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徐州日报记者 王任飞 说到精神疾病患者,很多人的态度都是“唯恐避之不及”,而精神科医生不仅成天与精神疾病患者打交道,还要用心用情去关爱患者,帮助患者拨开精神雾霾,重沐心理阳光。席杨正是这样一名专业负责的精神科医生。 始终把患者放在心上——这句话说易行难。与其他疾病相比,精神疾病较为特殊,患者在发病期间多数不能自控,会经常性出现突然辱骂、殴打他人的情况,属于“危险人物”。就精神科的医务人员来说,被病人抓、咬、骂、吐口水是很常见的事情。这些时刻,医务人员往往都会选择忍耐、再忍耐,一切站在给患者治病的角度考虑。 有一次,席杨接诊一名躁狂精神病病人,在交流过程中,病人突然扑上来,抱住席杨咬了他一口,霎时间,席杨胸部破溃,工作服被鲜血染红。席杨疼得五官扭曲、额头冒汗,但却选择强忍着疼痛,给自己简单消毒、更换工作服后,返回来安抚病人、继续工作。 “他们是病人,不是坏人,很多行为是不可自控的,作为医生肯定要理解他们,尽可能帮助他们早日摆脱疾病的困扰。”席杨如是说。 在多年的工作中,席杨发现,由于精神疾病具有高致残性,导致很多病人无法正常工作,缺少稳定的经济来源,同时,因为反复发病医治,一些病人家庭也背负了较大的经济压力。一次入户诊疗时,席杨看到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女俩都患有精神障碍,仅靠着政府救济金生活。“只有医治好她们的病,让她们重新走向社会,经济压力才能缓解,家庭情况才能得到改善。”抱着这样的想法,席杨耐心为母女俩进行诊疗,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当地社区工作人员,为她们争取适当的救助,联合工作人员督促母女俩配合治疗。 住院病人没有日用品,缺少衣服,他帮忙解决;病人经济困难,他主动掏钱为其买药、垫路费;只要病人有需要,他24小时手机畅通,为病人及家属答疑解惑。有人问:你不过是名医生,不需要为病人做这么多吧?而席杨却表示:“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就应该全方面去了解、帮助病人,尽心尽力为病人解除病苦。病人的逐渐好转是我们的最大成就。”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席杨一方面承担着医院预约分诊、采集核酸等防疫工作,一方面积极参与隔离点人员心理应激干预工作。 在隔离点,由于不能直接接触患者,席杨就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发给每个隔离间,通过电话、视频等形式了解大家的问题,不厌其烦地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平复他们的情绪,纠正他们对疫情的错误认知。求助咨询电话经常在夜间或凌晨打来,但无论时间多晚、自己多累,席杨从来都不曾抱怨,“让大家放下焦虑、好好休息,就是我当下的职责。” 想要赢得患者的信任,不仅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医疗技术更要过硬。多年来,席杨坚持向书本学、向前辈学、向标杆学,苦练基本功,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刻于心、融于行,练就了独立处理疑难复杂问题的本领。此外,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实习生及进修人员的教学工作,曾被评为“优秀带教老师”。 2022年初,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与徐州市贾汪区康宁医院成立了医联体,席杨主动提出申请,要到基层医院开展帮扶工作。仔细查看住院病人,对疑难病人进行查房,明确诊疗;对基层医生进行业务培训,规范诊疗行为;对门诊病人进行诊治,宣传精神卫生相关知识;对辖区内的精神病患者免费进行精神病诊断复核……来回路上近3个小时的奔波,每天忙得几乎脚不沾地,但席杨却觉得自己很充实。“把专业服务送到基层,为基层精神病医院建设出一份力,我会继续努力的。”他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