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正文

铜山:大地吹来文明之风

区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铜山妈妈”“小棉袄”“蚂蚁森林”等1500多支志愿服务队伍,开展“知行”“暖心”等8大系列活动2000多场次,直接受益人数超10万

徐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胡明慧 通讯员 尚庆迎 魏朝星

9月7日上午,“铜山妈妈”张清又一次来到刘集镇丁场村解茗媛家,茗媛今年升入初中二年级,张清不光送来了新文具、新衣服,还要和“女儿”交交心,孩子刚经过暑假需要收收心、鼓鼓劲。自从去年初与解茗媛结亲以来,张清已经来这个家10多趟了,娘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张清是铜山区千名“铜山妈妈”中的一员。去年初,为解决全区500多名孤儿和困境儿童的成长陪护问题,铜山区发起“铜山妈妈”志愿服务活动,区机关近千名女干部与他们结对认亲,让困境儿童融入温暖幸福大家庭,健康快乐成长。

点亮一城新风的“铜山妈妈”志愿服务是铜山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入开展的一个缩影。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心灵驿站”、致力环境保护的“蚂蚁森林”、关爱孤寡老人的“小棉袄”、共建邻里和谐的“千米同心圆”、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爱心冰柜”……如今的铜山大地到处活跃着一批批“红马甲”“小红帽”志愿服务者,他们实践科学理论、传播主流价值、弘扬乡风文明,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

作为徐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区,去年以来,铜山区围绕“谋百姓需、铸乡村魂、聚群众心、固执政基”主题,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系统化、规范化,突出“融入度”,让宣传新思想、满足百姓需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黏合度更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已然成为百姓家门口的信仰中心、服务中心、慈善中心。

唱响一首主题歌——群众在哪里,新思想就传播到哪里

走进遍布铜山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点,到处都能看到醒目的十六个大字:谋百姓需、铸乡村魂、聚百姓心、固执政基。

“牵牛牵鼻子,提衣提领子,这是我们结合中央精神和地方实际确立的主题。在鲜明主题引领下,我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谋福聚心铸魂,巩固党的基层基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和实现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铜山区委书记王维峰说。

当前,新时代文明实践正处于探索阶段,如何提高站位、贴近实际、形成模式显得尤为重要。铜山区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上,深入领会中央精神,强化顶层设计,将其当作“一把手”工程科学谋划部署,先后出台《铜山区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铜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铜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实施细则》等,通过制度机制,从顶层设计层面夯实资金、场地、人员、活动等各类要素保障,构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格局。

 
 
 
 
 
 
 
 
 

 

“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文明实践的统领,是永恒的主题歌。”铜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韦洪涛说,铜山把宣传新思想贯穿到文明实践全过程,持续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汉王镇南望村大学生村官王乐现在有了一个新身份——理论宣讲志愿者。去年,南望村建起红色文化主题广场,王乐一有空就到广场为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当导游,在介绍景点的同时把“两山理论”“红船精神”等融入到讲解词中,让大家感觉既深刻又过瘾。

“现在村里由12名老党员、老干部等组成‘百姓名嘴’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广场上每天都有红色宣传员为群众服务。”王乐说。

三堡街道潘楼村在新思想传播上,紧扣习近平总书记“金句”,用通俗易懂的土话白话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29日,铜山区在刘集镇冯王村开展 “情系乡村、志愿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行动,现场除演出《十九大精神放光芒》《报答》《盛世花开》等歌舞节目,换场间隙,还把新思想、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以现场答题、现场点评的方式巧妙融入。

“我们通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送理论、送文化、送温暖,在打开服务之门的同时,也打通了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最后一公里’。”韦洪涛说。

30多人的专家讲师团,200多名 “百姓名嘴”,10万学习强国活跃用户,铜山新思想传播从高墙大院深入田头地边、键盘指尖,树起文明实践的精神灯塔,筑起文明实践的精神高地。

