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遏制通讯网络诈骗犯罪,警方整理了高发的诈骗类型,请市民提高警惕,遇诈骗请拨打110报警。 一、网络做兼职刷单类诈骗 典型案例:孙某在家中接一短信邀请其加入刷单群,孙某按照业务员的要求,支付完订单后成功收到返款110元。后续的刷单孙某要求对方退钱,对方失联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目前网络上的刷单绝大部分是诈骗,即便是真正的刷单返利也涉嫌非法经营,请广大市民不要轻易上当。 二、网络贷款、信用卡类诈骗 典型案例:魏某在家中接到陌生来电问是否需要贷款,受害人按指示下载了APP并注册。客服专员称需要包装费和手续费才能提现,魏某先后给对方转账近万元。后客服又称账号被冻结,要交保证金。 警方提醒:市民尽量通过银行等正规途径办理贷款业务。“无需抵押,当天放款”等看似诱人的宣传背后暗藏着许多猫腻,市民一定要再三核实清楚! 三、网络购物类诈骗 典型案例:冯某在贴吧上面留言需要大量口罩并留下微信号码,后有人加其微信称有大量口罩,冯某通过微信给对方转了5000元订金,后冯某询问情况时发现被拉黑。 警方提醒:市民在网购时需提高防范意识,务必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如果对方发来链接、二维码、红包等信息,千万要当心。 四、冒充各类客服退款诈骗 典型案例:廖某接到陌生电话称是某购物平台客服,称廖某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可以通过支付宝理赔。后让受害人加微信,廖某按对方的操作开通借呗后提款到自己的银行卡。后对方以多退款为由,向廖某发送虚假退款截图,引导廖某将自己支付宝借呗里借出的钱转出。 警方提醒:市民网上购物需要理赔时,一切操作应该在原网购平台进行。 五、QQ、微信冒充熟人类诈骗 典型案例:朱某收到学长李某的微信,对方让朱某帮买东西。后朱某用对方发来的二维码支付3986元。后发现李某微信号被盗。 警方提醒:遇到网上提及借钱转账事宜,一定要与本人电话或当面核实,不能轻易转账。 六、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典型案例:赵某在家中接到自称市社保局工作人员、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社保卡涉嫌医保诈骗,要求赵某将钱转入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如赵某不配合,账户会被冻结,也会被抓捕,赵某在对方指示下转账4万余元。 警方提醒:公检法机关办案绝不会在电话里要求群众将资产转入安全账户以备查验,遇到一律是诈骗。 七、网络诱导投资博彩类诈骗 典型案例:姜某在网上认识一男子,对方称是博彩平台的技术员,利用平台漏洞投资彩票可赚钱。姜某进入平台后,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押大小的操作,开始赚了一些钱。姜某后又陆续投入50余万元,后被拉黑,钱也无法提现。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网友所说的“稳赚不赔”“低成本高回报”之类的花言巧语,要时刻谨记: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个人信息。另外赌博是违法行为,切勿以身试法。 八、投资理财类诈骗 典型案例:赵某跟在微博上认识的老师投资原油、黄金期货,期间对方将赵某拉入一个投资微信群内,后赵某严格按照对方指导的点位去操作,开始有盈利的,之后出现连续亏损,后对方失去联系。 警方提醒:诈骗分子常常利用网络平台冒充合法公司,设立山寨网站和机构,谎称投资台阶低,易操作,回报高,诱骗投资者。市民不要轻信短期致富的诱惑,请理性投资。 九、冒充公司领导类诈骗 典型案例:公司会计杨某收到公司“唐总”的邮件,让其加入QQ群,杨某加入后,发现“孙某”、“顾某”等公司领导都在群里,“唐总”在群里指示杨某立即将某项“订金”打回去。杨某在没有当面向公司领导核实的情况下把公司的85万元资金转入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企业财务人员是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重要人群,不轻信QQ、微信、邮件中涉及公司转账汇款的信息,尤其是在社交软件中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十、冒充学校工作者收取费用 典型案例:诈骗分子用QQ冒充家长身份加入学校QQ家长群,并在该家长群内用QQ和其他家长联系,冒充老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身份以收取学杂费、资料费等为名,发送微信收款二维码给其他家长,诱骗家长扫码支付转账。 警方提醒:如遇有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老师联系家长收取费用,请家长与该老师电话联系。请广大市民朋友未经核实不要向任何陌生人汇款、转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