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自去年底获批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以来,山东省济南市全面启动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加快建立完善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的金融生态链,试验区建设实现稳健起步。触目所及,已是春意盎然。
健全推进机制 完善配套政策
建立统筹领导机制。在山东省、济南市两级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对试验区建设重大事项的总体谋划、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构建起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各部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为确保试验区建设各项任务能够落地和执行,对照《总体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以及7个方面、21项重点任务,逐条逐项进行细化分解,起草了《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提出了39项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具体落实措施。同时,在济南市级层面起草了《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对试验区建设各项重点任务进行再细化、再量化,初步归纳梳理出131个重点项目,分解落实到17个责任主体,举全市之力推进试验区建设。
聚焦试点任务 实现重点突破
优化科创信贷政策环境。积极开展科创企业便捷获得信贷专项行动,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路径和服务模式。制定科创企业信贷支持10条措施、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等政策,构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金融支持,制定出台《济南市金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实施意见(试行)》,推出“投、贷、融、保、担”等一揽子支持人才创业创新举措,构建系统、多元的金融支持人才政策体系。构建全链条式科创金融服务。区内科技金融大厦围绕“评、保、贷、投、易”五大环节,选择性引入评估、担保、贷款、投资、交易等7大类机构40余家,致力于打造五位一体服务体系的外部闭环,形成了涵盖“政产学研金服用”全要素的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生态服务系统。积极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推进驻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共建济南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打造济南科技成果转化“1(技术成果交易中心)+6(科技成果评估评价服务、挂牌交易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园区落地服务、技术经纪业态培育)+N(N家驻济高校)”平台服务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优质资源与产业深度融合,打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科研成果向企业输出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积极推进目标规模62亿元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产业基金设立工作,加快推动以集聚中科院高端创新资源为主,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助力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在济南市落地转化。加大对科创企业直接融资支持。结合济南市产业基础和产业链发展特点,联合省引导基金先后设立10亿元的济南民营企业投资基金和10亿元的山东中小企业上市发展基金,聚焦全市企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投向高成长性和初创期高科技企业,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全面资金支持。
突出特色 实现金融科技赋能科创金融
依托大数据平台建成统一的政务区块链平台“泉城链”,首创“政府数据上链+个人链上授权+金融机构链上使用+全程追溯监管”的政务数据可信共享新模式,有效解决了个人、企业与银行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泉城链”平台已推广应用至40余家驻济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近1.6万笔、48.9亿元。山东高速通汇资本自主研发“通汇数科供应链票据科技平台”并正式获得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直连接入机构资格”,是全国18家获批资格的机构里唯一一家地方国资背景的接入机构。初步探索科创金融统计标准框架。针对科创金融统计制度缺失现状,依托山东省广义信贷标准化信息系统,探索建立统计与问卷相结合、月报和季报相补充、固定与灵活兼备的科创金融统计监测框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济南市科创金融数据的试统计,较好展示了总量与结构化信息。随着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任务措施的逐步落地,济南市与科创企业发展相匹配的科创金融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助力全市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申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