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张瑾)5月27日下午,徐州医科大学举行了市民王春遗体捐献告别仪式。自小身患残疾、乐观向上的王春在生前决定的这一遗愿感动了亲朋,也感动了多年来关心帮助他的永安街道和煤建北村的社区干部。
“走在岁月的光影中/用一生的爱寻找爱……有多少欢乐多少痛/我为时光的轮回而感动。”这是王春在他的诗作《生命与时光》中的真情吟唱,“用爱寻找爱”也是他一生的诠释。
1963年出生的王春自小患有风湿性心脏病,全身肌肉萎缩,只能与轮椅相伴。身残志坚的王春勤奋好学,年少时母亲手把手地教他识字,3位哥哥轮流背送他上到小学三年级。多年来,不甘病魔折磨的王春在家人的帮助下,不断从文学、艺术、诗歌、书法等书籍中汲取营养,充实生命,2007年还通过网络自学了雕刻技艺。他的核雕曾入选我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收藏精品展,获过“创之美”江苏省残疾人书画暨工艺品展览铜奖。
参加告别仪式的煤建北村书记、主任丁贵梅介绍,王春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互联网、微信让他足不出户却朋友遍天下,他曾经给张海迪等作家写信请教如何勇敢面对人生及进行文学创作,通过朋友圈鼓励与他经历相同的病友重燃生命希望。书画名家启功、马奉信等被王春的精神所感动,欣然为他题字赠诗赠画。
王春没有收入来源,日常由哥嫂侄子照顾。了解到王春的家庭情况后,社区人员第一时间到王春家里召开了特殊的低保听证会,帮助他办理了申请手续。在永安街道持续开展了13年的“情满泉山·爱在永安”活动中,发放资助金、日用品,解决生活难题,街道和社区干部、片警都成了王春家的常客和朋友。
5月25日上午,因感冒引发肺衰竭的王春在徐矿总院走完了56年的生命。以身回报社会,延续生命光芒,是这位曾写出“让信念点亮每一天光明”的诗人最朴素的愿望。对于王春的这一壮举,永安街道副书记徐冰说,王春在生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他也把爱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人。
据悉,徐州市红十字会自1997年开展遗体(器官、角膜)捐献工作以来,截至2019年2月,全市报名登记遗体捐献累计730人,成功捐献130例。徐州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主任刘志安说,人走了还想着为社会、为人类作贡献,王春的善举,用自己的生命光辉照亮别人的生命,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记者手记
活出生命的厚度,因为有爱
虽然没有见过王春,但从他的照片和众人的讲述中可以感知他的生命厚度和精彩。
他的家人给了他最根本的亲情温暖,从父母到哥嫂到侄子,三代人没有放弃他、嫌弃他,对他几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照料,都是良好的家风使然。
他的朋友们帮他达到了许多人都没有的视域,或以轮椅当步访古探幽,或相聚一室切磋艺术,志同道合的思想交融,是人间最美的相遇。
他所在的社区没有遗忘和疏漏对他的帮助,日常的生活关照,年节里的慰问走访,在传递政府的温暖中,与他结成了亦亲亦友的关系。
有了这么多爱的支持,王春始终以平和积极的心态,对世界充满探索,对他人充满友好,对生命永远报以热爱。
王春生而以笑面对生活,死而以身回馈社会,尽最大力量活出了自己、感染了别人,即使健全人亦鲜达此境,皆因为“爱”在他的生命中从未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