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金融 > 正文

浙商银行升级池化融资平台 助企业降成本 提升电票风险管理能力

 在央行力推下,近年来,企业电子商业汇票应用发展十分迅速,票据进入电子化时代。为顺应电票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企业票据管理效率,防范电票操作风险,2019年10月28日,浙商银行在“涌金票据池”推出五周年之际,正式发布涌金票据池4.0,升级池化融资平台。4.0版推出延时出票等8大功能,为企业电子票据提供双密押支付、批量化操作、智能化应用、集中化管理等全线上、系统化解决方案,让企业电票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集团企业电票集中管理不再难。

 浙商银行行长徐仁艳表示:“浙商银行积极响应央行电票推广,不断创新‘涌金票据池’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票据池4.0满足企业多样化电子票据管理需求,帮助企业盘活‘两小一短’(小银行、小面额、短余期)电子票据,提升票据操作安全和管理效率,助推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财务收益,这也是浙商银行打造流动性服务银行和平台化服务银行的又一重大举措”。

 有效防范电票“打飞”风险

 当前,电票已成为实体企业结算和融资的首要选择。据上海票据交易所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全国商业汇票承兑发生额中电票占比高达98%,浙商银行涌金票据池入池票据张数和金额也印证了这一比例,分别达到95%和99%。票据电子化大大降低了假票、克隆票风险。然而,电票管理过程中新的问题和风险也值得关注。

 例如,“先背书后打款”,还是“先打款后背书”是当前困扰企业电票支付交易的最大痛点,一不小心,会带来电票“打飞”风险。针对这一痛点,涌金票据池4.0首创“双密押支付”,出票人在出票时选择“双密支付”可向浙商银行申请生成两道密押,并按照收发货进度将密押信息告知收款人。收款人见票后输入预签收密押(第一道),出票人不能发起撤票;收款人输入签收密押(第二道),完成票据签收。电票操作引发的信任问题迎刃而解,有效防范电票“打飞”风险。该模式有效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在线支付、背书难题,成为票据管理的信用中介。

 此外,操作风险也是电票管理面临的一大问题。据浙商银行公司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签发电票过程中,由于系统操作不可逆,一旦发生差错,没有“后悔药”。涌金票据池4.0借鉴保险“犹豫期”做法,为企业创新设计“延时出票”功能,企业电票出票、背书支付时,可自行设置“冷静”时间,允许在延后时间内撤回指令,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电票管理全面实现“智能化”

 作为“企业票据贴心管家”,涌金票据池4.0以优化企业电票操作体验为出发点,围绕电票全生命周期中的出票、提示收票、收票、背书、提示付款5大环节,创新设计了适用各种不同场景的智能管理工具,致力于成为企业电票操作与管理的“贴心管家”。

 如,围绕优化票据管理和操作,涌金票据池4.0为企业提供等额出票、批量出票、批量查询、批量打印、海量导出、收款人信息智能管理等多维度的便捷操作功能,并辅之以“直通车”开票功能,实现电票全流程线上化操作,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九州通集团副总经理王启兵对涌金票据池4.0的使用颇有心得,“对外支付结算,公司直接签发电子票据,过去我们支付500万的票据,每张小票面值10万,需要签发50次,操作繁琐。使用了批量签发功能后,便可一键搞定。电子合同、全流程电子化审批操作,不仅提升效率、减少风险,也节约了财务人员的人力成本。”

 集团企业电票管理“好帮手”

 纸票时代,企业财务人员尤为头疼子公司之间票据往来管理,电子票据的推行为集团企业加强成员单位票据管理带来了便利。

 延续浙商银行近年打造平台化服务银行的思路,涌金票据池4.0基于集团企业电票管理需求,设计了电票集中审核、集中签发、集中背书、集中查询等创新功能,集团企业可以实现对成员单位电子票据的全方位平台化管控,加强集团票据资源统筹管理,有效提升集团票据运转效率,助力集团企业“去杠杆、降成本”。

 “功能齐全、灵活、服务好、成本低……”卧龙集团财务部部长汤海燕一口气罗列了好多特点,涌金票据池4.0对电票的全周期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集中管理集团成员单位的票据,灵活调配成员企业的流动性,满足企业之间短期资金的需求。

 近年来,浙商银行围绕企业流动性管理,自2014年10月发布“涌金票据池”以来,紧随企业需求变化,陆续推出资产池、出口池等,形成完整的池化融资解决方案,灵活帮助企业实现融资。截至9月末,池化融资平台(票据池)服务实体企业约2.5万户,池项下融资余额3265亿元,不断提升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徐州支行供稿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jinrong/2019-10-28/439588.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