容开展工作,尤其注重对当地医院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升培训及带教,为驰援医院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感控队伍”。每天凌晨起床,次日凌晨入睡,节省吃饭时间弄材料……她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把分分秒秒都融进了工作中。 从武汉回来,茅一萍立即投入到本院的各项工作中,忙得不亦乐乎;但随着国内疫情情况的变化,她作为国家卫健委感染防控专家,又被国家卫健委先后抽调前往新疆、大连、吉林等地开展疫情防控支援工作。因为通知总是突如其来,茅一萍每次都是行色匆匆。 2020年12月26日晚上7点多,茅一萍接到通知,让她次日中午抵达大连开展工作,此时根本订不到直达的机票和车票,她急中生智,连夜坐上了徐州到上海的绿皮火车,凌晨5点到达上海,又赶往机场,乘坐上了8点直飞大连的航班。一夜无眠,舟车劳顿,换来了按时到岗。 还有去吉林长春的那次,出发当日是周六。原本早上8点要到医院加班开会的茅一萍,7点才接到让她当天赶赴长春的电话,为了不耽误开会,她随便收拾了下衣服,带上了自己最厚的一件羽绒服和最常穿的一双运动鞋。待开完会后,直奔高铁站,终于在晚上8点到达目的地。置身零下30℃的室外,让从小在南方长大的茅一萍颇感不适,但她很快就安慰自己:“不过是医院到宾馆两点一线的工作状态,我肯定能坚持住的。”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17天。 2021年2月2日下午,正在工作中的茅一萍接到家里电话——父亲走了。对她而言,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因为错过2020年的回乡探亲,父女俩约定2021年春节团聚,但这个约定再也无法兑现。经组织批准,茅一萍踏上归程,一路眼泪不断,回到淮安完成老父亲的遗体捐献手续。父亲的突然离去,让茅一萍悲痛欲绝,然而她也明白,父亲的所作所为都是在强调一句话——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父亲的这句话,是对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最大鼓励,履行为医使命,她必当铭记。 ●守护医患● 全力以赴筑牢 “防火墙” 疫情防控,感控工作是重中之重。院感防控就是防止医院内感染,它的精髓就在于防患于未然。所以,“零感染”不仅是感控人员的目标责任,更是打胜仗的关键。茅一萍始终认为,在医护人员和病毒之间筑起一道牢固的“防火墙”,保障前线阵地的安全,这是她的分内之责,必须全力以赴。 啥是感控工作呢?感控工作涵盖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医院布局流程的审定,隔离与防护方法的制定,清洁消毒灭菌的管理,医疗废物与污水的监管,消毒药械、防护用品及一次性无菌物品的审核,医务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对于感控人来说,工作必须严谨、细致,容不得丝毫疏忽,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绷紧防控这根弦。因此,茅一萍白天要同“国家队”的战友们各种奔波,开展培训指导、督查监管,晚上九十点钟下班回家还要撰写各类汇总材料,对第二天工作予以梳理安排。 很多人不明白,收治新冠肺炎感染患者的医院为什么都要重新改造?对此,茅一萍解释说,因为传染病一直都由定点医院收治,综合性医院在设计之初就不会考虑到收治传染病的相关要求,其布局流程、设施设备等方面,与传染病专科医院要求相距甚远;同时,由于武汉初期的新冠肺炎患者激增,导致定点传染病医院不能满足患者需要,因此需要开放综合性医院来满足救治需要。“新冠肺炎的传染性超强,想要正常开展接诊收治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这些综合性医院内部严格重塑防控的相关布局流程,建立起避免再次传播的物理屏障。” 比如武汉市第七医院,在茅一萍他们的努力下,24小时内由综合性医院变成了定点收治医院。在医院原有建筑布局的基础上,茅一萍他们设置了“三区两通道”。“所谓三区,就是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两通道是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通过这样的设置,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减少人员流和物品流之间的交叉。”此外,为满足定点收治医院的功能需求,茅一萍累计为武汉市第七医院制定了39条感染防控相关制度和标准操作流程,还构建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三级体系。 4月14日,雷神山医院患者清零。这项成绩也凝聚着茅一萍的心血和汗水。这座拔地而起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最多时共有15000名工作人员同时在医院施工现场。