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网(朱洁楠)4月11日是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紧扣“人工智能助力帕金森病管理”主题,开展多学科专家义诊,利用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多维度搭建医患沟通科普桥梁,推动神经调控技术的科学普及与规范化应用,帮助患者从“精准治疗”迈向“全程管理”,重塑有尊严的生活。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65岁以上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7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患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增加。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到2030年,我国帕金森病患者将达到500万。与日俱增的发病人数无疑对有限的医疗资源带来了极大挑战。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及运动障碍专委会委员、徐医附院帕金森病一站式诊疗专病中心暨中国帕金森诊疗培训基地主任崔桂云教授,中心副主任肖其华教授,中心副主任、康复科主任项洁教授,以及帕金森中心的医护团队参加了义诊。针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药物精准个体化治疗、脑深部电刺激术( DBS)术前评估、术后程控及药物的合理调整、康复及家居关爱等在现场进行答疑解惑。一百多名各地的帕金森病患者慕名而来,中心还将引进的最新一代的神经系统疾病智能评估平台MATRIX PRO在义诊现场让患者评估,义诊现场异常火爆。
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目前仍然缺乏简易客观的评估方法。对于病程超过5年的帕金森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可以到88%以上,但早期诊断的准确率仍然很低,尤其是病程在5年以内的早期诊断仅仅是53%的准确率,而早期诊断是尽早有效干预、延缓病情的前提。而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多模态数据分析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人工智能(AI)正逐步成为帕金森病管理的“智能助手”,从精准诊断到动态监测,再到个性化干预,显著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并减轻医疗负担。未来,随着多模态数据整合和AI算法的迭代,PD管理将迈向更主动、预防性的模式。人工智能的进步可以通过解决神经科学研究中尚未解决的重要挑战,从而开发出新的生物标志物以支持医学发展。
4月7日下午,徐医附院国家帕金森病一站式高级诊疗中心还举行了第十五届帕金森病病友会。病友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医护人员们就帕金森病的病因、症状以及疾病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个体化诊治、全程管理向广大病友做了介绍,并就帕金森病诊疗领域的最新突破进行讲解,点燃了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摄影/裴争争)
文、图/由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