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频道 > 本网资讯

安徽民生为大,托起百姓幸福生活

来源:安徽日报  作者:  时间:2024-10-18

安徽竭尽全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安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最紧迫的问题着手,持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办好民生实事,竭尽全力将群众“小百分比”的急难愁盼办到“百分之百”。

今年,安徽继续大力实施50项民生实事,围绕促进就业类、社会保障类、困难群体救助类、教育惠民类、卫生健康类、环境保护类、交通出行类、文体服务类、城乡建设类、公共安全类10个方面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织密保障之网,兜牢民生底线

“没想到,不到一周的时间,我就接到了用人单位的通知!”近日,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新华社区“宝妈”小李在“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注册信息后,很快就收到了平台自动匹配3公里范围内的就业岗位。和小李一样,今年以来,7.57万名求职者在“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平台实现了“家门口”上班。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大局,一头系着百姓冷暖。

全省深入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3年行动、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就业见习计划、推进青年求职能力实训等,健全完善“三公里”就业圈建设管理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春风行动”“接您回家”“2+N”招聘等活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今年1月至9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0.4万人,同比增长7.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3.5%。

把守好民心作为最大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

安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等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履行好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责任,着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慧养老……近年来,安徽持续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2023年,全省建成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17个、街道(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51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2858个、村养老服务站6115个,系统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最低生活保障则是社会救助的基础性制度。安徽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城乡低保等救助提质增效,逐步把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两个政策体系统一起来。

目前,安徽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明确全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按照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0%至40%、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40%至50%合理确定。全省范围内全面建立低保精准补差模式,同时允许各地结合实际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和老年人、未成年人适当予以增发。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795元/月、746.8元/月,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648元、498元。

呼应百姓之盼,提升生活品质

“每月复查高血压,在家门口就挂上了三级医院的‘专家号’。”自从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资深医师到池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坐诊,郭阿姨就没有了风尘仆仆去大医院排队问诊的烦恼。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让百姓身边的社区医院有了强劲“后援”。

作为首批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安徽首创县域医共体,2019年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出“两包三单六贯通”建设路径,获选2019年度全国十大医改新举措,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目前,全省共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59个县(市)全覆盖,服务人口数3757.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4%。

看病难、看病贵,一度是百姓的“心头痛”。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高值医用耗材、未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临床检验试剂、大型医用设备的集中带量采购,已有15批612种药品、22批41839种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落地惠民,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088种,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安徽紧盯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痛点、难点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越来越有奔头。

“引调水很清甜,水压也足,家里新水壶烧了大半个月,还是干干净净不见水碱。”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张袁村村民袁士友打开“哗哗”流淌的水龙头,感慨终于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

长期以来,喝上干净水、放心水是皖北人民的心愿。依托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安徽加快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同步推进受水区地下水水源置换。截至2023年底,已完成皖北13个县区地下水水源替换为地表水,保障了940.76万人用上了更加优质安全的地表水。到2025年底,安徽将完成皖北28个县区的地下水源置换,实现皖北地区群众基本不喝地下水的目标,皖北约3000万城乡居民将全部喝上地表水。

夯实平安之基,守护万家灯火

“感谢社区帮助我们调解了这个矛盾!”日前,桐城市龙眠街道南演社区房东戴某和租户汪某因退租问题发生矛盾,经过调解员释法明理,运用六尺巷典故感化两位当事人,他们最终互谅互让,满意地签下调解协议书。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家喻户晓,感动无数人。近年来,安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全面构建“一站式”解纷体系,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建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

从稳妥化解重点企业信用违约风险、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到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共治,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智慧监管;从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健全积案化解长效机制,到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各类违法犯罪……安徽坚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

扫黑除恶是国家行动,更是民心工程。全省各地各部门紧扣法治化要求,坚持依法核查、依法打击、依法治理、依法履职同步发力、一体推进,持续巩固扩大全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成果。紧盯重点行业领域,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保护伞”……今年上半年,公安机关破获涉黑涉恶刑事案件1782件,检察机关提起公诉78件502人,法院受理涉黑恶财产执行案件108件,立案标的额2.97亿元、执行到位1.68亿元。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去年,省委部署创办“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带动全省市、县(市、区)和相关部门创新工作载体、形成平台体系,构建省级总统揽、广泛集民声、快速解难题、跟踪抓督办、源头大治理的民生工作长效工作机制,有力推动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办成了一大批解民忧、暖民心、惠民生的实事。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如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愿景,已经成为江淮儿女在日益美好的生活中真实触摸的现实。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民生答卷将越写越精彩。(记者 张理想)

责任编辑:管理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关于我们 | 工作人员查询

黄淮网(www.86hh.com)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