画出一个同心圆——

群众在哪里,实践站点就建到哪里

走进张集镇上下三层2500多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不禁为这里完善的功能所震撼,除了展厅还设有舞蹈房、健身房、文艺创作室、电子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另外还有两个多功能电影放映厅。与城市拥有的文化体育设施相比一点不差,来此学习、健身的群众络绎不绝,个个脸上都是幸福满足的笑容。

“我们把镇文体站与文明实践所整合在一起,让群众在健康文明活动中感受时代进步,得到精神滋养。”张集镇宣传委员崔鹏说。

即使在边远乡村,铜山的文明实践阵地也不含糊。张集镇二陈村韩庄组是一个自然村,村里将一处老院落进行修缮整治,设立了老年活动室、读书室和“小桔灯”课堂。村民组长张德来说,村子离村部5公里远,村民参与活动不方便,便设立了这个文明实践点,很受群众欢迎。

铜山抓住文明实践阵地建设这个关键,采取奖补方式,一个村文明实践站给予3万元的财政资金。同时因地制宜整合道德讲堂、农家书屋、文化礼堂等各类载体,实现功能提档、共用共享,打造文明实践主阵地。目前,铜山已实现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场所全覆盖,形成“中心—所—站—基地—点”五级实践体系,使实践所站真正成为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层次、互动式的城乡基层综合平台。

棠张镇跃进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设立健康厨房,能同时摆下20张桌面,村里有红白事情,事主只要带来食材就能办席。但在这里办席有个硬性规定,一桌饭包括烟酒不能超过700元。“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既方便了群众又刹住了攀比风,树立了新风尚。”跃进村村主任马杰说,村里还将家风、家训用对联的方式挂在各家各户大门口,营造出全民参与、无所不至的文明实践氛围。

“没事的时候,群众都愿意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里转一转,读书、看报、娱乐、交流志愿服务心得,成为一处同心筑梦的精神家园。”马杰说。

伸出一双温暖手——

群众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

每月9日,是“爱满汉王”志愿服务总队雷打不动的志愿服务日。这一天汉王镇区43支志愿服务队队员集中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大家戴上志愿者徽章、重温志愿者誓词、解读一段新思想、分享一个好人故事、喊出“爱满汉王,我们在行动”口号、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就是利用这种仪式感,来强化提升志愿服务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自豪感。”汉王镇宣传委员胡苏蓝说。

志愿者队伍如何建?志愿服务做什么?志愿服务怎么做?志愿者队伍如何管?铜山瞄准“四问”,着力打造永不离场的志愿服务尖兵。

区、镇、村三级财政供养人员,各级扶贫工作人员,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先进典型、道德模范、返乡创业人员等新乡贤成为铜山志愿服务的主力队员,文明单位、优秀企业、社会团体等成为孵化志愿者的“人才库”“蓄水池”。铜山按照志愿者的技能和专长,将其分为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教育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爱心帮扶服务等七大类别。同时,通过邀请专业讲师开展组织管理、项目设计等培训,培育志愿服务骨干;通过开展五星志愿者评选,开设公益银行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制,颁布《铜山好人奖励办法》《铜山区志愿服务奖励办法》等,对铜山好人、道德模范,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个人、项目进行表彰,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日常化地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项目和个人进行宣传推广,形成人人争做志愿者的时代新风尚。目前,全区已成立志愿服务队伍1520支,吸纳志愿者3万多名,志愿服务从“游击队”一跃变成“集团军”。

什么样的服务才是百姓所需?铜山从群众“关心事”“贴心事”“烦心事”“良心事”入手,精心设计项目,谋百姓需,聚群众心。区级机关梳理形成《行业单位群众诉求清单》,实践所、站设立“群众需求登记簿”,建立起动态调整的志愿服务项目库,制定志愿者服务菜单,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服务云平台系统,将志愿者组织、人民群众连成一体,实现“点单”“派单”“接单”供需精准有效对接,实现“精准滴灌”服务。

