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谐宜居文明乡村 |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思祥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贾汪区始终坚持严惩涉农地区黑恶势力,建设和谐宜居文明乡村,探索实施“1+5+N”基层治理模式,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向基层农村推进。 强化基层治理模式 打牢扫黑除恶基础 明责任。贾汪成立村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第一责任人,划定村级扫黑除恶工作职责,包括部署推进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线索摸排、组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等。各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到辖区村(社区)督战、指导、调研,压实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扫黑除恶工作职责。 优结构。在全区134个村(社区)成立了“1+5+N”模式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网格。“1”即“扫黑除恶建设在支部上”的党组织网络;“5”即由包挂村(社区)的镇(街道)班子成员、驻村(社区)干部、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村法治书记(挂职民警)、村(社区)治保主任组成的工作团队;“N”即由乡贤、大佬执、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组成的工作队伍,在村(社区)形成纵横连锁、上下贯通、立体交叉的管理体系,切实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推进到每一个村民小组、每一个网格。 讲实效。村(社区)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采取村(社区)两委成员分片包户划分责任区,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反映诉求有人管、化解矛盾有人问、治安巡逻有人到,极大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让群众时时刻刻、随处随地都能感受到“扫黑除恶,贾汪在行动”是实打实的,有效防止黑恶势力向基层渗透。 强化基层平安建设 夯实扫黑除恶基石 治理专业化。贾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线上线下举报一体化,开通网络举报平台,设置举报专用电话,12个镇(街道、功能区)、134个村(社区)全部设置了举报信箱,形成区、镇、村三级举报网络,严格举报奖励制度和安全保密制度,畅通了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实现了零障碍反映、零距离举报、零危险举报。截至目前,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32条,打掉涉农地区涉黑涉恶团伙两个。 管理多元化。以“一网融合、精细管理、精准服务”为导向,全方位推行“一网三会五项工程”,1047名专兼职网格员在809个网格内开展扫黑除恶宣传、线索摸排等工作,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形成了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良好局面。134个村(社区)依托网格化管理,以网格为基本单元,设定路线图、时间表,利用治安巡逻车开展治安巡逻,上门入户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发放宣传单、了解治安动态等,充分提高了群众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知晓率。 防控立体化。134个村(社区)在重要路口、重点区域等设置监控探头,24小时进行平安守护。整合全区25类5300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对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场所、案件高发区域、重点保卫目标等重点公共区域的全覆盖,联网率达到100%。在全区开展“保平安、促发展”专项行动,做到“三个必亮”,动员全区政法干警、辅警、专职保安、镇村干部、平安志愿者等积极参与,推行“1+N”巡防模式。 强化村规民约建设 打牢长治久安防线 村规民约立规矩。134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制定各具特色的村规民约。马庄村制定了21项156条操作性强、认可度高的“马庄规矩”,有效引导村民遵法守礼、崇德向上,实现了基层治理“七无”,从根源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 法治建设促和谐。着力打造了有人、有声、有物、有场地、有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包括“一广场、一礼堂、一中心、一栏目、一香包、一广播、一人物”。扫黑除恶元素融入法治“新阵地”,提升了群众对扫黑除恶的知晓率。充分发挥马庄法治文化艺术团、耿集乡贤文化艺术团等法治文化宣传队伍的作用,把扫黑除恶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有效结合。 涵养道德淳民风。大力实施“乡村文明提升工程”,打造文化礼堂、文化场馆,开设道德讲堂,开展农民运动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建设区镇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进村入户、走上街头开展扫黑除恶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