这里集聚的3202名医护人员来自全国9个省市、286家医院、16支医疗队。在抗疫的关键时刻,这样一座医院面临着边建设、边救治、边培训、边磨合的困难,随之带来的感控压力可想而知,而茅一萍他们选择迎难而上。 在管理组织架构中,茅一萍所在的院感组提出新建传染病医院感控工作的管理体系。在制度与流程中,他们依据国家防控方案的基本要求,创造出了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雷神山医院感控标准操作规程。雷神山医院运转的67天里,他们共开展感控培训210多次,培训人员4000多人次。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让雷神山医院所有一线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 忙碌,是茅一萍工作状态的主色调,但她从不会因此止步。在新疆定点收治医院,不会维吾尔语的她会根据当地情况,开展针对性查房,碰到热情的维吾尔族患者,还陪他们进行歌舞互动。在大连定点收治医院,一名女患者因受到外界不良信息干扰而产生消极情绪,茅一萍会通过多次查房交流,对其开解疏导,帮助患者走出阴霾,更好地配合治疗。 “不让一位队员感染,高高托起患者安全,这是我们感控人存在的意义,也是感控人的担当使命。”茅一萍这样说。 ●立足长远● 提倡加强感控人才体系建设 世上本不存在什么“百毒不侵”的躯体,只是有了许许多多像茅一萍一样的“感控人”,舍小家为大家、勇担当善作为,才给了我们防控疫情“打胜仗,零感染”的底气。回顾自己的抗疫经历,茅一萍感慨良多。 “医学教育应当从此汲取有益经验。”茅一萍回忆说,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疫情初期,不少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和措施都不是很到位。一方面,很多一线的医护人员防护用品使用不当,防护操作不规范;另一方面,一些不在高风险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又防护过度。 “我们倡导科学精准的防护理念,防护不足和防护过度都是不可取的。防护不足增加感染的风险,大家是理解的,但是防护过度不太好理解,大家普遍觉得穿戴得越多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说,防护服不是穿得越多越好,因为它的透气性不好,使人不舒服、容易疲劳,更重要的是,穿得越多,在脱的时候就会增加暴露的风险。许多医务人员不了解这些特点,不仅是因为平时大家接触少,更多关注的是临床诊疗,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医学本科阶段并没有接受这样的感染防控知识教育。也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感控人将培训关口前移到医学阶段,去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指导。” 茅一萍说,感染控制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保护医患安全、保障医疗质量意义重大。在她的努力下,徐州医科大学于2018年开设了感染防控相关课程,成为江苏省内第一个开设该课程的医学院校,实现了本科阶段感控教育教学的关口前移,为徐州本土及周边地区培育了一批懂感控的医学人才。然而立足全国,结合疫情防控,她直言:“希望全国范围内的医学院校形成合力,进一步发展完善学科体系,加强师资培养和教材编写,培养出更多懂感控的医学专业人才。这样才能做到专业基础扎实,上战场不会慌,能够更好地守护疫情防线。” 当然,作为徐医附院感染管理科的负责人,茅一萍通过此次疫情也重新审视了科室的发展情况。 “医院感染管理与医疗质量密切相关,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患者的安全和我们医务人员自身的安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茅一萍坦言,在自己主要精力用来支援异地抗疫的情况下,科室全员稳扎稳打,有效保障了全院职工和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令她倍感欣慰,也让她坚定了“注重专职人员内涵能力提升”的科室发展战略路径。 据了解,感染管理科每周都会举行科例会,以老带新、教学相长,促进大家业务学习交流,光是病例分析这一环节,就足足坚持开展了5年。同时,茅一萍还帮助科室的80后、90后同事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规划,鼓励他们脚踏实地,同时努力从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工作中寻找课题,尝试课题研究,尽职当好专业“领头雁”。 “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好,强化学科建设,增强专业硬实力,提高院内疫情防控水平,为守护生命而不断努力。”茅一萍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