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央行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1.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44%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4.1%的居民认为“令人满意”。
有媒体以“44%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可以接受”为标题,也有媒体以“51.9%的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难以接受”为标题。对于前一个标题,人们会觉得惊讶,觉得不可思议;对于后一个标题,人们会觉得正常,事实就是如此。其实,两个标题在传递一样的信息,如果忽视数据之间精确差别,我们可以说,近半人认为房价可以接受,而多半人认为房价难以承受,这是可以同时存在同时为真的结论。
房价已经这么高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觉得可以接受?这一定是弄虚作假的结果,但也可能存在另一种情 形:真的有44%的居民认为目前的房价可以接受。他们之所以有接受的底气,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房子,或者他们正在借助房子赢利。对于这样的群体来说,他们 不仅不会觉得房子价格高,反而期待房子的价格可以更高一些。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其实很常见。有时与朋友聊房子,没有买房的朋友会认为目前的房价太高,剥夺 了人们的幸福,压抑人们的梦想;而买了多套房的朋友却担心房价不再上涨,他们在急切地盼着房价能够再次坐上火箭,这样自己就可以发一笔横财。因为利益关切 点不同,对于同一话题就会有不同态度。以此类推,在调查中得出近半人认为房价可以接受,多半人认为房价难以接受,也就顺理成章。
有人觉得房价高不可攀,有人觉得房价最好上涨,这充分说明房价已经将人群进行了重新划分:有房的和没房的。现实生活是,一套房子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影响人 们的幸福,甚至让人生道路变得不同。正是因为房子如此重要,房价如此高企,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也撕裂了共识:没房的人希望房价下跌,有房的人希望房价上涨。 这种从自身利益出发的判断角度无可厚非,也实属必然。房价是高是低,在现实社会中已经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对于政府来说,在进行房价调控时就要更加慎重、理性,要看到房价问题的复杂性,也要看到有关房价的舆论多样性:房子不仅仅是一套建筑,还是关系到国人财产与 幸福的依托;房价并不能简单地降低和提高,其结果可能会误伤到其中的一个群体。在房价需要调控时,应该想想不同群体的诉求是什么,房价应该有怎样走向,才 能与“44%的居民可以接受,51.9%的居民难以接受”这个调查结果相匹配,这才是从实际出发的务实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