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很多城市的发展史看,经济与生态环境是成反比的,经济越强,生态越弱,而那些生态环境相对保护较好的又往往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但徐州却刚好相反。”
16日,在江苏徐州举行的生态园林城市综合效益评价前期研究专家论证会上,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赵泽生认为,徐州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同步进行的在生态环境改造和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值得其它城市借鉴和学习。
5年投入50亿修复生态不是“亏本生意”
“以前这里就是一个废弃了的采石厂,乱石遍地,寸草不生。”55岁的王权利还清晰记得8年前金龙湖宕口公园改造前的破烂样子,当时他还开着拖拉机把“放炮炸下来的石子”运往附近的水泥厂烧水泥用,而现在,他则是这个被国土资源部誉为“矿山治理典范”公园里的一名全职保安。
在徐州市的城市生态发展历史上,2003年和201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最应该被记住:2003年是徐州启动城市生态治理的分水岭,2010年是徐州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年。
“荒山秃岭,穷山恶水;进到徐州府,张口就是土;一城煤灰半城土……”2003年以前,这些“评语”是当地群众对徐州这座工业城市的最直接描述。
根据徐州环保局的数据,城市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指标均越过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尤以PM10超标最为严重,全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只有100天左右。受工业排放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水污染情况更是不断恶化,地表水47个评价断面中,达到或好于地表水三类水质的仅22个,四类水质12个,五类水质4个,而劣于五类的则有9个之多。
另一个严重破坏环境生态的就是煤炭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陷和采石造成的山体损毁。作为江苏省唯一的煤炭能源基地,多年的地下采煤造成了徐州市超过3万亩的塌陷区,缺节制的水泥生产造成了全市70%的山体破坏,多如牛毛的矿山宕口就象一道道城市的伤疤,满目疮痍。
“严格来讲,徐州市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起步于20世纪50-60年代。”徐州市园林局局长李勇告诉记者,多年前施实的“向荒山进军”行动,为后来的生态修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起,徐州市开始实施退建还山、退渔还湖、退港还湖的“三退”生态建设工程 ,并结合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建设等内容,启动了以修复环境、保护性建设的全面生态建设进程,在此基础上,2010年开始,随着“显山露水”、“天更蓝、水更清、城更靓”等在内的一系列治理工程的实施,也标志着徐州国家国林城市(后改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正式启动。
“经过5年的生态修复,彻底改变了徐州‘一城煤灰半城土’的旧形象,塑造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崭新风貌,象金龙湖宕口公园一样,面积超过5000平米的公园,全市超过170个,全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3.26%,绿地率40.45%,人均拥有公园绿地16.21平米。”李勇表示,经过2010年至2014年连续五年的建设与修复,他们累计实施了120多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50亿元,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了1168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610公顷,“500米内必有一个公园,城市面貌、生态环境和绿地布局的均衡性得到显著改善。”
2016年1月29日,住建部公布了首批7个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名单,徐州位列第一。“有人曾问过我,花50亿元进行生态修复和建设公园绿地值不值,从宜居、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生意’不亏。”李勇说。
徐州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经验有望成全国示范
一般而言,一项评比活动比如文明城市、旅游城市等,拿到牌子以后,对于政府而言,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而徐州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则不然。
10月16日下午,一个名为“徐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综合效益评价前期研究顶层专家论证会”的会议,在徐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王昊的主持下正在进行,来自清华大学、中科院、香港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正在热烈地讨论着。
“徐州投入巨资修复生态环境的初衷是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这样做能带来什么样的综合效益,以及徐州的生态文明建设做法对其它城市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是请我们这些专家来的主要目的。” 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长赵泽生认为,作为住建部“布置”给徐州的一项课题研究任务,组织国内顶级专家对这个“徐州模式”进行研究,得出的成果经验将对国内类似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作用。
按照住建部的要求,2016年5月,徐州市委托城市建设研究院首次进行课题的前期准备,8月,与清华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专业机构达成课题研究合作意向,启动课题研究。
该课题的主要任务,首先是基于生态修复与其他有代表性的生态斑块的基础创新研究,定性定量评价徐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综合效益,其实是为城市生态文明的考核和政府部门生态绿色GDP的考量提供基础指标体系与技术支撑,同时还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提供示范案例和相关战略决策建议。
“怎样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我们或可从徐州经验中找到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答案。” 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徐一帆认为,绿色GDP,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剩下来的那部分才是绿色GDP。“很多省市的管理者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而对徐州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基础的绿色GDP的综合效益评价中,无论从地方还是国家层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双重意义。”
作为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国务院参事,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徐一帆等15位园林城建方面的专家学者被聘请为徐州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指导专家,课题研究成果最快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届时,基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综合效益的“徐州模式”课题研究结果,将有望成为一个全国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