为保证活动常态化开展,铜山创新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四个一”工程,规定:区级机关单位每月要赴基层开展一次集中活动和一次单独活动,实践所每半月开展一次活动,实践站每周开展一次活动。

为保证活动规范化开展,铜山根据实际,设计确立了以宣讲新思想为主题的“知行”、以“救孤、助残、济困”为主题的“暖心”、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最美”等八大系列活动,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乡各个角落。如今在铜山,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邻里守望,在群众需要的地方就一定有志愿者的身影。

按照“一村一亮点,一镇一特色,全域创品牌”的定位,铜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服务项目。潘楼村早在2014年就成立了铜山农村首支志愿服务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是关爱老人,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35人。服务内容也拓展到开设“四点半”课堂关心儿童、扶弱济困等。志愿服务队员吴远远说,现在全村注册志愿者已达700余人,村里的青年人都想通过志愿服务体现人生价值,并以自己的行为教育影响下一代。

一个微小的善举也可以温暖人心。柳泉镇高皇村五保老人邹焕玉,原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已去世多年,只有姐姐住在山东邹城,村文明实践站在开展“援梦微心愿”志愿活动中,了解到老人想见姐姐一面,便组织车辆带老人远赴邹城让姐弟俩相见,圆了他最大的心愿,也成就了一段志愿服务的佳话。

播下一颗文明种——

群众在哪里,幸福就充满哪里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方针,铜山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创新开启“文明实践+”模式,以“文明实践+党建”“文明实践+基层政治协商”“文明实践+脱贫攻坚”“文明实践+诚信”等形式,把党建、基层政治协商、乡村振兴、乡风文明等工作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形成文明实践强大合力。

柳新镇东城村青年妇女时孝静,在村创客中心帮助下成立了中药香包制作公司,当她成为村“创赢乡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后,带动村民进行香包加工生产,目前已安排就业30多人。

“东城村创客中心与文明实践站相结合,在带动农民创业就业的同时将创业创新的时代精神注入村民心间。”东城村党支部书记戚蒙说,服务站邀请成功创业者进村讲授创业经验,组织专家开展家政培训等,目前创客中心已吸引电子商务、皮具加工、香包制作等公司110家,安排当地400多人就业。

棠张镇跃进村把党员中心户和文明实践点相融合,每月26日既是党员活动日也是文明实践活动日,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成为产业兴旺的指导员、党的政策的宣传员、邻里纠纷的调解员、乡风文明的解说员、党建工作的组织员、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员。

去年以来,铜山区通过“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万户集中居住”“百千万”工程,打造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国样板,同时强力实施道路、教育、医疗、饮水等农村公共设施补短板工程,以优美舒适的农村环境、干净整洁的公共设施推动农民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汉王镇通过环境变美,推进全域旅游,不光村村成立环境保洁志愿服务队,还在全镇16个景点设立志愿服务点,志愿服务人员积极参与秩序维持、景点介绍、垃圾清扫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景区的文明层次,今年以来,该镇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紫山村成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在志愿服务广泛深入开展的同时,铜山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村村评好人,镇镇树模范,每年都评选出各类好人、模范千余人,形成远近闻名的“铜山好人雁阵现象”。同时充分发挥实践所站、道德讲堂、好人园等阵地作用,宣传展示先进典型的事迹精神,激发人们的思想认同、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提升了整个社会的文明道德水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铜山蔚然成风。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管理员
扫描关注黄淮网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地址:http://www.86hh.com/news/shehui/2019-10-11/439210.html
版权免责声明:凡本网未注明"来源:黄淮网"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黄淮网联系删除。
文章关键词:
关于我们(About Us) | 工作人员查询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加盟代理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Copyright © 2009 - 2019 黄淮网(WWW.86H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40236     苏ICP备18039698号-1    苏公网安备 32031102000168号
联系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西都大厦4层     联系电话:0516-85752568     客服QQ:541440872     投稿邮箱: ZGJSXZ@sina.com
黄淮网法律顾问:江苏淮海明镜律师事务所 田原主任