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报融媒记者 陈羿帆 通讯员 周泉
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营商环境深化年工作部署,推动金融业不断开放创新,加速集聚金融资源,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全面助力中心城市建设,让优质金融服务成为营商环境核心竞争力。
近日,徐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军接受徐报融媒记者专访,全面介绍了徐州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下一步举措。
超百亿元授信融资让企业更有“底气”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集聚全市金融资源,多层次、多领域开展政银企合作,全面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复工复产、复工达产。“我们举办了普惠金融县区行活动,组织市区金融机构开展‘三送一对接’,送金融政策、送金融产品、送金融知识和银企融资对接,达成‘三个一批’成效,即会前梳理汇总企业融资需求、并力争达成合作意向一批,会上建立银企对接关系、集中签约授信一批,会后做好跟踪服务、尽快实现贷款到位一批。”闫军表示。
截至目前,普惠金融县区行已走进铜山区、鼓楼区、贾汪区、邳州市等7个县(市)区,向175家企业提供资金10.56亿元。此外,利用互联网科技,依托市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线上金融产品优势,实现企业“不见面”融资,贷款审批平均时间压缩至两个工作日,切实提高企业融资效率。
1-6月,市级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撮合融资1371笔、融资额107.5亿元。同时,今年该局组织建设“创融徐州”股权融资平台,为拟上市(挂牌)企业和金融创投机构以及券商中介机构搭建桥梁,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支持、服务和保障。
开放创新让金融机构敢贷能贷愿贷
为加大政府融资担保力度,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达产,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开辟政府性融资担保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全力保障资金供给。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担保费率由1%降至0.7%以下,对生活必需品类的新型农业经营市场主体降至0.5%。
该局充分发挥市级应急周转资金作用,为符合国家和产业政策、银行信贷条件、生产经营正常、贷款即将到期但足额还贷出现暂时困难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临时周转服务,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级应急周转资金已由初始规模9000万元扩大到1.869亿元,累计服务企业近600家、提供过桥贷款142.73亿元,周转资金的年化利率仅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60%,为企业节省融资成本近2亿元。
为了创新开发多元化金融产品,该局在落实好信保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共担风险机制的同时,联合邮储银行徐州分行、江苏银行徐州分行、南京银行徐州分行、徐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研究推出了“上市贷”“上市保”等多项信贷和融资担保产品,纯信用、无抵押担保最高可获得3000万元贷款,为企业上市(挂牌)提供精准信贷支持。截至目前,“上市贷”“上市保”等金融产品已累计为企业提供信贷资金2亿元。
此外,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局积极服务淮海、铜山、彭城三家市区农商行改革,推动组建徐州农商行,有效化解高风险农商行经营风险,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更好地服务于“三农”经济以及薄弱领域。
创优服务让企业融资渠道越走越宽
“缓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领域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是金融体系应承担的责任,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更好服务小微企业和实体经济发展尤为关键。”闫军表示,将以开展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改善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有效模式,推进我市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加快建设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该局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和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公司,推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人保财险、太保财险等7家金融机构资产置换入驻。目前,我市以淮海经济区金融服务中心为核心,已集聚各类金融机构超过300家,其中,银行机构46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2家、保险公司72家、政府融资担保公司9家、小额贷款公司27家、基金(创投机构)156家,基本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导,各种新型金融业态并举的现代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成为淮海经济区金融集聚度最高、组织体系最完善的区域中心城市。深入实施“招金引银”战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引导各地高质量开展“招金引银”,加快构建完善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此外,该局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持续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推进市域金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规范发展“7+4”类地方金融从业机构,开展县域金融生态改善提升行动,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提升竞争力 |
◎陈羿帆 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加速集聚金融资源,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采取了很多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诉求进行创新。为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能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设立市级融资担保代偿补偿资金池,资金池规模1000万元,通过做大政银合作产品规模,激发银行机构敢贷愿贷活力,在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加强金融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发挥金融“活水”优势,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落实好便民利企改革举措,不折不扣贯彻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增强服务意识和能力,扩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有效金融供给,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给广大企业吃上定心丸。 优化营商环境,既要改善硬环境,更要在提高服务水平、发展金融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更好发挥政策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缓解企业普惠金融领域问题是金融体系应承担的责任,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更好发挥金融主管部门作用,以主动服务、优质服务让企业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