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多数城市住宅库存较大、部分城市商业地产泡沫初露的情况,不可忽视商品房市场降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生活中,有两大热点话题:一是稳增长又成为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二是房地产降温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强烈关注。
房地产业是事实上的支柱产业。回顾过去十多年,有几组数据可资佐证。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集中体现在全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一指标从2000年的4.2%,持续攀升到2013年的5.9%。由于我国统计体系低估了自住房的虚拟租金,所以这一比重是被低估的。美国、日本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都在10%以上。另外一个指标,更能直观的说明问题: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5%,持续上升到2013年的15.1%的水平。
那么,今年以来情况如何?今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速只有7.4%,而增长的全年目标是7.5%。于是4月份以来,多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内容,都与稳增长、微刺激有关,二季度GDP增速虽然升至7.5%,但上半年同比增速仍然是7.4%。而经济增速低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国房地产市场降温。
房地产主要通过三个路径影响经济。其一,房地产开发投资。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固定资产投资一直是头马,其中又包含基建、房地产、工业三块投资。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1%,显著低于去年约20%的增速,更重要的是,也低于17.1%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即,通过这一路径的传导,房地产正在拖经济后腿。与之相关的是,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6.4%。新开工和购地,构成了开发投资的主干,进而影响到房地产业的诸多上游和中游产业,比如水泥、钢铁、建筑、机械等。
其二,商品房销售。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6%,而去年全年增长17.3%。商品房销售情况主要影响房地产业的中下游产业,比如装修、家居等。除此之外,商品房销售速度的放缓,将会严重影响房企资金回笼,进而影响到房地产开发贷、房地产信托、房地产基金、民间高利贷等金融市场环境,将会造成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下降,增加金融风险。
其三,卖地款与房地产税收。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8%,土地成交价款增长9%。按这一态势,今年全国的土地出让金,应会出现下降,而去年是历史纪录的4.1万亿元。另外,土地和房产(包括二手房)交易量的下滑,对于契税、房地产营业税、房地产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影响较大,对地方政府税收造成负面影响。地方政府手头紧,就会抑制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通过分析上述三组指标,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的降温,已经对经济增长造成各种拖累。由此,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地方政府争先恐后地放松调控,呼和浩特、济南等城市已经取消限购。而决策层面,对于房地产业的态度表现为:一方面加大棚改、住房保障力度,通过惠民生的角度增加房地产投资建设量;另一方面提出“分类指导”“双向调控”,房地产政策表面平稳,实质趋松。
笔者认为,按我国经济、社会、房地产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及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特殊背景,中国房地产市场崩盘的可能性不大。但基于大多数城市住宅库存较大、部分城市商业地产泡沫初露的情况,不可忽视商品房市场降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避免楼市显著降温,确保经济增长目标,防范金融风险,三者密切相关。因此,房地产这头“驴”,还不能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